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挨的孤独——被同伴排挤(1 / 1)

加入书签

朱迪从小就是个活泼的女孩子,像个假小子一样,由于吵闹、不安分,朱迪还被贴上了“多动症”的标签。朱迪的父母一心想把女儿培养成小淑女,但朱迪根本不配合,当母亲给朱迪穿上漂亮的小裙子时,朱迪总会把裙子弄得脏兮兮的。

朱迪有一个其他小女孩都没有的优点,她能快速地和一群陌生的小伙伴们打成一片,既能和女孩做朋友,也能和男孩做朋友。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朱迪总是跟随着父母一起搬家,然后转学,到新学校适应新的环境,朱迪总能以最快的速度交到新朋友,她开朗的性格在同龄人之间很受欢迎。

有一次,朱迪再次跟着父母搬家,来到了一个新学校。这里的环境与朱迪之前待的学校环境一点儿也不一样,这里的女孩子个个都是小淑女,每天都穿着漂亮的裙子来上课,课下聚集在一起讨论的也都是漂亮的发型和裙子。朱迪一下子就成了这些女孩儿眼中的异类,同学们便开始排挤朱迪,不和朱迪说话。

每天早上,朱迪都会和邻居家的孩子们一起上学,上学的路上其他孩子叽叽喳喳地聊着天,没有人搭理朱迪,就算朱迪鼓起勇气主动与其中一个孩子交谈,也得不到丝毫回应。渐渐地,朱迪再也不敢主动和同学说话,她被同学们排挤成了一个孤独的人,朱迪活泼开朗的性格开始变得害羞、拘谨起来。朱迪在这所学校待了好几年,她没有一个朋友,只能用功学习。

几年后,朱迪的父母又一次搬家,朱迪又换了一所新学校,这里的孩子们没有排挤朱迪,而是接纳了她,朱迪很快有了一群新的朋友。在这里朱迪不再那么拘谨和害羞,重新变得开朗起来。但是朱迪却从未忘记那段被排挤的时光,那段十分难熬的孤独时光,改变了朱迪的性格,尽管朱迪后来重新变得开朗起来,但还是很压抑和没有安全感。

一个人为什么会被同伴排挤呢?一个人在交朋友的时候通常都会找和自己相似的人,例如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在一个小群体里,个性常常是不被接受的,与众不同的人常常会被排挤、被取笑或被捉弄。一个人想要融入某个群体之中,遵守规则是必需的,如果藐视群体规则,势必会受到他人的排挤。例如上述案例中的朱迪,她会被排挤,是因为她跟班上的小淑女都不同,是个假小子。

小孙与朱迪正好相反,他是个比较爱干净的男孩,会和班上的女孩子一起玩。在上小学时,同学们给小孙起了一个外号“娘娘腔”。班上的男孩都不会和小孙玩,只有坐在小孙后面的两个女孩子会和他说说话。到了大学时期,小孙摆脱了娘娘腔的绰号,朋友也多了起来。但小孙的骨子里却很自卑,很在意别人的评价。

在小孙的小学和初中时期,同性之间交朋友的现象很常见,很少会出现和异**朋友的现象。不和异性说话、交朋友,几乎成了班级里不成文的规定,大多数人都在遵守,不然就会被其他同学嘲笑,甚至是排挤。

环境对一个人来说十分重要,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尤其是与同龄人共享的环境。如果一个人能拥有不错的人缘,在同龄人中间很受欢迎,那么他就能获得高自尊。自尊对一个人来说十分重要,可以激励人们不断改善自己,从而获得成长。

自尊可以说是我们对自己进行的全面评价,但自尊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当我们获得成功时,我们对自己的评价会很高,从而获得高自尊,这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感受。当面对失败时,高自尊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自我价值,会认为其他人和自己一样失败,这样虽然有些阿Q精神,但却能让自己的高自尊免受威胁。高自尊往往意味着主动、乐观和快乐的感受,低自尊则意味着抑郁。

心理学家马克·利里认为,自尊就好像汽车上的油量表。人际关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当我们被周围的人排挤、拒绝时,我们的自尊就会受到打击,从而发出警告,让我们改变自己的言行,从而融入周围的人际关系之中。如果我们总是遭到他人的拒绝,被人排挤,那么我们的自尊就会降低,就会越发渴望被人接受,如果我们一直无法被同伴接受,我们就会感到痛苦,自尊会降到最低。这种痛苦就好像仪表盘上闪烁的指示灯一样,驱使着我们通过行动来改变自己,并在其他地方寻求他人的接纳和认同。

