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1 / 1)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却说周瑜闻诸葛瑾之言,转恨孔明,存心欲谋杀之。
次日,点齐军将,入辞孙权。
权曰:“卿先行,孤即起兵继后。”
瑜辞出,与程普、鲁肃领兵起行,便邀孔明同住。
孔明欣然从之。
一同登舟,驾起帆樯,迤逦望夏口而进。
离三江口五六十里,船依次第歇定。
周瑜在中央下寨,岸上依西山结营,周围屯住。
孔明只在一叶小舟内安身。
周瑜分拨已定,使人请孔明议事。
孔明至中军帐,叙礼毕,瑜曰:“昔曹操兵少,袁绍兵多,而操反胜绍者,因用许攸之谋,先断乌巢之粮也。
今操兵八十三万,我兵只五六万,安能拒之?亦必须先断操之粮,然后可破。
我已探知操军粮草,俱屯于聚铁山。
先生久居汉上,熟知地理。
敢烦先生与关、张、子龙辈——吾亦助兵千人——星夜往聚铁山断操粮道。
彼此各为主人之事,幸勿推调。”
孔明暗思:“此因说我不动,设计害我。
我若推调,必为所笑。
不如应之,别有计议。”
乃欣然领诺。
瑜大喜。
孔明辞出。
鲁肃密谓瑜曰:“公使孔明劫粮,是何意见?”瑜曰:“吾欲杀孔明,恐惹人笑,故借曹操之手杀之,以绝后患耳。”
肃闻言,乃往见孔明,看他知也不知。
只见孔明略无难色,整点军马要行。
肃不忍,以言挑之曰:“先生此去可成功否?”孔明笑曰:“吾水战、步战、马战、车战,各尽其妙,何愁功绩不成,非比江东公与周郎辈止一能也。”
肃曰:“吾与公瑾何谓一能?”孔明曰:“吾闻江南小儿谣言云:‘伏路把关饶子敬,临江水战有周郎。
’公等于陆地但能伏路把关;周公瑾但堪水战,不能陆战耳。”
肃乃以此言告知周瑜。
瑜怒曰:“何欺我不能陆战耶!不用他去!我自引一万马军,往聚铁山断操粮道:”肃又将此言告孔明。
孔明笑曰:“公瑾令吾断粮者,实欲使曹操杀吾耳。
吾故以片言戏之,公瑾便容纳不下。
目今用人之际,只愿吴侯与刘使君同心,则功可成;如各相谋害,大事休矣。
操贼多谋,他平生惯断人粮道,今如何不以重兵提备?公瑾若去,必为所擒。
今只当先决水战,挫动北军锐气,别寻妙计破之。
望子敬善言以告公瑾为幸。”
鲁肃遂连夜回见周瑜,备述孔明之言。
瑜摇首顿足曰:“此人见识胜吾十倍,今不除之,后必为我国之祸!”肃曰:“今用人之际,望以国家为重。
且待破曹之后,图之未晚。”
瑜然其说。
却说玄德分付刘琦守江夏,自领众将引兵往夏口。
遥望江南岸旗幡隐隐,戈戟重重,料是东吴已动兵矣,乃尽移江夏之兵,至樊口屯扎。
玄德聚众曰:“孔明一去东吴,杳无音信,不知事体如何。
谁人可去探听虚实回报?”糜竺曰:“竺愿往。”
玄德乃备羊酒礼物,令糜竺至东吴,以犒军为名,探听虚实。
竺领命,驾小舟顺流而下,径至周瑜大寨前。
军士入报周瑜,瑜召入。
竺再拜,致玄德相敬之意,献上酒礼。
瑜受讫,设宴款待糜竺。
竺曰:“孔明在此已久,今愿与同回。”
瑜曰:“孔明方与我同谋破曹,岂可便去?吾亦欲见刘豫州,共议良策;奈身统大军,不可暂离。
若豫州肯枉驾来临,深慰所望。”
竺应诺,拜辞而回。
肃问瑜曰:“公欲见玄德,有何计议?”瑜曰:“玄德世之枭雄,不可不除。
吾今乘机诱至杀之,实为国家除一后患。”
鲁肃再三劝谏,瑜只不听,遂传密令:“如玄德至,先埋伏刀斧手五十人于壁衣中,看吾掷杯为号,便出下手。”
却说糜竺回见玄德,具言周瑜欲请主公到彼面会,别有商议。
玄德便教收拾快船一只,只今便行。
云长谏曰:“周瑜多谋之士,又无孔明书信,恐其中有诈,不可轻去。”
玄德曰:“我今结东吴以共破曹操,周郎欲见我,我若不往,非同盟之意。
两相猜忌,事不谐矣。”
云长曰:“兄长若坚意要去,弟愿同往。”
张飞曰:“我也跟去。”
玄德曰:“只云长随我去。
翼德与子龙守寨。
简雍固守鄂县。
我去便回。”
分付毕,即与云长乘小舟,并从者二十余人,飞棹赴江东。
玄德观看江东艨艟战舰、旌旗甲兵,左右分布整齐,心中甚喜。
军士飞报周瑜:“刘豫州来了。”
瑜问:“带多少船只来?”军士答曰:“只有一只船,二十余从人。”
