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出事(1 / 1)

加入书签

发了枪,柳亚夫又把所有人柳家营的人召集起来。

训练场上,13个燧发枪手扛着枪,站成一列排在最前面,后面是从新整队的长枪队列,依然是13人一个队。

长枪队的士兵都在不停往燧发枪手瞧,准确的说吸引他们的是那长长的燧发枪。昨天王大虎可是在他们面前展示过,这种燧发枪威力强大,射程极远,本来他们也有机会成为拿枪的人,不过谁叫他们在比赛中输了呢。

“后面的长抢手也不要灰心,只要你们以后训练合格,同样可以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柳亚夫鼓励道,也是给他们变强的希望。

“现在,燧发枪队排队来领衣服!”

如果说进入燧发枪是荣誉,只有部分人在意,那么一身新衣服,就是所有眼馋了,看到13个燧发枪手排队领取合身的衣服时,所有长抢手都眼直了。

其实,柳亚夫更愿意的是给所有人发衣服,让他们统一服装训练,这样便能把柳家营所有人的士气都提升起来。但是总共也才赶出十几套,他也只能先发给了这13人,不过这样也好,把这发新衣服当做一荣誉,也可以激发他们的训练欲望。

发了衣服,柳亚夫又带着燧发枪队训练了一段时间,因为柳家营的长枪队列就是仿照的三段式射击,所以火枪队的训练非常顺利,把这十三人分成三队,两队四人,一队五人,交替前进,模仿开枪。

燧发枪队的13人都熟悉三段式交替射击后,柳亚夫又让他们训练臂力,具体方法是利用枪口掉砖,至于领到短枪的队员,便拿着一个同样长的木棍训练。给他们枪口绑上一块五斤多重的石头,保值射击姿势至少半个小时不许动。

这种训练方法是后世的训练方法,但是对于燧发枪手也适用,同样能锻炼士兵的臂力与平衡能力。

待燧发枪队熟悉了这种训练后,柳亚夫把训练交给王大虎,转身往肥皂工坊走去。他要是找王德贵,处理一些积压的事,这些天埋头制作燧发枪,很多需要他拿主意的事被积压了下来。

去肥皂工坊的路上,柳亚夫看到自己这所谓柳家庄的发展状况。

训练场外,有一排简陋的草棚,那是柳家营的士兵们现在住的房子。自从这房子搭建好以后,柳家营的训练就正规化了,晚上不许回家,要住在草棚营房中,这也成了柳家营正规化的第一步。

在家属区的帐篷外,也有几间草棚,有不少女人正在里面缝制衣服,柳亚夫知道那是便是制衣房了。

自从柳亚夫吩咐让家属做衣服后,王德贵就让人搭了几间草棚,从外面家属区挑选了一些会缝补的女人做衣服,她们制作一样款式的交领式斜襟短衫,除了王大虎这样明显身材高大的人之外,护卫队中的短衫只有两种规格,160厘米身材的小号衣服,173厘米的中号规格,今天上午拿出来的就是昨天赶出来的衣服。

在远处的河边不远处,李顺正带着人在制作砖头,他们制作的不但有普通砖头,还有耐火砖跟陶器,柳亚夫早已把耐火砖的比例告诉了李顺,至于剩下的,就要李顺自己去安排,他没有时间再来管这边的事了。

靠近肥皂工坊,柳亚夫发现这里竟然多了一个比工坊大一倍的棚子,一些人正在往里面般东西,王德贵跟赵秀才此刻正带着人在整理物资。

见到柳亚夫过来,两人迎了上去。

见两人的情景,应该是有事要找自己,柳亚夫便问道:叔,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亚夫,我觉得这肥皂生意是被人盯上了,这两天回来的路上,总感觉有人后面在跟踪我们”王德贵忧心忡忡的说道。

