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第27章 踊跃参军](1 / 1)

加入书签

孙乾想了一想,说道:“听说关家养有不少少年,日常陪伴关平玩耍。不如这样。主公您在新野招募足够五百少年给关平,赵统,张苞,让他们练武之余,带兵练兵。我再授予他们孙子兵法,使他们成才。”

“如此甚好。”刘备闻言这才彻底心动,抚掌而笑道。

此事便交给了孙乾负责,而以刘备在新野的威望,招募五百少年并不难。甚至于刘备一声令下,招募二千人也不难。

因为刘备的兵马基本都是汝南带回来的现成兵马,他自打来到新野之后,只宽厚抚民,从未抽调过新野男丁,民间兵员充足,刘备威望又高,自然有许多少年愿意参军。

孙乾得令之后,先去县令处让县令发布民告。

不过此刻十二月寒冬,新野城内人民甚少出行。孙乾怕效果不明显,就让县令调遣小吏衙役一起,在城中敲锣打鼓,大声宣告,又命人下了城外村庄,依旧敲锣打鼓。

一日间新野全县,便知道左将军,豫州刺史刘公,招募少年从军,一时间人生巅峰,从者如云。

汉制,百户为一里,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只是这天下户口滋生,人民并不是固定,会繁衍。

所以在不同时期,新野的各乡数目有所变化。

在鼎盛时期,新野人口二十余万,下辖四个乡。现在这四个乡的编制还保存着,只是名存实亡。

分别是北方的山泽乡,南方的固射乡,东方的海生乡,西方的马里乡。每一个乡大约是两三千人,下辖一个亭长,四五个里。

真是名存实亡,惨不忍睹。

而汉代宗族势力十分强大,这些经历了战乱还存在着的里,都是同姓宗族,或是一族为大,少量外姓。

而同姓不婚,所以里中女子大多外嫁,而周围里稀少,所以基本上是每一个乡的人都是沾亲带故,形成了很强大的地方势力。

汉代的县令有能力的当然是一呼百应,没有能力的命令都出不了县城。

西方马里乡有一个里,叫李家里,顾名思义,这李家里内,都是李姓子弟。

左将军刘备天下闻名,治理新野甚有恩惠。战乱时代虽然可怜可悲,但是男儿也有不少生出浪漫,追顾卫青,霍去病等名将的少年产生。

李家有不少少年还未成亲,也不下地干活,成天弯弓狩猎,练习击剑,游手好闲。若是在盛世,便是游侠,恶少年之流。

在乱世乡里反而任由他们胡来,如果战乱起,这些恶少年便会成为保卫乡里的主力。

李家十几个少年中,以李正名气最大,他诨号李大,不仅是李家中的少年王,还是马里乡中的公认的大哥。

李正家中颇为富裕,能读书认字生**漫,抱负颇大。

“陈胜,吴广说,王侯将相宁有种呼。高祖皇帝取天下,萧何,张良等人是布衣,樊哙不过屠猪杀狗的屠户,却封侯拜相。而今乱世,我辈男儿当提剑策马挣一份君侯之业,岂能插秧犁田,做一农户。”

这是李正聚集里中少年的时候,经常对少年们说的话。

李正不仅能读书识字,而且生性豪爽,家境富裕,经常接济里中贫弱少年,又生的黝黑健壮,孔武有力,自然成了少年王。

乡里少年都愿意听他的。

今日有大霜,又是个大阴天。李正让家中下人杀了一头黑猪,又取了一坛五十斤的酒,招呼里中十几个同姓少年,来他家中吃酒。

李正父亲早亡,家中只有一位老母,下头还有几个弟妹,老母管不了李正,李正在家中一言九鼎,所以说杀猪就杀猪。

他还将家中一间厢房改造了一下,四周地板,中间石头造了个土灶台,灶台上吊着一口大锅。

此刻土灶台内柴火烧的很旺,大锅内的猪肉煮的香甜,李正领着十余少年围在四周喝酒吃肉。

这十几个少年有的少年家境不错,厚衣服身强力壮,有的少年却是瘦弱,又没有冬衣,很是贫寒。

但李正却能一视同仁。

少年们都叫李正哥哥,李正也如弟弟一般对待他们。

“李江,你太瘦弱了,多吃些肥肉,少喝酒,长的壮实了,才可以与我一起去从军。”李正扫了一眼少年们,见到一少年穿着破衣服,火烧的很旺,却还是在哆嗦,不免从锅中夹了一块肥肉,递给少年。

“谢谢哥哥。”李江很是感激道。

“哥哥,你终于想从军了吗?”有少年眼睛一亮问道。

李正颇有抱负,经常说王侯将相宁有种呼,要封侯拜将此类话,当是提起从军还是头一次。

其余少年们也是竖起耳朵倾听,半大少年胆量泼天,少年们从小跟着李正一起混,对于从军杀人,并不惧怕,反而跃跃欲试。

“年复一年,再长大一些,恐怕要被家中逼着成亲了,若有了家眷,便有了牵挂,再想从军却难了。”

李正将碗中酒饮了个干净,又夹了一块瘦肉吞下,爽朗笑道。

“我们当与哥哥同行。”

“同去,同去。”

少年们纷纷兴奋说道。却也有少年颇为冷静,说道:“左将军是天下英雄,我们去投奔他定有个前程。但目下新野城小民少,听说刘表那厮又克扣左将军钱粮,导致左将军军中乏粮。目前恐怕不会招募新军啊。”

李正脸上也露出无奈之色,重重将碗放在地上,碗差点碎了。愤然道:“刘表那厮身为汉室宗亲,自己躲在荆州成了缩头乌龟。却还要拦着左将军奋然,实在是无耻之辈。”

“没错,现在天下战乱,刘表那厮身为汉室宗亲,坐镇荆州,却不出一兵一卒,实在儒弱。”

“那厮可恨。”

少年们纷纷说道。

一阵众口一词的骂了刘表之后,少年们又十分为难。想从军,但是左将军那边乏粮,应该不会扩充军队。

南下去投奔刘表又委实不愿。

难道要北上去投奔曹操那个汉贼?又是不愿。

这左右为难,倒是让少年们抓耳挠腮了起来。

便在这时,耳边响起了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李正奇怪,便打发李江道:“李江你去看看出了什么事。”

“诺。”李江应诺一声,开门走了出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