小宇是个大学生,他在学校里很受欢迎,在大一时还只是个小干事,到了大三已经成了学生会主席。在同学们的眼中,小宇是一个性格阳光活泼、待人热情的人。谁也想不到,小宇小时候曾遭受过校园冷暴力,那个时候的小宇一直很抑郁,直到高中后小宇有了朋友,才慢慢变得活泼、阳光起来。

在小宇上小学的时候,曾因一次搬家来到了一所新的学校。小宇刚到新学校后不久,就隐隐感到一种圈子文化,班上分成了好几个小团体,小宇作为一个新来的学生,没有什么朋友,不知道怎么就把几个小团体都得罪了。从那以后,小宇就被班里的同学排挤了。

校园冷暴力不同于校园暴力,不会出现无缘由的谩骂、恐吓、勒索,或强迫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等现象,但却会以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的方式来对待某一个人,不和他一起玩,将他孤立起来。校园冷暴力带给人的伤害是无形的,父母老师也不容易察觉。

小宇将自己在学校里所遇到的情况告诉了父母,父母把情况反映给了老师,老师也没办法,无法制止同学们孤立小宇,就让小宇当班里的纪律委员。于是小宇被孤立的情况就更加严重,同学们根本就不理他。

所幸的是,小宇还有两年就小学毕业了,他想着只要自己熬过了这两年,将来上初中的时候换个新环境,就一定能交到朋友。于是,小宇忍了两年。

让小宇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升初中后他和小学班上的一部分同学分到了一个班,这伙人在初中时继续孤立小宇,还教唆着其他同学一起孤立小宇,初中三年小宇又是在同学们的孤立下度过的。到了高中,小宇来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在这里小宇终于不再被孤立,他在班上交了几个关系不错的朋友,小宇的性格也开始变得活泼开朗起来,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

有学校老师反映,虽然校园冷暴力会给一个人的心理带来伤害,但校园冷暴力不同于校园暴力,一个人之所以会被班里的同学孤立,很大一部分因素是这个同学自己的原因。一些学生的性格比较怪异孤僻,与大多数同学不同,在班级举行活动时从来不会积极参与,有时候还会攻击大家都喜欢的老师、明星,这样的学生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反感,并渐渐被同学们疏远或排挤。在老师看来,学生们的观点都是比较单纯的,不是不和你做朋友,只是因为你太特殊了,不符合班里学生的世界观。在上述案例中,作为初来乍到的小宇如果没有得罪班里的小团体,或许他也能很快融入同学们中间。

每个班上都普遍存在着一个“小丑”般的学生,他是大家取乐的对象,同学们都喜欢和这个同学玩一些过分的游戏,或者嘲笑他。在不少老师看来,这些被捉弄的学生的确不应该遭受同学们的恶意,但他本身也存在很大问题。“小丑”般的学生特别喜欢在同学们面前找存在感,希望能证明自己,但学习成绩、身高、相貌、运动都很普通的他,根本无法引起别人的注意,于是就通过这种降低自己自尊扮丑的方式来取悦别的同学。面对这种情况,学生们很容易一哄而上,由最初的善意嘲笑变成了欺凌。而“小丑”般的学生也会因此形成自卑心理,甚至认为没有一个人是友好的,会觉得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灰暗。

当然也有一些同学会无缘无故地遭受同学们的排挤,例如来自单亲家庭、身有残疾或学习成绩差的孩子,这些孩子因为种种无法改变的原因而不能与同学们保持一致,因此很容易遭受歧视和冷暴力。但是这种情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得到改善,当一个人进入初中或高中之后,他的思维方式会渐渐成人化,更能接受与自己不同的人。对于一些弱势群体,会更加照顾他们的自尊心,例如面对一个身有残疾的同学,同学们不会因此而取笑他。如果这个略显异类的同学性格积极乐观,那么他一定会交到朋友。可是如果他总是很自卑,久而久之就会被大家所厌弃。

一些孩子本身就十分敏感,他人一句不经意的调侃,会令他伤心,甚至会让他产生戒备、自卑的心理,他会因此变得越来越孤僻。对于孤僻的人,人们往往也会渐渐疏远他,于是校园冷暴力就出现了。对于遭受校园冷暴力的人来说,被排挤是一种严重的精神伤害,会影响到他的性格发展,甚至会导致他的性格走上极端。这个时候,父母和老师就变得重要起来。父母应该帮助孩子调整心态,让他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同学,如果实在无法改变被排挤的状态,转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而老师的态度也很重要,老师应该积极倡导学生们接纳被排挤的同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