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咱家就是秦淮八艳(1 / 1)
《戚家刀》夜戏不算多。
拍摄节奏不紧不慢。
大部分都是下午六点半收工下班。
之所以是六点半,为的是让大伙能吃一个晚上的盒饭。
钱宸的人设就是群演出身。
不可能屠龙者终成恶龙。
所以,《戚家刀》剧组的群演待遇,那是整个衡店都出了名的。
如果表现的好,说不定还能混到露脸或者有台词的角色。
不少人削尖了脑袋都想钻进去。
每当收工之后,钱宸就呼朋唤友一起去小酌一杯。
“老安!”钱宸喊。
安茜立刻扭过头,还以为是喊她的呢。
师傅最近都不太教她东西了。
一天到晚和男人们去撒欢。
“不是喊你,安姑娘,你早点回酒店睡觉去吧。”钱宸喊的是安之杰。
也是姓安。
安之杰,加上钱宸、郭靖妃、雷家因、周易伟,五个人经常一起去喝酒。
这是属于男人们的聚会。
袁禾平太老,精力再好也有些熬不住,就不太参加年轻人的场合。
杨路实在太忙了。
他不仅要把当天拍的东西粗剪一下,还要规划好明天要拍的东西。
哪像钱宸这个制片人兼主演。
当钱宸发现杨路是个人才之后,就彻底的放开了权力。
安之杰在剧中饰演的是倭盗首领松浦隆信。
他是袁禾平那边带过来的人。
袁禾平去年有一部电影上映,是前两年拍的,主要讲的是苏乞儿的故事。
大咖云集。
大威天龙,周薰、周董、杨枝琼,安之杰也出演了,演了一个反派。
那部电影可谓是袁禾平的野心制作。
奈何也是扑的不要不要的。
观众纷纷表示,剧本太水,导演太菜,吐槽的力气都没了,太对不起这个咖位的演员了
此外,拍戏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奇葩事。
影片中的山寨是山贼聚集的巢穴,为营造这样的效果,拍摄这场戏的21天里,每天就有1000名群众演员参加拍摄,加上武行,每天参与拍摄的人数达到1300余人。
然而,池子大了什么王八都有。
其中有位群演,因想博得导演袁禾平的注意,竟然操起一块大石头,将剧组价值数十万元的进口摄影机镜头砸烂。
该名群演称,自己实在“不甘于埋没在众多群众演员当中”,无奈出此下策。
但下策换来的却是四年牢狱之灾。
可惜他没被人穿越,不然也该是一个主角剧本。
安之杰参演的这部《苏乞儿》,还有之前参演的《见龙卸甲》,他在里头的表现都不错,奈何电影票房惨的一匹。
袁禾平拿着没人选的倭盗统兵大将。
问他愿不愿意来。
他二话不说就接了这个角色。
片酬仅仅十五万。
不管怎么说,这都算是一份工作。
不开工就没饭吃。
而且,电影里的这个角色虽然戏份不多,远远比不上郭靖妃出演的武痴井川野,但却有一场规模宏大的大戏。
在大决战前夕,他率领五千倭盗和戚继光的两千戚家军正面对阵。
电影讲的是视觉效果。
这一场的视觉效果绝对不会差。
剧组将会租借三百匹骏马,用到一千五百群演来表现这场近万人的大混战。
安之杰对这个角色满意的不得了。
钱宸喊他,他应了一声,就跟着几个人去了。
有的时候是和剧组这几个人喝。
有的时候还可以在外面勾搭,衡店这两年剧组越来越多。
不过,钱宸最近还是减少了出去胡混的次数。
托浙昆的福,他和这边的戏曲圈子也熟了。
衡店这边在明清民居博览城景区,打算弄一个系列的戏曲音乐节目。
主要讲秦淮八艳的故事。
里头就融入了昆曲。
这个大型剧场还没投入使用。
说是可以借来先给钱大家用用,钱大家如果戏瘾来了,就可以上去随便唱。
提前一天打招呼就行。
一切配套都由浙昆提供。
钱宸最开始的一两周都忍住了,实在不好意思麻烦人家。
而且,这地方取名叫秦淮八艳。
这名字实在是不友好啊。
你为什么不能起一个正常一些的,我进去唱戏,人家会怀疑所谓的秦淮八艳指的就是我。
我=秦淮八艳!
一开始是拒绝了的,不过到了后面实在有点忍不住。
以前他戏瘾来了的时候,他就关上门。
自己唱给自己听。
现在这一招不太管用了。
因为身边不远就有一个能唱戏的地方。
它充满了**。
这就好比一个人想听曲,平时家里侍女唱唱也就行了。
可勾栏里来了新花魁。
侍女就没法忍了。
必须得勾栏听曲才能得到新的满足。
无可奈何之下,钱宸还是联系了那边,表示自己想唱曲了。
麻烦把舞台、伴奏什么的都给我弄一弄。
哎呀。
根本就不麻烦。
这种好事求都求不来呢。
浙昆很快就在衡店这边给弄了班子。
倒也不至于专门为钱宸服务。
人家在横店的“秦淮八艳”弄了场子,经常邀请名家过来献唱。
只需要来一句钱大家在这边呢。
各大剧种都有人会过来唱曲。
钱宸如果想唱曲了,也不提前告知,免得有很多老头老太太千里迢迢的赶过来。
他经常是眼瞅着要收工了。
就跟那边打个电话说晚上过去唱一段,然后原定的曲目就要改了。
来这边表演的人都知道这个规矩。
倒也不会觉得被钱大家抢了出场机会。
而且,钱宸在这里唱戏也从来都不会分门票钱。
进入明清民居博览城的范围。
一座气势宏伟的琉璃质感的古代豪华青楼呈现于眼前,让人仿佛在一瞬间就步入了秦淮河当年的熙攘繁华。
钱宸很低调的从后门进去。
浓妆艳抹一番。
女装大佬钱六老师隆重登台。
现场自然是爆满的。
尽管钱宸不会提前告知他要登台,但总有人为了听他的现场在这边一等就是好几天。
尤其是其他曲种的创作者们。
不含糊的说,每一次的现场,他们都觉得有新的收获。
这就像是洪荒时代听鸿钧老祖讲道。
大明朝时候的一些唱法和技巧,逐渐被时间长河所淘汰。
然而,流行就如同循环。
那个时代被淘汰的东西,拿到了现代社会,反而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