第444章 不会和睦的(1 / 1)

加入书签

闻言,魏夏想起来一句诗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么美的画面,她还没有瞧过呢。

但这里是花镇,入目都是花,那蒙上白雪的百花,且不就是“百树万树梨花开”。

哇,这样一想,她都期待夜晚的景致了。

“我们的客栈离着百花谷不远,我特意选的客栈,因为百花谷附近是月光镇最为热闹的地方。”

赵子衍喝着花酿,已经吃得很饱了,但瞧着李栖逸还在大口吃肉,就笑着等他吃好,说着月光镇的风景。

“这月光镇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这镇上独有的一种树,名为桂魄,其实也是桂花树。”

“但是因为百姓把桂花树都种在湖边,而这个镇子的地势特别,夜晚月亮照耀在湖面上的时候,也照耀出桂花树的倒影。”

“行人看向湖中,就像看到种在月亮上的桂树。

这不是相传,月亮上有桂树,所以镇上的人,把他们的桂树就称之为桂魄。”

“因为早之前,月亮就有桂魄的别称,因此最先这个镇子叫桂魄镇,后来才改为的月光镇。”

魏夏听着,还哇了一声,又诧异地问,“桂魄镇听着,也不错,怎么改为月光镇了?”

赵子衍便说,“因为大周开国皇帝的名字中有魄,为了避免冲撞了帝王,才改为的月光镇。”

“这样呀。”

魏夏点头明白,抬头看着苍茫的天空,惋惜地说,“可惜这几天都有大雪,是没有月亮,也就看不到月亮上的桂花树了。”

“不可惜的。”,赵子衍放下茶盏,挑了挑眉,笑着说,“东阳王府就有桂魄树。”

说着,见魏夏惊讶地看过来,便继续说,“东阳王府有一处小湖泊,四周都种着桂花树,尤其是树上还挂着圆月形状的灯笼。”

“夜晚点燃灯笼,就会在湖上看到圆月,还有月亮里面的桂花树。”

魏夏惊得都停下了筷子,感叹道,“哇,世子的府邸还有这样的景致。”

“这是东阳王特意为东阳王妃准备的,因为王妃喜欢月亮,也喜欢桂花,所以东阳王就命人修葺了湖,做了这样的布置。”

赵子衍见他们都惊讶,就笑着解释,“那些灯笼,湖和桂花树的摆放,可是东阳王特意请工部的人精心修建的。”

“哇,那东阳王对东阳王妃可真是好。”,李栖逸放下了筷子,摸着饱饱的肚子感慨,又皱眉说。

“可东阳王还有两位侧妃,三房妾室呢,世子可是有庶姐,和庶出的兄弟。”

魏夏惊讶道,“世子还有其他的兄弟姐妹?”

“嗯,有,不过他们不在京城,在东阳。”,李栖逸点头,见魏夏诧异,就说。

“东阳王府的封地就在东阳,一般亲王成亲后,就回自己的封地,不会常住在帝都,所以东阳王府的人,也是住在东阳的。”

“还是陛下登基后,特许东阳王府的人留在京城,可东阳的封地也得有人守着,世子的几位庶出兄弟就是留在东阳。”

这倒也是,皇室宗亲,哪能不是三妻四妾,一般的亲王,是得有王妃和两位侧妃。

所以东阳王怎么会只有世子一个孩子?

魏夏想明白了,又好奇地问,“世子的几位兄弟一直都守在东阳,没有来京城过吗?”

赵子衍回答说,“从陛下登基到现在,东阳王府只有世子在京城,其他公子都在东阳,不过听说侧妃生的那位公子今年过年会来京城。”

闻言,魏夏就问,“世子有几位兄弟呀?”

“世子有两位庶兄,三位庶弟,两位庶姐。

最大的庶兄是二十岁,最小的庶弟是九岁。”

赵子衍看向魏夏说,“两位庶姐一位是十九岁,一位是十八岁,都嫁人了。”

世子果然是没有妹妹,所以见她这么可爱,就把她当成亲妹妹宠爱。

魏夏轻轻挑眉,世子虽然有这么多兄弟姐姐,可并不算纯正的血缘,那他们之间应该不会很和睦吧?

就问赵子衍说,“世子和他们的关系如何?”

“这个……”讨论皇室宗亲有些不敬,不过这里就他们几人,赵子衍便压低声音说,“他们的关系,我们外人不好说,不过东阳王很注重府上的嫡庶。”

“我听说世子一出生,东阳王就请旨封世子,那会儿世子已经有了两位庶兄。”

“等世子十四岁,东阳王就把世子送来京城,请薄太傅教导。”

“而且听说,世子的武功就是东阳王亲自教的,那些庶出的公子就没有这样的重视。”

“我还听说,世子自小住的院子,就是府上最大的,比东阳王的院子都大。”

“而且世子七八岁,东阳王就让世子掌权,地位远不是其他公子能比的。”

魏夏听着,陷入了静思,却也不奇怪,因为世子和言暄一样,都是极为温柔的人,一看就是在宠爱里长大的。

而且世子这么好,不得宠才奇怪。

不过……

“那现在的东阳王府,岂不是就只有东阳王和东阳王妃,再是世子?”

赵子衍点头,“对,不过东阳王偶尔待在内阁,又在城外练兵,不怎么回府。”

闻言,魏夏却是惊了一下,“京城外还有东阳王府的兵?”

“有,东阳王和陛下一样,都重武,而且东阳王原本就有亲兵二十万,这是先皇给的。”

赵子衍见魏夏对东阳王这么好奇,且惊讶,才知道这些她都没有问过世子,便多说了几句。

“后东阳王陪着陛下征战,有损失,不过陛下准东阳王佣兵三十万,就镇守在京城的郊外。”

哇!

那陛下果然十分信任东阳王。

魏夏轻轻点头,思忖了一会儿,又好奇地问,“京城附近,可还有手握重兵的大臣?”

听着,赵子衍先是顿了一下,也没有相瞒,见言暄和李栖逸都看过来,便跟他们说。

“我们赵家算一个,不过赵家的兵不是久居京城,只是暂时待在京城,这会儿在京城的就有五万精兵,和五万新兵。”

“金侯爷府算,他们的兵就驻扎在西郊渡口,守着西郊的安危,有二十万精兵,这是兵部给出的报数。”

“威远侯府,也就是四皇子的外祖家,不过威远侯镇守边疆,留在京城外的兵不足五万,由威远侯府的二爷带着。”

话落,他就看向李栖逸,笑着说,“李公子的姑父家,也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