瑜笑曰:“此人命合体矣!”乃命刀斧手先埋伏定,然后出寨迎接。
玄德引云长等二十余人,直到中军帐,叙礼毕,瑜请玄德上坐。
玄德曰:“将军名传天下,备不才,何烦将军重礼?”乃分宾主而坐。
周瑜设宴相待。
且说孔明偶来江边,闻说玄德来此与都督相会,吃了一惊,急入中军帐窃看动静。
只见周瑜面有杀气,两边壁衣中密排刀斧手。
孔明大惊曰:“似此如之奈何?”回视玄德,谈笑自若;却见玄德背后一人,按剑而立,乃云长也。
孔明喜曰:“吾主无危矣。”
遂不复入,仍回身至江边等候。
周瑜与玄德饮宴,酒行数巡,瑜起身把盏,猛见云长按剑立于玄德背后,忙问何人。
玄德曰:“吾弟关云长也。”
瑜惊曰:“非向日斩颜良、文丑者乎?”玄德曰:“然也。”
瑜大惊,汗流满背,便斟酒与云长把盏。
少顷,鲁肃入。
玄德曰:“孔明何在?烦子敬请来一会。”
瑜曰:“且待破了曹操,与孔明相会未迟。”
玄德不敢再言。
云长以目视玄德。
玄德会意,即起身辞瑜曰:“备暂告别。
即日破敌收功之后,专当叩贺。”
瑜亦不留,送出辕门。
玄德别了周瑜,与云长等来至江边,只见孔明已在舟中。
玄德大喜。
孔明曰:“主公知今日之危乎?”玄德愕然曰:“不知也。”
孔明曰:“若无云长,主公几为周郎所害矣。”
玄德方才省悟,便请孔明同回樊口。
孔明曰:“亮虽居虎口,安如泰山。
今主公但收拾船只军马候用。
以十一月二十甲子日后为期,可令子龙驾小舟来南岸边等候。
切勿有误。”
玄德问其意。
孔明曰:“但看东南风起,亮必还矣。”
玄德再欲问时,孔明催促玄德作速开船。
言讫自回。
玄德与云长及从人开船,行不数里,忽见上流头放下五六十只船来。
船头上一员大将,横矛而立,乃张飞也。
因恐玄德有失,云长独力难支,特来接应。
于是三人一同回寨,不在话下。
却说周瑜送了玄德,回至寨中,鲁肃入问曰:“公既诱玄德至此,为何又不下手?”瑜曰:“关云长,世之虎将也,与玄德行坐相随,吾若下手,他必来害我。”
肃愕然。
忽报曹操遣使送书至。
瑜唤入。
使者呈上书看时,封面上判云:“汉大丞相付周都督开拆。”
瑜大怒,更不开看,将书扯碎,掷于地下,喝斩来使。
肃曰:“两国相争,不斩来使。
瑜曰:“斩使以示威!”遂斩使者,将首级付从人持回。
随令甘宁为先锋,韩当为左翼,蒋钦为右翼。
瑜自部领诸将接应。
来日四更造饭,五更开船,鸣鼓呐喊而进。
却说曹操知周瑜毁书斩使,大怒,便唤蔡瑁、张允等一班荆州降将为前部,操自为后军,催督战船,到三江口。
早见东吴船只,蔽江而来。
为首一员大将,坐在船头上大呼曰:“吾乃甘宁也!谁敢来与我决战?”蔡瑁令弟蔡壎前进。
两船将近,甘宁拈弓搭箭,望蔡壎射来,应弦而倒。
宁驱船大进,万弩齐发。
曹军不能抵当。
右边蒋钦,左边韩当,直冲入曹军队中。
曹军大半是青、徐之兵,素不习水战,大江面上,战船一摆,早立脚不住。
甘宁等三路战船,纵横水面。
周瑜又催船助战。
曹军中箭着炮者,不计其数,从巳时直杀到未时。
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
曹军败回。
操登旱寨,再整军士,唤蔡瑁、张允责之曰:“东吴兵少,反为所败,是汝等不用心耳!”蔡瑁曰:“荆州水军,久不操练;青、徐之军,又素不习水战。
故尔致败。
今当先立水寨,令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每日教习精熟,方可用之。”
操曰:“汝既为水军都督,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于是张、蔡二人,自去训练水军。
沿江一带分二十四座水门,以大船居于外为城郭,小船居于内,可通往来,至晚点上***,照得天心水面通红。
旱寨三百余里,烟火不绝。
却说周瑜得胜回寨,犒赏三军,一面差人到吴侯处报捷。
当夜瑜登高观望,只见西边火光接天。
左右告曰:“此皆北军***之光也。”
瑜亦心惊。
次日,瑜欲亲往探看曹军水寨,乃命收拾楼船一只,带着鼓东,随行健将数员,各带强弓硬弩,一齐上船迤逦前进。
至操寨边,瑜命下了矴石,楼船上鼓乐齐奏。