“是啊,公子,据属下观察,这些人对我们是不怀好意,里面应该也有每天向我们买肥皂的势力参和,只是因为不清楚我们的底细,所以才没有动我们”赵秀才也接话道。

看来两人都敢感到威胁了。不过柳亚夫并不担心,现在自己的燧发枪队已经建立起来了,不管敌人装备多么精良,只要没有大炮,他都不怕,当然不能超过自己的人数太多。

“没关系,叔,肥皂还是继续卖,东西照样采购,要是有人敢动我们,我的枪可不是吃素的”柳亚夫安慰起他们来。

他想到自己的事,又说道:

“叔,等下你给我安排几个人,最好是年轻脑子灵活的,女孩子也行,他们心细,配火药时更小心,不容易出错”

王德贵拿着的烟杆停了一下,才点了点头。

柳亚夫又接着道:“这两个天叔你们继续买材料回来,特别是硫磺,硝石,铅块你们要加大购买量,粮食也不能落下”

“还有你们在北方来的流民中大力招收工匠,当然,如果是本地人也行,不过他们需要把自己的家人带过来,不管是铁匠,木匠,泥瓦匠,只要是工匠我都要。”

柳亚夫一口气说了一大堆,主要也是物资的储备跟人才的招收,他感觉人不够用了,不但肥皂工坊长期只有李平福两兄弟,铁匠铺也只有张大锤父子三人,至于泥瓦匠李顺那边,就只有李顺一个人撑着了。

他想要生产火药,制作铅弹,找不到人;想要炼钢,找不到人;想要收学徒学习制作枪管,也找不到人,这三百多难民已经被他用到极致了。

至于从柳家营里抽调人手,他是不会答应的,要是护卫力量削弱了,如何保护自己的这片柳家庄。

但是现在武器的缺乏已经影响到柳家营的战斗力了,要不是今天给柳家营装备十几杆燧发枪,可以说柳家营就是个没牙齿的老虎,看着人多,却没什么战斗力,毕竟连有枪头的长枪也只装备了不到三十杆,不要说军队了,来一帮拿着大刀的土匪就可以把他们给收拾了。

交代完事情,柳亚夫就回到到了肥皂工坊,让在铁匠铺帮忙的李平福兄弟回来,继续生产肥皂。

刚把一锅肥皂的配料配好,倒进反应锅中,王德贵就带着一帮年龄不大的女人回来了。经过这些天的修养,这些女人脸上已经没有菜色,渐渐开始红润起来。

柳亚夫对此很满意,要是身体差了,精力不够,他可不敢要,他可是打算把她们培养成工人,把制作火药,制作纸弹的活交给她们。

肥皂工坊这边交给李平福两兄弟,柳亚夫带着她们开始制作火药。

制作颗粒火药要非常小心,附近不能有烟火,需要先用木质舂自把原料碾碎,再按照比例混合起来,接着洒水浸湿火药,再用木质碾滚把湿火药压成薄片,用刀把薄片切成小小的颗粒,最后把切好的粒状火药放到通风处晾晒,烘干。

在后世,做发射药用的黑火药大概的重量比例是:硝石74%到75%,硫磺9.8%到11左右%,木炭13.5%到15%,这时但并不绝对,因为他现在的原材料并不纯净,有很多杂质。柳亚夫选取的三者比例也只是大概,75:10.5:14.5。当然效果还不错。

同时,在远远处的空地上,另一些女人架起石头炉子,在铁锅中融化铅,然后制作铅弹。(制作方法就不写了^-^,美军南北战争时期的方法。)

这种铅弹虽然个头小,比这个时代人们常用的铅弹要轻三分之二,但是柳亚夫的燧发枪制作精度很高,火药也是经过精雕细琢的颗粒火药,燧发枪漏气少,子弹出膛的初速更高,威力在近处还要大不少。

时间在忙碌中过去。

转眼间,十天时间过去了,柳亚夫来到这个世界的地41天。

这十天里,柳亚夫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铁匠铺中,当然柳家庄也在他的规划中持续发展。最大的改变就是在柳家庄建立了一个公共厕所,同时还有两个集硝池,以此来收集硝石。

