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一章 酒鬼的话(1 / 1)

加入书签

看到这邋里邋遢家伙,魏忠贤真想把他一脚给踢出去。

这老东西在这里,只会妨碍魏忠贤工作。

“大人,道长说他要见你,有事相商。”

说完天鹰卫士兵就转身离开。

“说吧,老道长。”

魏忠贤搀扶起老道长,开口道。

“有酒吗,我们边聊边喝。”

魏忠贤让人准备酒菜,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孔十三这才开口。

“知道孔家为什么几千年来经久不衰吗?”

“就三字,当孙子。”

孔家是什么德行,不用别人说,魏忠贤都清楚。

可孔十三说孔家坏话,这就有意思了。

孔庙供奉的是孔子画像,在孔庙担任的执行官基本上就是核心子嗣。

可孔十三却是一个另类,被人驱赶出来之后,却在这里说孔子后人坏话。

孔子是不是圣人,姑且不论,可孔子后人就是黄鼠狼下崽,一窝不如一窝。

大元的士兵来了,立刻就投靠,太君太君喊的比谁都亲。

满清还没有打进来,孔子当家人早就让人准备了朝服。

大顺一套、大清一套,至于明朝的朝服早就让他派人给烧了。

好听一点叫做审时度势,说难听一点就是汉奸都当到了骨子里。

据说在小鬼子打来的时候,一些孔家旁系都在可劲的巴结小鬼子,甘心做小弟。

最后一任孔家家主和某个校长混了,不管是不是好人,至少没有做汉奸。

魏忠贤是打心眼的瞧不起这群二狗子,只因为祖宗给力,他们就可以使劲做蛀虫。

孔十三是另类,也算是有了些骨气,提升了他在魏忠贤心中的好感度。

可仅仅是好感度,如果孔十三还是这样疯言疯语,魏忠贤可没空在这作陪,浪费时间。

“你对下面的人太好了,你是掌权者,不是讨好者,吩咐就是了。”

“你想做什么,天下人都知晓,但是动不如静。”

孔十三一边拿着酒瓶往他酒壶倒酒,一边对魏忠贤讲道。

仿佛孔十三最看重的不是魏忠贤,而是他的宝贝酒。

“好酒就应该配好人,如果能够睡在酒缸中该多好啊。”

孔十三扣着鼻子,贼溜溜的转动眼睛向四周望去。

“那杂家就满足你这个愿望,从今天开始,你就负责本府所有的酒。”

魏忠贤半开玩笑半认真的看向孔十三。

能够说出刚才那几句话,可见孔十三不是迂腐之人,也算是有点用。

至于这邋里邋遢,整天醉醺醺的样子,魏忠贤也无所谓,大不了少见几眼罢了。

让酒鬼去管理酒,这不是让小偷待在酒坛子旁边,随时都有可能监守自盗吗?

孔十三也自然知晓魏忠贤的拉拢之意,但是孔十三也有自己担忧,更多的是瞧不起这个权倾朝野的太监。

太监权利再大,哪怕是刘瑾之流,可是最后呢,还不是成为一具冰冷的尸体。

说白了太监只不过是皇帝手中的一把钢刀,这一个皇帝用的顺手,下一个皇帝就不会在用了。

刀用久了,会钝。

狗养久了,会笨。

只有拥有不断的新血液,给予最大权利,才能够让更多太监朝着皇帝脚下狂奔。

这可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如果没什么事,可没有人愿意去投靠太监。

至于唐朝后期的太监杀皇帝,在明朝从来就没有发生过。

朱元璋虽然是个农民,但是朱元璋可不笨。

把这群太监训练成一只只狗,足见这个皇帝有多么聪明。

内阁权利太大,已经脱离了当秘书的范围,从秘书直接变成了主人。

明朝中后期,基本上就是内阁权利大,然后带领全部都大臣和皇上叫板。

皇上肯定就不高兴,他可是老板啊,你们这群员工要造反吗?

可是当看到全部员工都站出来的时候,皇帝胆怯了,总不能把公司所有员工都开除了吧。

自己家人又不放心,总想着这些家人会取代他这个老板,于是就用了太监。

太监之策,在大明中后期屡试不爽,乃是悬浮在所有大臣头上的一把钢刀。

即便是拥有钢刀,万历小朋友也被欺负的三十年不敢露头,总觉得有刁民想要害他。

于是一来二去,就变成了如今这样局面。

可太监在牛比,也有被宰杀的一天,基本上没多少人会去投奔太监。

只有那些想着能够享福几年就享福几年的蛀虫才会投奔太监。

这其实是对太监的歧视,大明也出现很多优秀太监,比如三宝太监,还有和张居正眉来眼去的王敬都不错。

孔十三是孔子圣人子嗣,不肯投靠魏忠贤,魏忠贤也不会说什么。

“张成!”

“小的在!”

“通知下去,让他们都散了吧,能够搬进府中的就搬进府中,搬不进来的就兢兢业业,好好工作。”

“我们是大明官员的优秀代表,不能乱来。”

随着魏忠贤的一道命令,文成几人都乖乖撤离。

正如孔十三所说,动不如静。

在傻的皇帝都会知晓平衡之术,这就是所谓的帝王心术。

皇帝是中间人,看着别人打架,然后他站在中间喊加油。

等两边人打都精疲力尽的时候,他们这才想起来皇上是裁判。

朱由校能够当皇帝,这不是侥幸,而是因为投了一个好胎。

可即便是一头蠢猪,也都会蓦然一些战术。

魏忠贤现在和小皇帝是一根绳索蚂蚱,没了魏忠贤,小皇帝别说皇帝,就是连木匠都做不成。

别以为世上只有舅舅好,舅舅就真是好人。

其实小皇帝也是明白人,知晓这个舅舅正在琢磨着怎么换掉他的打算。

毕竟小皇帝年龄大,结婚之后就可以亲政。

皇帝亲政之后,就会从他们这些大臣手中剥夺权利,和他们战斗。

李中正好不容易得到至高权利,还没有捂热,就有人过来抢夺。

即便是皇帝也不行,李中正绝不交权。

于是李中正就有了找信王当傀儡的打算,信王当皇帝多好啊,除了吃喝玩乐之后,可以在宫中蹦迪。

除了不能玩女人之外,小皇帝还是比较幸福的。

大明的官员巴不得皇帝在皇宫蹦迪,然后把权利交给他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