瑜暗窥他水寨,大惊曰:“此深得水军之妙也!”问:“水军都督是谁?”左右曰:“蔡瑁、涨允。”
瑜思曰:“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战,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
正窥看间,早有曹军飞报曹操,说:“周瑜偷看吾寨。”
操命纵船擒捉。
瑜见水寨中旗号动,急教收起矴石,两边四下一齐轮转橹棹,望江面上如飞而去。
比及曹寨中船出时,周瑜的楼船已离了十数里远,追之不及,回报曹操。
操问众将曰:“昨日输了一阵,挫动锐气;今又被他深窥吾寨。
吾当作何计破之?”言未毕,忽帐下一人出曰:“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
曹操大喜,视之,乃九江人,姓蒋,名干,字子翼,现为帐下幕宾。
操问曰:“子翼与周公瑾相厚乎?”干曰:“丞相放心。
干到江左,必要成功。”
操问:“要将何物去?”干曰:“只消一童随往,二仆驾舟,其余不用。”
操甚喜,置酒与蒋干送行。
干葛巾布袍,驾一只小舟,径到周瑜寨中,命传报:“故人蒋干相访。”
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闻干至,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遂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
众皆应命而去。
瑜整衣冠,引从者数百,皆锦衣花帽,前后簇拥而出。
蒋干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
瑜拜迎之。
干曰:“公瑾别来无恙!”瑜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耶?”干愕然曰:“吾久别足下,特来叙旧,奈何疑我作说客也?”瑜笑曰:“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
干曰:“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请告退。”
瑜笑而挽其臂曰:“吾但恐兄为曹氏作说客耳。
既无此心,何速去也?”遂同入帐。
叙礼毕,坐定,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须臾,文官武将,各穿锦衣;帐下偏裨将校,都披银铠:分两行而入。
瑜都教相见毕,就列于两傍而坐。
大张筵席,奏军中得胜之乐,轮换行酒。
瑜告众官曰:“此吾同窗契友也。
虽从江北到此,却不是曹家说客。
公等勿疑。”
遂解佩剑付太史慈曰:“公可佩我剑作监酒:今日宴饮,但叙朋友交情;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太史慈应诺,按剑坐于席上。
蒋干惊愕,不敢多言。
周瑜曰:“吾自领军以来,滴酒不饮;今日见了故人,又无疑忌,当饮一醉。”
说罢,大笑畅饮。
座上觥筹交错。
饮至半醋,瑜携干手,同步出帐外。
左右军士,皆全装惯带,持戈执戟而立。
瑜曰:“吾之军士,颇雄壮否?”干曰:“真熊虎之士也,”瑜又引干到帐后一望,粮草堆如山积。
瑜曰:“吾之粮草,颇足备否?”干曰:“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瑜佯醉大笑曰:“想周瑜与子翼同学业时,不曾望有今日。”
干曰:“以吾兄高才,实不为过。”
瑜执干手曰:“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
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言罢大笑。
蒋干面如土色。
瑜复携干入帐,会诸将再饮;因指诸将曰:“此皆江东之英杰。
今日此会,可名群英会。”
