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枝(1 / 1)
芳郊进来,绕过屏风去给皇后娘娘回话。
甘棠偷瞧她脸上,也看不出什么。
盏茶工夫,绿遍过来,叫了甘棠过去。
皇后娘娘笑吟吟道:“太医说你的病已是无碍,把心放安稳了,好好在这宫里住罢了。”
又让芳郊出去拿了两件夏布衣裳来,道:“这是往年的,赏了你罢。”
便叫她回去了。
皇后一班人也回了正房,房内摆设亦换,高姑姑立在一旁,待皇后娘娘看。
翡翠浅雕荷亭清暑八扇屏,琉璃面踏雪寻梅留青竹几,上搁竹丝编嵌文竹龙戏珠纹笔筒、竹雕荷蟹图臂搁、文竹包镶座花卉图插屏。
多宝格的器物也多放了水晶、琉璃、角雕的东西。
皇后自桌上拿起一活环提梁扁壶,道:“这是皇上常提起的‘留青’罢?”高姑姑转头唤过一小公公,道:“这是跟过来的,娘娘问他最是清楚。”
小公公颔首道:“这是‘贴黄’,是取了竹筒里头的那层黄皮,翻过来,锅里煮了,压平,贴到木制的胎骨上。”
又从多宝格上取下一山水纹的小插屏,道:“这是留青的。
把竹筒外的那层竹皮作画,露出竹肌。
这插屏皮子已呈了淡黄色。
过些年月,色再深,能变成红紫。
皇上内书房里就有几件是红紫的色儿。”
皇后笑道:“怪道我去内书房,见着几回,还当是竹子上染了颜色,竟是自己变的,真是奇了。”
又道:“你口齿伶俐,我把你从皇上那里要了来这宫里可好?”小公公脸红不答。
高姑姑道:“皇后开了口,哪有不乐意的。
怕只怕皇上不答应呢。
搬东西过来时候,我怕皇后娘娘有话问的,就去叫个人跟过来。
皇上正也在呢,还说早些回去,等他片黄呢。”
皇后笑道:“既这样,我怎好跟皇上抢人。
你且去罢。”
小公公便去了,高姑姑也拜退出去。
皇后娘娘躺在竹榻上,一宫女打扇,一宫女捶腿。
芳郊、绿遍一旁浅坐着给瓜果去皮剔核,送至娘娘嘴里。
绿遍道:“娘娘看好了那个甘棠?长相不如金盏娇艳,那尚才人、张宝林也是好的。”
皇后娘娘道:“谁能揣摩了皇上的心思?金盏妩媚,攸儿活泼,要论甘棠,她下巴颌宽是宽了些,可看上去,总比那两个顺眼些。
再说太医也讲了,她的病面上是好了,并没有祛根,调理起来难呢。
到时她咽了气,别人也不好说别的。
这是最好的了。”
芳郊、绿遍点头称是。
却说这边甘棠捧着夏布衣裳回到房里,见夏音正在房里候着,束楚一边陪坐。
见甘棠进来。
束楚就借事出去了夏音捧过包袱,道:“太妃娘娘遣我和个嬷嬷过来,那嬷嬷去前头找人说话了,让我在这里等着。”
甘棠接过,先放在一边,道:“大热天的,你走乏了罢?我倒茶给你。”
夏音道:“刚才束楚姐姐给倒了。
先前她在太妃那边,我们还一屋子睡过呢。”
两人便道些别后的话儿。
说了一些话,夏音便两眼四顾,待说又不要说的。
甘棠也瞧了出来,道:“妹妹有话但说无妨。”
夏音便自袖中取出一纸卷儿,展开,道:“姐姐前头说的那个小木头狮子可是这幅模样?”甘棠惊讶,接过纸卷来看:狮嘴微张,露两排小牙,三爪落地,一爪抬起,似抓物状,粗尾微立。
竟确是前头拣的小狮子模样。
“这是哪得的?”甘棠问道。
夏音脸上红了,道:“是我自个儿画的。”
甘棠道:“小狮子原是你的?怎不早告诉了我?”“那天听姐姐说起,我觉着就象。
又怕到后来不是,让姐姐笑话。
所以回去凭着印象,画了这个。
上头该还缀着红丝线。”
无庸质疑,是她的了。
只是,实在不好去问攸儿要的。
甘棠面露难色。
夏音瞧在眼里,便道:“姐姐若是丢了,也就罢了。
家里带出来的物件儿,只是个念想,又不值什么银子。”
甘棠再不好说别的,只怪自己当时想的不周。
道:“你且坐着。
我去去就来。”
便到后面去了。
刚巧看见金盏站在外面,掐嫩竹叶。
便笑问:“攸儿在里面?”金盏道:“去洗衣裳了。
我们原本衣裳不多,如今又热。
姐姐找她做甚?”甘棠便道:“那我过去找她罢了。”
绕了个圈儿,甘棠便看见攸儿蹲在井边槌衣。
攸儿见她过来,仍不抬头。
甘棠也蹲下,只不言语。
攸儿不耐烦,道:“有话说罢。”
甘棠心道:再怎么绕弯子,攸儿必会心寒。
总待自己争得了龙宠,有了喜,到时以此要挟,帮攸儿了结了心愿,那时她就解了心中的愤恨了。
便道:“姐姐前头给你的小狮子,有人来要了。”
攸儿扔了槌子,扯开领子,伸手扯下了小狮子,连线都断了,摔到甘棠怀里。
甘棠料她必是气极了,不好劝,转身去了。
把小狮子递给夏音,夏音捧着瞧了,喜不自禁,连声道谢。
甘棠瞧着她,也不多言语。
正好嬷嬷过来,两人就去了。
一时,攸儿又快步进来,把一包袱扔在**,道:“索性来个干净。
咱们两个日后就没了牵扯。”
撩帘出去了。
甘棠看时,还是那个青灰绸布包袱,打开来看,里头衫裙、锦鞋,还有两支钗,一样不少。
衣裳还是那模样,并没有穿。
可见攸儿待自己的一份心意。
暗道:妹妹放心,姐姐一定还了你的这份情。
皇后看中了我的性情温和,还有身上的病。
只要姐姐还有一口气,必让妹妹离了这处险地儿。
心里暗自打着主意,竟不曾见束楚进来。
束楚道:“刚才皇后娘娘叫人传话给你,碰上了我。
让你穿戴齐整了,晚膳过去服侍。
说就穿赏你的两件。
那边攸儿、金盏也过去,都送过衣裳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