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七星连珠 得之辅国(1 / 1)

加入书签

老道在季薇耳边说了一阵,季薇心想老道虽然言之凿凿,但他的话也未必可信,何况白捡了一个镯子,不拿白不拿。

想罢松开胡子,伸手攥住了镯子。老道胡子一松,赶忙把季薇送到了傅夫人手中。这个小祖宗是说什么也不能再抱了,要不然不定什么时候自己的胡子还得遭罪。

“傅夫人,这个镯子一定要让令爱带在身边,可以帮助她消灾避难。”老道叮咛了一番,不顾傅老爷二人的挽留,急匆匆告辞而去了。留下傅老爷夫妻面面相觑,相对无语。

“老爷,你看道长的话可信吗?”傅夫人问道。

“这个人与咱们素不相识,他没有理由拿这种事儿欺骗咱们。夫人,咱们只好宁可信其有了。”

傅老爷知道那个老道不简单,行走之间步履轻盈,说话中气十足一点儿不显老态。又对宫中的事侃侃而谈,显然有些来历。这种人不会无缘无故找上门来,说一些废话。

二人商量了半天,还是不知应该如何是好。可女儿是他们的心头肉,就让他们坐以待毙,等待骨肉分离的那一刻,又实在不甘心。二人当即决定,辞官隐居。虽然知道也许会有危险,但为了女儿也要试一试。

季薇把父母的谈话听在耳中,虽然想宽慰他们,无奈口不能言只能干着急。傅老爷夫妻连夜收拾行囊,遣散仆役,悄悄坐上马车,挂印而去......

天很冷,夜深了。飘起的雪花落在马车顶上,顺着冷冽的北风吹进马车里。车夫裹着厚厚的棉衣,静静地赶着马车。

车上一家三口紧紧地挨在一起,打着盹儿。马车顺着崎岖不平的官道,往北方行进着。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渐渐逼近马车,惊醒了车上的人。

一个身穿锦袍眼光犀利的带刀侍卫拦住了马车。“车上可是宁远县令傅明远傅大人?”

傅老爷看了一眼夫人,走下马车。该来的还是来了。“在下便是。不知几位找傅某有何事?”

“陛下有圣旨到,请傅大人随在下回衙门接旨。”

“上差有所不知,在下已经辞官,正准备回故里。如有公务,就请交予下一任县令吧!”

侍卫勃然变色“傅大人别说你身为官员,就是普通百姓,圣旨传召,也没有敢抗旨的。更何况你私自挂印而去,有违朝廷体制,难道你以为朝廷的律法是摆设不成?”

傅老爷知道推拖不过,只好命车夫调转马车。一行人簇拥着马车回到宁远县衙。

大堂上站立着一位手拿圣旨,年约三旬的太监。他身后旁边的椅子上坐着一位年青的道士,低着头微闭着眼斜斜的kao在椅上。

傅夫人抱着女儿也被请进了大堂。见他们进来,道士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走进传旨太监。

季薇在母亲的怀里睡的正香。道士绕过傅老爷,往傅夫人怀中季薇的脸上打量了一下,冲着太监微微点了点头。

太监走上前来说道“这位就是傅知县吧!皇上有旨意到,请傅知县接旨。”说着拿出圣旨宣读。

傅老爷夫妇跪了下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宁远知县傅明远勤政爱民,泽被乡里。其女傅珍珠品貌端庄聪颖敏锐,现招傅珍珠入宫,为皇室伴读,即日进京,不得有误,钦此。”

傅夫人紧紧的抱着珍珠,跪在地上,低着头,眼泪滴滴的掉在季薇的脸上,把季薇弄醒了。

季薇睁开眼打了个哈欠,看到母亲在哭泣,伸出小手想替母亲擦掉眼泪。lou出了挂在胸前用绳栓着的镯子。道士微眯的眼突然大睁,精光扫过镯子。走到太监身边,低声说了些什么。太监脸色微变,轻轻点了点头,便笑脸盈盈的说“傅大人接旨吧!”说完上前扶傅明远站了起来。

“傅大人皇上对你寄予厚望,希望你能继续为朝廷效力,你的女儿自会有人好生照料,请傅大人不必担心。”

“不敢,皇恩浩荡,下官定当竭尽全力为国效力,不负圣恩。”傅老爷做感激状。

“时候不早了,请傅夫人为小姐收拾一些衣物用品,我们还要赶路。”

“大人,小女尚在襁褓,离不开母亲。能不能让妾身随小女一同进京,以便照料。”傅夫人希望做最后的努力,能留在女儿身边。

“夫人请放心,随行的人中有宫中精心挑选的奶娘,专门照料傅小姐。不会让她受委屈的。”傅夫人脸色苍白,心痛如绞,无奈回到车中收拾用品。

夫妇二人抱着季薇想在最后看一眼自己的女儿。傅老爷轻拍夫人的肩,不算有力的手紧紧的抱着她,一同望向夫人怀中睁着大眼的女儿。傅夫人低低的哭泣,望着女儿的小脸,目不转睛。要把女儿的样子刻在自己的心上。心脏紧缩着,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双手颤抖着,指甲攥的把手心攥出了血。

奶娘按着太监的指示,从傅夫人手中接过珍珠,准备启程。季薇离开母亲的怀抱,知道要与母亲分离。虽知事情已成定局,经历过生死的她,还是抵不过心中血脉相连的痛楚,哇哇的哭了起来......

