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血染金陵(3)(1 / 1)

加入书签

第二章血染金陵(3)

我留心观察她欲言又止的态度,心中早已明白她前来求朱棣放人不过是个幌子,想见他一面才是真,虽然她芳心有怨,故而有意隐藏着对朱棣的痴情,却难免有掩饰不住的时候,在人前表现出来。

我问道:“难道你一直都没有见过他吗?”

她神情失落,说道:“他那么忙,哪里有时间见我?我早就看透了他的心思,他心里从来就没有我,我不过是他当年风流任『性』所犯下的错误……”

朱棣登基后,依然绝口不提迎娶她入宫,或许和徐妙云有所关联。想起徐妙云,我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抓住她的手说:“你觉得王妃姐姐能够说服他吗?”

徐妙锦犹豫着道:“别的事情或许可以,你的事情就不一定了,你给他生下了四皇子,他怎么舍得……”

天『色』渐晚,她仰头遥看落日,说道:“我该出宫去了,等大姐回来了,我会再来看你的。”

天『色』逐渐黑沉,殿檐下闪亮着一排排大红『色』宫灯。

我托腮独坐在窗下,反复思索着纪纲的话,只觉得全身发冷,“请娘娘行事多体会圣意,方为天下万民之福祉”。

朱棣午时与我吵架后负气而去,竟然将怒火发泄在方孝儒身上,他连铁铉都肯放过,今天偏偏不肯放过他,或许是因为心情恶劣之故,如果他不是如此盛怒之下被方孝儒痛骂,这场遗留千载骂名的冤狱或许就不会发生,如果要追究责任,我其实也是谋害方氏十族的凶手之一。

我所说出的那些话,一定深深伤害了朱棣。

我在w大苦心研究了他的政治思想多年,能够说出口的必定是最让他怒不可遏的事情,直中他的要害,却因此牵连了无辜之人。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如今的朱棣已不再是燕王,他坐拥天下,较之当初更自信、更专横独裁、更不可一世。我屡次和朱棣翻脸、吵架,依然于事无补,他依然不肯退让妥协放我出宫,再如此坚持,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以柔克刚”这个道理虽然简单,要真正做到,却是难如登天。

经历了数载的风风雨雨,我无法再用一颗平静坦诚的心去面对眼前的朱棣,他想要我如同徐妙云与王湖衣一般接受他的荣宠赐予,安心留在宫廷养育朱高燧,而这些,是我永远不能接受的。

我不能接受自己成为一个封建皇帝三宫六院中的一名,要的也从来不是荣华富贵,便如当初在w城与他成亲之时的誓言,我想嫁的不过是一个名叫燕第的男子,而他却无情背叛了我。

这个死结,究竟要如何才能解得开?

我凝望夜空时,被乍然传来的一声女子凄厉惨叫声吓了一跳,手一抖,笔管从掌心滑落,站起身迅速奔出寝殿。

我的身影刚刚出现在紫宸宫门口,暗处值守的锦衣卫立刻像幽灵般现身,我有意走近他们身旁,向外看了一眼,刚才那叫声似乎是从西面传来,宫门前一个熟悉的内侍身影闪过,我叫住他道:“郑和!”

郑和见我唤他,立刻停下脚步,说道:“奴才参见贤妃娘娘。”

我问道:“那边是不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郑和轻声道:“宫中有人欲行不轨,在皇上的膳食中下毒,图谋暗害皇上,那暗算之人并未得手,皇上遣奴才清查盘点御膳房中诸人来历,娘娘不必担心。”

我问道:“是御膳房宫女投毒?”

郑和微微抬头,说道:“这件事说来话长……她似乎早有预谋而来,目标正是皇上。皇上登基以来一直在佛堂净身斋戒,昨晚期满了,御膳房进贡一盘蟹黄点心。皇上当时没有进用,赏给了司掌烛火的小内侍,那两名小内侍今天吃下点心就……司礼监王公公正在拷问试毒的宫人。”

我听他说完,大概明白了事情经过,朱棣篡位登基以来一直不得安宁,连后宫中都潜伏着恨他的人,孝陵遇刺、朝臣宁死不屈、后宫投毒等等事件,足够让他心烦意『乱』,纪纲出手阻止我出宫,正是担心那些人发觉难以伤害到他,会转移目标伤害他身边的人,例如我或者我的孩子朱高燧。

宫中司礼监王忠身为内侍总管,急于复旨邀功,难免会动用大刑“拷问”,刚才那声尖叫一定是御膳房中负责试毒的侍女所发出的,无论她与下毒之人是否有关联,王忠也一定不会轻易放过她。

我试探着问道:“他在哪里?准备怎么处置她们?”

郑和道:“皇上在勤政殿中批阅累积的奏章,传旨让王公公和奴才一起彻查此事,暂时没有旨意。”

他俯身告退,又对我说道:“天『色』已晚,请娘娘速回殿中,以策安全。”

我慢慢转身走进紫宸宫内,那宫女的惨叫声犹在耳边回响,再想起今天朝堂上、午门外那些惨死的朝臣,心中一阵阵惊悸不安。

我思虑片刻,对荷儿道:“你去勤政殿走一趟,看看皇上在做什么。如果他不忙了,就说我请他过来一趟。”

荷儿似乎觉得无限惊奇,眼中掠过一抹不解的神『色』,却急忙应道:“奴婢立刻就去!”

她去了不久就匆匆返回,说道:“禀娘娘,皇上说,他处理完几桩事情就回宫来,请娘娘稍候片刻。”她传完话,又悄悄笑道:“奴婢去时,皇上还紧绷着脸,回来时候就和颜悦『色』多了,还问奴婢,娘娘心情好不好、有没有用过晚膳。”

我淡淡应道:“他还有功夫『操』心这些无关紧要之事?你怎么回答他的?”

荷儿道:“奴婢自然是实话实说,皇上批了几封奏折,就将笔撂下了,让奴婢回来通报娘娘接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