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息法集锦-------可以不看(1 / 1)
网络上收集,邀请诸位同好一观
xing空子胎息诀
xing空子胎息诀见于《xing命圭旨》亨集中。
诀曰:“我之本体,本自圆明。圆明者是我身中天地之真胎也。我之本体,本自空寂。空寂者是我身中ri月之息也。惟吾身之天地有真胎矣,而后天地之胎与我之胎,相为混合,而胎我之胎。惟吾身之ri月有真息矣,而后ri月之息与我之息,相为混合,而息我之息。惟吾身之本体既虚空矣,而后虚空之虚空与我之虚空,相为混合,而虚空我之虚空。”
赤肚子胎息诀
赤肚子胎息诀是胎息、意守类静功。见于《xing命圭旨》亨集中。
诀曰:“气穴之间,昔人名之曰生门死户(气穴指肚脐),又谓之天地之根。凝神于此,久之元气自充,元神ri旺。神旺则气畅,气畅则血融,血融则骨强,骨强则髓满,髓满则腹盈,腹盈则下实,下实则行步轻健,动作不疲,四体康健,颜sè如桃,去仙不远矣。”
张景和胎息法
张景和胎息法是谋求达到“真胎息”境界的一种返本还元方法。出于明-尹真人《xing命圭旨-亨集》。
诀曰:“真玄真牝,自呼自吸,似chun沼鱼,似百出蛰。灏气融融,灵风习习。不浊不清,非口非鼻,无去无来,无出无入。返本还元,是真胎息。”本法要求顺乎自然,不得意求,若能处于虚极静笃状态,自然xing复本初,而真胎息成矣。
达摩胎息经
达摩胎息经见于《xing命圭旨》亨集。在《道藏》第五十九册中亦载有此诀。
诀曰:“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气入身中谓之生,神去离形谓之死。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其气。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若yu长生,神气相注。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延陵先生胎息诀
延陵先生胎息诀是吐纳练息与存思观想相结合的静功。见于《云笈七籤》。延陵先生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无可考据。惟先生所著《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中,多有唐人的服气法。而评述该书之桑榆子,相传为唐人。故而可推想延陵先生亦应为唐人。
其具体cāo练方法如下:“凡yu炼胎息,先须于静室中,勿令人入,正身端坐,以左脚搭右脚上,解缓衣带,徐徐按捺关节,两手握固于两腿上,即吐纳3、5次,令无结滞,涤虑清闲,虚心实腹,左右徐徐摇身,令脏叶舒展。讫,还徐徐放,着实,即鸣天鼓36遍,漱满华池(口腔)。然后存想自己头戴朱雀,脚履玄武,左肩有青龙,右肩有白虎。然后意想眉间,却入1寸为明堂,却入2寸为洞房,却入3寸为丹田宫(即泥丸)。宫中有神人长2寸,戴青冠,披朱褐,执绛简。次存想中丹田(亦名绛宫),中有神人,亦披朱褐。次存想下丹田(亦名气海),中有神人,亦披朱褐。次存想五脏,从心起首,遍存五脏六腑。存五脏中各出本方气。及三丹田中素云,合为一气,于顶中出,焕焕分光九sè,上腾可长3丈余。意想自身在其中。此时即口鼻俱闭,心存气海中胎气出入喘息,只在脐中。如气急,即鼻中细细放,通息。候气平,还依前用心为之,以汗出为一遍。亦不限过数。如体热闷,即心存气遍身出,如饭甑中气,此名“满息”。久久行之,入玄寂中,出妙默中,再明洞观自身五脏六腑及大小腹。胃受散膏,如黄土sè。脾长l尺2寸,在胃上,前后磨动不停,停则不和。饭食不消,即是不磨矣。当须闭气,以手摩腹100下,即自然转磨矣;次存心,心似红莲花未开,下垂,长3寸,上有九窍,两窍在后,正面有黑毛七叶,长2寸半;次存肺,肺似白莲花开,五叶下垂,上有白脉膜在心上,覆心。次存肝,肝在心后,7叶,紫苍sè,上有黄脉膜。从左边第3叶下,胆在此也。其胆sè青黄,长2寸半;次存肾,肾状如覆杯,黑sè却着脊,去脏3寸,上小下大,左为上,右为下。遍观一形36位及360骨节,皆有筋缠骨,青白如玉sè。筋sè黄白,髓若冰霜。有360穴,穴穴之中皆有鲜血,如江河池潭。及见左脚中指第2节是血液上源,其中涌出通流,一ri一夜绕身3万6千匝,至右脚中指第2节则化尽。所以人若唾必须侧卧,拳局,yin魄全也。觉醒,即须展两脚及两手,令气遍身,阳气佈也。若如此修行,即与经所言“动善时”之义相合矣。久久行之,口鼻俱无喘息,如婴儿在胎,以脐通气,故谓之胎息。
侯真人胎息诀
侯真人胎息诀见于《诸真圣胎神用诀》中。
诀曰:“夫真一法界,不离于本源。本源者,则是一心也。不动不行,心则是源;不停不住,源则是心。其心清静,则成大药(jing气神);其心惑乱,则成大贼。夺其jing,盗其神,败其炉(身形),失其药,患其身,丧其命也。“凡在道之人,必先修心静之法,但于心静,必先定心。心定则神安,铅汞相投(铅指人的jing气,汞指人的元神),龙虎亲也(龙指元神,虎喻元jing)。周天数足,添jing益气养神。此三法若全,则万神感会于丹田,气血周流于遍体,逍遥于长生之道。”又曰“如何清静?当澄其神,绝其虑,亡其我,灭其境,抱其真,此谓妙静之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