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湖心岛战,硝烟难断(1 / 1)
丑末十分,罗思举的兵马绕到北边山头,在夜色的掩护下,朝山顶进发。 两万人的大军,分成五队,朝山上掩去。
罗思举自己也带着一队人,循着一条野径,朝东边的山头行去。 快到山顶的时候,罗思举命令兵士们开伐大树,拖上山去。 上千棵大树瞬间便被伐了下来,到了山顶后,罗思举便命他们用刚砍上来的大树做筏子。
东边的山顶上有一片平坦的草地,约几十丈见方,夹杂着点点的白色小花,带着叶上的水珠,在晨光中摇曳。 远处是一片平静的森林,对这一群不速之客无动于衷。
西面的山头,一汪碧波浩渺的湖水,足有几百丈宽。 湖中倒映着蓝天白云,显得清澈透亮。 粼粼的波光,在东边的朝阳下,泛着点点金光。 湖中心一座被绿色掩映的小岛,宁静而祥和。
一众兵士们对着眼前的晨曦美景,心波荡漾,一如那粼粼的波光。 这样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平静山顶,居然会是苗兵们的避难天堂。 他们下山后,对当地百姓一阵抢掠,回来后还可以住在这宁静恬美的山顶,看朝霞看日落,真是难以置信。
一个时辰后,几十只大木筏便做好了,每只木筏长宽约三丈,能坐上百人。 罗思举先率着六七千人上了木筏,朝湖中心驶去。 其余的兵士,一万人围在湖心周围,以防苗人逃窜。 另三千人继续伐木造船。
船行至湖中。 离湖心岛还有不到五十丈的距离,只需再前行二十丈,火箭便可射到岛上。 但也就是这二十丈地距离,木筏却怎么也开不过去。 原因无他,湖中立着一大片木桩,刚刚到水平面,是以大家到了近前才发现。 而且每支木桩都被削得很尖。 如利刃般竖在水中,没有可以落脚的地方。
清兵们此时才明白。 为什么山中这么安静,连埋伏都没有。 原来有这样的一层屏障在,怪不得苗兵们会这般安枕无忧。
罗思举见状,连忙命人下水,拔除水中的木桩。 那木桩头部虽尖,但底部却很是粗壮,深深的cha入泥中。 岂是说拔就能拔得起来的。 何况清兵中会水的本就不多,再让他们在水中使力,就更加困难了。
所以折腾了近半个时辰,才拔起来几根。 而且到了树桩被拔起来地那一刻,罗思举才感觉到了真正的头痛。 因为每根树桩都用铁链在水下连着,拔起来也没用,还是竖着漂在水上。
正在此时,身后地几个木筏上传来几声惨叫。 十几个清兵被刀从脚底刺入,顿时鲜血淋漓。 还有几个站在木筏边上的,被水中斜刺上来的短刀刺中,惨叫着跌入水中。
看来还是太轻敌了,以为只要到了近前,射一通火箭。 便可一举攻下,却忽略了这么多问题。 罗思举心下不禁懊恼起来。
但只一会儿,他便恢复了冷静,命后面的木筏回岸,会水的下水抓水鬼。 但就在后面的木筏向岸边划了不到十丈远的时候,前面又出现几排木桩,也是一根根入利刃般cha在水上。 此时地木筏,已是进退两难。
罗思举见状,不但没有慌张,反而更加镇定。 刚才还在怀疑。 这些木桩是怎么排上去的。 那岛上的苗民又是怎么进出的。 现在见只这一会儿功夫。 便又冒出来一排,看来这其中必有机彉。
现在潜下去的兵士有几百人之多。 但木筏上还是不断有人被刺中。 罗思举皱了下眉头,一个俯身跳进水里。
罗思举的水性不怎么样,但闭气功夫却是一流。 入水后稍稍适应一下,便能看清水中的情形。 只见水下一排排木桩立在深不见底的湖水中。 中间用铁链绕着,很难撼动分毫。 木排下浮着地一众兵士,正跟几个拿着刀的水鬼搏斗。
这时不知从何处冒出来一个黑衣水鬼,一下就朝罗思举扑来。 罗思举人在水中,自是没有岸上灵活,但也不闪不避,一脚缓缓踢了出去。
黑衣水鬼虽熟谙水性,但水下的动作也并不比罗思举快多少。 因此罗思举一脚踢来的时候,他扑势稍缓,朝旁边避了避,但还是没能完全避开,被踹中了左大腿。
水鬼朝前扑的姿势还在,被踢中腿后,扑势更猛。 罗思举一拳挥出,湖水虽阻挡了他的去势,但落在水鬼脸门上地力道却丝毫未减。 水鬼中拳后,昏了过去,朝水底沉去。 罗思举一把拉住他的手,把他带上了木筏。
那水鬼虽然鼻子上还流着血,但在呛了一口水后,还是醒了过来。 罗思举冷冷地看着他,“说!这些木桩的机彉在哪里。 ”
那水鬼只回罗思举一个冷眼,并不啃声。 罗思举递了眼色,早有侍卫走上前来。 手起刀落,砍断了水鬼一根手指,“你要是不说,我就把你的手指一根根剁下来。 ”
那水鬼虽痛得在地上打滚,却丝毫发不出声音。 罗思举心知有异,忙命人打开他的嘴巴查看。果然,舌头已被割去。 又忙令人从水中抓来几个水鬼,一一撬开了他们的嘴巴检查,才发觉他们都被人割去了舌头。 应该是怕被人抓了之后,受刑不过,当了叛徒,所以才用了这么个残忍的法子。