毕竟买的硝石价格太高,还容易被人卡住喉咙,市场上能够买到的数量并不多,柳亚夫便打起了土法集硝石的主意。

柳亚夫让人盖了两个草棚,然后选一些干净的河沙,然后在柳家庄收人畜尿,泼在大坑的河沙上,一段时间后,经过细菌的发酵,尿素中的氮元素被其吸收反应,便会在边缘产生白色的硝酸钾盐,也就是硝石。

当然,因为时间短,集硝池还没有生产出硝石。

西元1642年10月17日,崇祯15年润9月24日。

午饭后,柳家庄铁匠铺中,柳亚夫站在一台钢铁机器前,这就是他在这十天里最大的成就。

眼前的这台机器并不算大,长两米,宽一米,下面有两根笔直的工字型导轨,中间一根小儿子手臂粗的螺纹丝杆,左边是一个固定的脸盘大的工装夹具,金属胚子可以通过螺丝,在三条斜道上移动,在右边也是一个夹具,但并没有固定,可以通过一个Z字形绞手让夹具在导轨上移动。

这是一台非常简易的车床,不错,柳亚夫这些天在张大锤父子的帮助下,用铁料打造了一台简易车床。这是一台人力车床,加工时需要一个人专门搅动一个把手,利用一个大的齿轮带动车**的小齿轮,带动脸盘大的工装飞速旋转起来。

连接处没有时间和条件制作滚珠,柳亚夫利用石墨做润滑剂,这台车床做了出来。同样,经过他反复打磨,精度也很不错,在他的操作下,一米长的枪管误差能不超过25丝,不过他知道这已经是极限了,他毕竟是人,还不是神,现在的条件也不允许他慢慢制作高精度的机床。

此刻,在车床后面,李平福正使劲的摇着手柄,让车**工装夹住的枪管飞速的旋转;柳亚夫慢慢摇另一边的手柄移动工装,经过多次淬火回火的碳钢刀具一丝丝的前进,跟枪管开始接触,一边摇动手柄,他一边感受着车床的震动,控制刀具前进的速度,非常专注。

几分钟后,柳亚夫感到手一轻,知道枪管已经钻通。

让李平福停下搅动,退回刀具,从新安装枪管在工装夹具上的位置,在旁边另一个可以前后移动的机子上安装上刀具,开始切枪管头。

接着,切卡槽,卡槽下面的部分打光。

前后不到过十分钟,一根枪管便做好了,旁边,李顺等人惊讶的合不拢嘴。他们这些人虽然不知道制作一根枪管具体需要多少时间,但绝不会像柳亚夫这么容易,一盏茶的功夫便能做一根枪管,实在令人震撼。

“公子难道是神人下凡不成,这什么车竟然这么厉害”李顺张大嘴巴惊讶道。

“我也不知道,我想神仙下凡也不过如此吧!”张大锤对此才是深有体会,从那肥皂工坊,到新式钢材,再到这个什么机床无不给他震撼。其他的他也不懂,但柳亚夫曾跟他讲过这个年代火枪的生产,如果用一根铁棒钻一整根枪管,熟练工匠都要一个月的时间,相比柳亚夫这样一袋烟的功夫就生产一根,相差不知多远。

“公子大才!我张大锤竟然能跟着公子做事,真是祖宗保佑”张大锤不禁说道。

“大难不死,得遇公子,多谢多谢列祖列宗的保佑啊!”李顺已经激动得热泪横流了。

前面还听得不错,不过后面,柳亚夫就郁闷了,自己的功劳就这么被捞走了,自己这技术什么时候与他们祖宗很有关系了。

铁匠铺熙熙攘攘,所有人对这太简易车床都非常好奇,想要一看究竟。

突然,远处传来一阵喧哗,接着有几人慌慌张张的向这边跑过来。

最前面的人在边跑边喊:

“公子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