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能承受之无聊——神经递质与刺激追求(1 / 1)

加入书签

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用监狱里的广播放歌,不论典狱长如何叫门都没开,最后典狱长只能命人将门砸开。安迪犯下了严重的错误,被典狱长关禁闭。关禁闭是监狱里最严重的一种惩罚方式,虽然不会挨打,但却十分折磨人,因为在一个暗无天日的房间里,一切刺激都消失了,时间长了,会将一个人逼向崩溃的边缘。虽然安迪忍受了下来,但可以看得出他十分痛苦。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各种各样的感官刺激中,当这种刺激减少,处于一种隔绝的状态中时,我们往往会出现一种病态的心理,例如出现幻觉,变得焦虑、紧张、恐惧、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我们很少会处于这样的境地,只有在特殊的环境下才会如此,例如深陷沙漠的远征者、长期被隔离监禁的囚犯,他们都会出现上述的心理,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感觉剥夺”。

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贝克斯顿·赫伦·斯科特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这项实验在大学的一间实验室里进行,参与者都是自愿报名的大学生。实验组织者为参与者安排了一个特别的房间,这是一个为了营造极端感觉剥夺状态而设计的房间,房间里有隔音装置,参与者听不到声音。参与者还被剥夺了视觉体验,他们会被安排戴上护镜。接下来,实验组织者会让参与者戴上棉手套,并在他们的袖口处套一个长长的圆筒,从而限制参与者的触觉刺激。参与者的头部还垫着一个气泡胶枕,以防止他们的头部和枕头接触产生感觉。当然,实验组织者不会剥夺参与者吃饭和排泄的权利,但除了吃喝拉撒外,参与者必须全天躺在**。

在参加实验之前,许多参与者都觉得这是一项很轻松的实验,自己只需要睡一觉即可。有的参与者甚至想到如果睡不着怎么办,那么就利用这个机会考虑一下论文或课程计划。

实验开始后不久,不少参与者就受不了了。在毫无刺激的情况下,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根本不能进行清晰的思考,思维活动总是“跳来跳去”。

当实验进行了8个小时后,很多人都撑不下去了,有的参与者吹起了口哨,有的则开始自言自语,不少参与者都主动要求提前结束实验。

那些坚持了8个小时的参与者在接受测验的时候频频出错,不论他们如何努力,都无法将注意力集中起来,即使是一些简单的事情也无法完成。

一些参与者坚持到了第三天,他们开始出现了一些幻觉,看到一些没有固定形状的光在自己眼前闪烁,有的甚至看到了一些老鼠在自己眼前排队行走。除了视觉上的幻觉外,有的参与者还出现了听觉上的幻觉,例如听到狗叫声、警钟声、打字声、警笛声、滴水声等。有的参与者出现了触觉幻觉,例如感觉有冰冷的铁块压在前额和面颊处、感觉有人将身下的床垫抽走了。

极少的参与者坚持到了第四天,这些参与者的情况更为严重,双手发抖、无法笔直地走路、应答速度迟缓、对疼痛敏感等。

在感觉剥夺实验结束后,参与者通常需要3天以上的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从感觉剥夺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人对待感觉剥夺的体验是不同的,例如有的参与者只能坚持几个小时,有的参与者却能坚持4天。这是因为有的人对感觉剥夺的耐受性低,即对感觉刺激的需求高。从而可以推及他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会主动寻求刺激的人。

在现代社会中,追求刺激是许多人都喜欢的。在远古时代,人们很少会主动去追求刺激,因为他们每天的生活已经足够刺激,他们每天需要去狩猎,这是一件十分刺激的事情。狩猎完毕后,他们会带着猎物回家,回家后他们只想着好好休息一下就可以了,所以远古时代的人们很少会主动追求刺激。当一个人解决了生存的问题后,他会倾向于寻求刺激,因为刺激可以让他变得兴奋。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毫无刺激可言,那么他就会觉得无聊,变得萎靡不振,甚至会厌世。

浙江温州的罗垟古村从2000年开始就经常出现原因不明的死亡,到了2003年死亡率开始显著提升,2004年死亡率更高了,几乎每个月都有人家办丧事。村里的许多人觉得害怕就搬走了,于是罗垟古村被蒙上了一层神秘恐怖的阴影,也是不少驴友的向往之地。

2015年5月24日,19名乐清驴友准备前往罗垟古村,他们没有请向导,只由几个经验比较丰富的驴友带队。他们在出发之前都兴致勃勃,想着晚上7点左右就能返回。但这里崎岖的山路远远超过了他们的预估,山谷里到处都是水,需要所有人都会游泳,但队伍中却有8个人不会游泳,他们携带的救生衣也非常有限,只有5件。驴友们因此浪费了不少时间。

这一行人到了天井潭处,天都快黑了,不少人因为体力不支想要休息一会儿。最后驴友们决定在这里过一夜,等天亮再走。驴友们本来没打算过夜,食物只准备了一天的,帐篷也没准备,要命的是当天夜里还下起了雨。

在人迹罕至的山里,手机没有信号,驴友们想要发出呼救的信号也做不到。所幸,不少驴友在出发前都告诉了自己的家人,家属看到他们没有按时归来就报了警。于是警方和当地村民联合起来寻找这19名失联的驴友。

5月25日凌晨时分,19名驴友被找到了。据当地警方反映,像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在两周前的一个夜晚也接到过失联的报警,并在山里找到了失联的驴友。许多驴友都觉得能到罗垟古村探险是一次新鲜刺激的旅行,而没有想到这段路程并不容易走,这里山路崎岖、丛林茂密,很容易被困在山里。

像这样的新闻并不少见,许多人都会选择与他人结伴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探险、旅行,因为这样足够刺激。但有的人却不会这样做,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很危险,弄不好会丧命。再比如危险度很高的极限挑战,有些人不仅乐于参与其中,还会将整个过程拍摄下来。而有的人仅仅隔着屏幕都觉得心惊肉跳。

每个人对刺激和冒险的追求是不一样的。喜欢追求刺激的人更容易感到厌倦,更加无法接受感觉剥夺。而这一切都具有一定的生理基础,主要和神经递质有关。神经递质是神经元内的化学物质,例如我们常常听到的多巴胺就是神经递质的一种。可以说,神经递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的性格。

多巴胺与快乐的感受联系在一起。多巴胺是刺激性神经递质,一个人的多巴胺水平可以显示出他对刺激的追求。低水平多巴胺的人更倾向于追求刺激,从而可以产生更多的多巴胺。

5-羟色胺是第二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又被称为血清素,是抑制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水平高的人常常给人以快乐、活泼的感觉;5-羟色胺水平低的人很容易不安,给人以压抑、害羞的感觉。

去甲肾上腺素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常常与充满活力的性格联系在一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