罗思举转念一想,厉声说,“你们若是愿意帮我们除去这水中的机彉,我便放你们一条生路。 如若不然,便只有死路一条。 ”
这些水鬼都是附近的乡民,因熟谙水性,才被招为水鬼。 苗寨有个规矩,想要做水鬼,必须割掉自己的舌头,而且要不识字。 以免他们泄lou山寨地秘密。 因为山上每月给他们地月钱,比山下的农户们高出很多,是以他们也心甘情愿割了舌头上山来做这水鬼。
昨晚又接到山头地命令,叫他们埋伏在水中,竖起第一重木桩。 如有木筏下水,等停到第一重木桩前时,将后面的第二重木桩也竖起来。 若是能挥刀砍下木筏上的兵士。 十个就可以得一两银子,是以才有了刚才的一番动作。
现在听说不把这机彉除去。 就只有死路一条,一群人更是伏在地上,磕头如捣米。 可惜不会说话,只能呜呜地叫着,有的甚至连声音都发不出来。
罗思举见状,又开始发话,“你们有谁愿意帮我们除去水中地机彉。 就站到这边,不愿意的,尽可以不用起身。 ”冷冷地一句话过后,地上的水鬼们都站到了一边。
罗思举满意地点点头,让兵士们用绳子绑着他们的脚,绳子放到不影响他们游动的长度,两两绑在一起,每六个兵士带着两个人。 跳下水去。
虽然兵士们的水性不怎么好,游得很慢。 但水鬼们被缚住了脚,游得也不快。 他们潜到水底后,在木桩上一旋,木桩便矮了几尺。 这样一来,木筏便可以从上面通过。
只半个时辰。 木筏便到了离小岛不到三十丈的距离,而岸上另外三千人,又做了几十只木筏,朝湖心驶来。
罗思举命兵士们将湖心岛围住,火箭队准备,一声令下,几千支火箭,燃着火光,朝岛上飞去。 只一会儿,岛上便浓烟滚滚。 烈焰四起。 一条条火舌汹涌地扑向岛上的一切可燃物。 包括人和牲畜。
岛上地惊叫声,哭喊声。 在山谷中回荡。 有很多人从燃着的林中冲了出来,身上还披着一身火衣,但被围在岸边的兵士一刀一个,结果了。 足足一个时辰,岛上才慢慢归于平静。
兵士们上岛后,入眼的是一处处断瓦惨垣,焦木断檐,青烟明火,残破而萧索,控诉着这场大火的无情和残酷。 看着原本平静祥和的绿岛,成了人间的地狱,饶是久经沙场的兵士们,也是一脸悲戚。 地确,这样的方式,残酷了一点。 但战场上没有同情和怜悯,有的只是杀戮和被杀戮。
几千名兵士上岛后,从四面八方朝岛中心走去。 小岛也有方圆五六里地,中间有个约摸几丈高的小丘,此时也被烧得光秃秃的,冒着青烟。
偶尔有几个苗兵,未被烧死,在那边痛苦呻吟。 当那柄明晃晃的大刀,穿过他身体时,他们地脸上挂着的,居然是如释重负的笑。
当清兵们离土丘只有几丈远时,突然从土丘中射出一大片羽箭,漫天飞舞而来。 那些兵士躲闪不及,一下子便倒下去几百人。 但羽箭还在不停地往外飞,不断有人倒下去。 罗思举连忙命兵士们后退,等他们跑出羽箭的射程范围之时,伤亡的已近千人。
罗思举看着远处几十丈远的土丘,皱起了眉,看来还是小觑了他们。 想来这个土丘应是先前就有,或许就是为了以备不时之需。 但他们躲藏地匆忙,应该人数不多,而且粮食有限,挨不了多久。
这样想着,他就让兵士们守在原地,不得擅自前进,违者军法处置。 这道严令下过,兵士们都立在一处,不敢上前。 烈日炎炎,只站了不到一个时辰,便有兵士体力不支,倒了下去。 一个两个三个。 。 。 。 。 。 足有上百个之多。
罗思举无奈,叫两个兵士搀着一个兵士,到湖边沐浴解署,并把他们送到岸上。 令岸上的兵士轮流过来,继续围住土丘。
之后,罗思举又叫人朝前面的土丘喊话,“尔等宵小,今日被我军包围,不要再做困兽之斗,只要尔等肯出来投降,朝廷一定会免了尔等的死罪。 若是再负隅顽抗,就只有死路一条。 ”
这样喊过几遍后,土丘中仍是一片死寂,无人应答。 罗思举也不气馁,那就看谁熬得住性子。 之后两天,罗思举让兵士轮流围住这个土丘,一有人出来,就格杀勿论。
三天后,土丘中开始有人喊话,“军爷,山寨的大王已经被我们擒住,我们愿意投降,但要你们保证我们地安全。 ”
罗思举连忙叫人同意,“好!只要你们都出来投降,朝廷一定会免了你们地死罪。 ”
土丘那边又喊道,“口说无凭!我们要你们的领军立书,我们愿意用大王地首级交换,以示诚意。 ”
“好!答应他们!”罗思举说着,示意一旁的传令官取来纸笔,写上,“只要苗兵放下武器投降,便可免去死罪。 清军领队,罗思举立!”
那帮苗兵在接到罗思举的保命函后,便递上了他们寨主李得刚的脑袋,此役告破。 此役历时三天,清兵死伤千人,苗兵死伤五千,投降千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