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二章 金蝉脱壳(1 / 1)

加入书签

不是魏忠贤大意,而是魏忠贤根本就瞧不起这群小喽啰。

孙悟空在蹦跶,能蹦出如来佛祖的五指山?

只要守住信王,看守住李中正即可。

“下去吧!”

魏忠贤自始至终连眼睛都没有睁开,躺在躺椅上。

“哥哥,能不能给我一个活干,我呆在家里无聊死了。”

“文成老狗,你看看,天天出去咬人,曹正淳又负责打理东厂,就我一个天天窝在家里没事干。”

魏清狠狠的在魏忠贤肩膀上掐了一下。

“你负责貌美如花就行了,到时候哥哥给你找一个如意郎君。”

“从这个门到另外一个门,绝对把你保护的好好的。”

“好了,哥哥累了,你先下去吧,我在晒会太阳。”

魏清撅起小嘴,打算在说两句,却被魏忠贤赶走。

魏忠贤闭上眼睛,继续享受着阳光浴。

鞑子虽然已经灭国,但是鞑子最少也有几十万民众。

而且大多数鞑子都会躲进深山老林之中,不会轻而易举出现。

只要出现一个资质妖孽的领袖,绝对会再一次从大山中跳出来,露出两颗锋利獠牙。

鞑子始终是饿狼,总是在无意间就蹦出来叼走人类几只羊。

而古蒙古国也不是吃素的,当年在成吉思汗带领下雄霸天下。

这些所谓的黄金家族后裔,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古蒙古国从新撅起。

鞑子和古蒙古国以前叫做瓦刺,骚扰了大明两百五十年,没有被消灭,自然有他们的本事。

不可小觑!

不可小觑啊!

一天就这么过去。

而李中正除了吃饭喝水之外,一直都在院子晒太阳。

好像这内阁首辅闲的发慌,除了晒太阳之外就没有其它东西可做。

用过晚饭,李中正再一次躺在躺椅上,旁边两个歌姬咿咿呀呀的唱戏。

监视李中正的天鹰卫和锦衣卫,一刻都没有离开。

而在李中正家一处下人房间里面,却坐着一个老头。

如果文武百官在的话,一定会认出这个老头是谁。

堂堂内阁首辅李中正却坐在吓人房间里面,穿着一身下人衣服。

“就许你魏狗知晓盯梢,难道就不许老夫金蝉脱壳。”

李中正抿了一口茶水,缓缓闭上眼睛,似乎在等待什么。

果然没过一会,进来一个浑身散发着臭味的老翁。

老翁脱下身上衣服,随后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的递给李中正。

李中正**老翁衣服,戴上老翁帽子,随后便走出了房门。

一瘸一拐,驼着背,推着粪车,扬长而去。

任谁都不会相到堂堂内阁首辅大臣,竟然去冒充一个倒粪水的清厕翁。

李中正来到了城门口,此时城门还在大开。

负责守护城门的士兵闻到这味,便连忙驱赶李中正离开。

李中正推着粪桶出了城门。

………

皇宫。

郑贵妃一身僧袍,头戴僧帽,左手拿着佛珠,右手拿着木棍敲打着木鱼,念经。

虽然万历已经死了,郑贵妃也已经五十多岁,但是岁月却没有带走郑贵妃的青春。

此时的郑贵妃像是一个三十多岁的极品少妇。

妖艳而又高贵,高贵之中不失典雅。

穿着僧袍,却依然迷人。

“参见太上太妃!”

太后来到郑贵妃身边,行礼,随后对身边丫鬟使眼色。

丫鬟关闭房门,转身离去。

虽然小皇帝不愿意给郑贵妃封号,但是郑贵妃是万历唯一最爱女人,在加上生过儿子。

就是小皇帝在不愿意,也得给郑贵妃一个封号。

而郑贵妃这个封号就是太上太妃。

封号是有了,可是却连一个名称都没有。

郑贵妃仍然没有搭理太后,继续念经。

太后收起起雍容华贵,坐在另外一个蒲团上,假模假样的也开始念经。

“什么事?”

“是打算放我出去了吗?”

郑贵妃所说的当他出去,可不是像万历其它妃子那样,去凤阳皇庙之中,守太庙。

更不是去万历陵墓前,终生为万历守陵墓。

自从明英宗废除殉葬之后,皇帝死了的妃子就有了两个去处,一南一北。

可这两处去处都是及其苦寒之地,连一个伺候人的宫女都没有,只能孤独至死。

而万历在这个世界存活的只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小皇帝老爹,另外一个是福王。

这也是后世福王能够在南京登基的根本原因,因为福王血脉最近。

除了福王之外,万历这一脉也就没有了后代。

万历还有一个亲兄弟,就是璐王,这亲弟弟也不是什么好鸟,乃是当年皇位的有利争夺者。

郑贵妃是福王老娘,理应去福王府邸,陪伴着福王。

可这是皇家之事,自然不能和寻常百姓家一样,丈夫死了就去跟儿子。

“哀家只是想来看看太妃,还有一些小事想要麻烦小叔叔。”

能够爬到太后位置的西李也不是吃素的,自然知晓郑贵妃和福王还有联系。

别以为福王一辈子就在封地中混吃等死。

这个福王可不安生, 三天两头在京城打架闹事,成为了纨绔代表。

谁要是想奏福王乱来,不呆在封地。

福王就直接耍无赖,我想我娘了,我要去给我老爹尽孝。

还有就是用长辈来压制小皇帝,甚至逼迫小皇帝杀了他。

福王越是这样,文武百官就越是开心。

好嘛,这样的王爷才好。

他们巴不得所有的朱家王爷全都是无用的废物,越多越好。

于是福王还在京城,但是福王身边却总是有东厂西厂人监视。

至于信王?

呵呵,那就是个庶出的穷孩子,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又不是小皇帝唯一叔叔,小皇帝想怎么惩治都行。

“没有的事,皇儿一向乖巧懂事,从来就不乱来,乱来尊卑。”

“你出去吧,别打扰本宫。”

郑贵妃下了逐客令。

而太后却仍然不屈不挠,坐在一边念经。

“哀家愿意代替皇上下旨,把福王封地迁移倭寇国,从此倭国就是福王封地。”

太后直接说了巨额代价。

这可不是养猪政策,这可是散养。

福王本来就不愿意当家养的家猪,要不是因为出生晚了几年,福王现在就是君临天下的皇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