千里之外的京城,繁华似锦。越来越深的夜色,抵挡不住人们游玩儿的热情。宽阔的道路两旁商铺林立,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一片繁华景象。

皇宫中静悄悄的,东暖阁里微微的烛光透窗而出。一个身穿明黄服饰,三十多岁的人坐在榻上。下首坐着一位白眉老道,俩人在说着话。

“道长,那个小女娃真是我们要找的人吗?”

“应该不会错,根据七星连珠出现的方位及时辰我们已经找遍了那个时候出生的婴孩儿,都一无所获。这次为了以防万一,我让观城随着王公公一起去的,让他看看那个女婴的面相。如果能够确定,再让王公公宣旨。”

卫景帝端起茶喝着,点了点头。那个傅明远虽是个小小的县丞,但他这几年为官,还算清廉。如果他的女儿真是星象中预言的那个人,只好除掉他灭口。可惜了这样一个人才。但与自己的江山相比,什么都是可以牺牲的,就像几年前他除掉那个女人一样。

景帝端着茶沉思着。白眉老道看了景帝一眼,没再说话。

这个皇帝的心思,他岂有不知之理。从当年一个不起眼的皇子,到成为太子,直至成为卫国第二任皇帝。其间的腥风血雨阴谋算计,早已看得太多太多。

但为了把道教发扬光大不再被其它教派打压,这十几年来自己把一个懵懂的小皇子培养成了一个心狠手辣的帝王。不知是福还是祸......

几天之前,自己的师傅传来消息,要自己回师门闭关清修。师命不可违,自己一定要在走之前把事情安排好。否则十几年的努力将付诸东流。

观城是自己众多徒弟之中,资质修为最好的一个,把他留在宫中,替自己把握京城局势,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七星连珠,得之辅国’四个月前天空中出现七星连珠的星象,皇帝急招自己进宫,进行预测。

七星连珠千年也未必出现一次,当初自己拜在‘不老仙’颠倒道人的门下,在沐仙山上修道几十年。在师傅教自己的星象演算中,七星连珠是最神秘,也是最难预测的。‘百年未必星相连,七星连珠过千年’。

自己学习了三年有余,才掌握了它的正确推演方法。本以为自己会跟在师傅身边,修行到老。可有一天师傅把自己赶下了山,让自己在尘世中历练一番,直到师傅传召才能回山。

可下得山来,发现各国征战不断,百姓愚昧无知。各个教派林立,唯独道教没落。各地的道观要么就是被其它教派占据,要么就是破败不堪。道士们人心散漫,还俗的还俗,另投它教的另投它教。

为了重新振兴道教,自己游走各国,想寻找一位有潜力的皇子,辅佐他登上帝位,利用他的力量,振兴道教。十几年的劳心劳力,弄得自己须发皆白。

没想到的是,竟在卫国出现了应验七星连珠的人。更没想到,七星连珠的推演得出的结论是‘辅国’。然而经过几个月的寻找,更大的惊讶还在后面,找到的应验者是个女婴,‘辅国之女’。白眉老道彻底无语了,不知道这个女婴的到来,会给卫国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只希望她不要妨碍刚刚恢复元气的道门,否则别怪自己心狠。

老道平静的坐着,脸上看不出一丝神情的变化。屋内恢复了平静,只剩下烛火发出‘噼啪’的声音。

终于可以回山了,不知道师傅怎样了,各位师兄师弟们好不好?自己这些年所做的事,不知道师父知不知道?师傅虽然长年闭关,但师门中肯定有人下山行走。不知师父如何处置自己?

白眉老道在重回师门的喜悦中,生出微微的担心。不管怎样,此间事了,要赶快赶回师门去。

夜渐渐深了,老道退出东暖阁,往皇宫西面御赐的长生观走去。

卫景帝望着门口,眼中一丝愤恨一闪而过。又恢复了平静。轻轻拍拍手,一个人影出现在屋中。

“影,我让你查的事怎么样了?”

“几天前出现的道士,武功与他同出一门。我跟踪那人,却被他发现。不过我听他们提到了沐仙山。”

“沐仙山吗!”景帝思索了一下。“影,你去查一查沐仙山。”

“是”人影一闪再次消失。

“白眉,你还真是神秘呀!这么多年朕都没有查出你的底细,且看这次能不能揭开你的面纱。”景帝威严的脸上,紧皱的眉头微微松了一下,随即皱得更紧了。

夜更深了,被风吹得左摇右晃的宫灯,烛火忽明忽灭。炭盆中的火把屋子熏得暖暖的,可空气中依然飘荡着一股阴沉的气息。

夜更深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