饮至天晚,点上灯烛,瑜自起舞剑作歌。
歌曰:“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
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歇罢,满座欢笑。
至夜深,干辞曰:“不胜酒力矣。”
瑜命撤席,诸将辞出。
瑜曰:“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于是佯作大醉之状,携干入帐共寝。
瑜和衣卧倒,呕吐狼藉。
蒋干如何睡得着?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起视残灯尚明。
看周瑜时,鼻息如雷。
干见帐内桌上,堆着一卷文书,乃起床偷视之,却都是往来书信。
内有一封,上写“蔡瑁张允谨封。”
干大惊,暗读之。
书略曰:“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于势耳。
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
早晚人到,便有关报。
幸勿见疑。
先此敬覆。”
干思曰:“原来蔡瑁、张允结连东吴!”遂将书暗藏于衣内。
再欲检看他书时,**周瑜翻身,干急灭灯就寝。
瑜口内含糊曰:“子翼,我数日之内,教你看操贼之首!”干勉强应之。
瑜又曰:“子翼,且住!……教你看操贼之首!……”及干问之,瑜又睡着。
干伏于**,将近四更,只听得有人入帐唤曰:“都督醒否?”周瑜梦中做忽觉之状,故问那人曰:“**睡着何人?”答曰:“都督请子翼同寝,何故忘却?”瑜懊悔曰:“吾平日未尝饮醉;昨日醉后失事,不知可曾说甚言语?”那人曰:“江北有人到此。”
瑜喝:“低声!”便唤:“子翼。”
蒋干只妆睡着。
瑜潜出帐。
干窃听之,只闻有人在外曰:“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后面言语颇低,听不真实。
少顷,瑜入帐,又唤:“子翼。”
蒋干只是不应,蒙头假睡。
瑜亦解衣就寝。
干寻思:“周瑜是个精细人,天明寻书不见,必然害我。”
睡至五更,干起唤周瑜;瑜却睡着。
干戴上巾帻,潜步出帐,唤了小童,径出辕门。
军士问:“先生那里去?”干曰:“吾在此恐误都督事,权且告别。”
军士亦不阻当。
干下船,飞棹回见曹操。
操问:“子翼干事若何?”干曰:“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词所能动也。”
操怒曰:“事又不济,反为所笑!”干曰:“虽不能说周瑜,却与丞相打听得一件事。
乞退左右。”
干取出书信,将上项事逐一说与曹操。
操大怒曰:“二贼如此无礼耶!”即便唤蔡瑁、张允到帐下。
操曰:“我欲使汝二人进兵。”
瑁曰:“军尚未曾练熟,不可轻进。”
操怒曰:“军若练熟,吾首级献于周郎矣!”蔡、张二人不知其意,惊慌不能回答。
操喝武士推出斩之。
须臾,献头帐下,操方省悟曰:“吾中计矣!”后人有诗叹曰:“曹操奸雄不可当,一时诡计中周郎。
蔡张卖主求生计,谁料今朝剑下亡!”众将见杀了张、蔡二人,入问其故。
操虽心知中计,却不肯认错,乃谓众将曰:“二人怠慢军法,吾故斩之。”
众皆嗟呀不已。
操于众将内选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以代蔡、张二人之职。
细作探知,报过江东。
周瑜大喜曰:“吾所患者,此二人耳。
今既剿除,吾无忧矣。”
肃曰:“都督用兵如此,何愁曹贼不破乎!”瑜曰:“吾料诸将不知此计,独有诸葛亮识见胜我,想此谋亦不能瞒也。
子敬试以言挑之,看他知也不知,便当回报。”
正是:还将反间成功事,去试从旁冷眼人。
未知肃去问孔明还是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跳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