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感觉都没了——关闭知觉(1 / 1)
贺顿是小说《女心理师》的主人公,她是个聪明冷静的女人,同时也是个优秀的心理师。贺顿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童年,她原来的名字叫柴绛香。贺顿这个名字是柴绛香在给贺老太太当保姆时取的,贺老太太曾是一个教师,退休在家后无所事事,于是就将求知欲很强的柴绛香当成自己的学生教育,后来柴绛香就随了贺老太太的姓氏,并起了一个单字“顿”作名字,巴顿将军的“顿”。
贺顿幼年时与母亲一起相依为命,生父很早就抛弃了她们母女二人。贺顿的母亲没有谋生技能,沦落为娼妓,贺顿和母亲因此总会受到人们的嘲笑。后来,母亲带着贺顿嫁人了,母女二人的生活终于有了着落。
在贺顿12岁那一年,一天晚上她的母亲去看望亲戚,将贺顿和继父单独留在家里。晚上,贺顿遭受了继父的性侵。这段经历成了贺顿内心深处一直无法摆脱的阴影。贺顿成了性冷淡,在与人发生性关系的过程中,下半身一直冰冷。
从农村来到城市后,贺顿为了在这座城市里站稳脚跟,就决定开一家心理诊所。这对于贺顿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目标,需要逐步去实现。第一步,贺顿得去参加一个心理学的学习班,这需要一笔钱,于是贺顿就去推销劣质化妆品。当贺顿挨家挨户推销时,遇到了一个变态的秃顶男人,这个男人无意购买化妆品,而是用力将贺顿拖进屋内企图不轨,所幸贺顿奋力挣脱了。不久后,贺顿主动找上了门,因为她需要一笔钱去参加学习班,于是贺顿主动献身,在拿钱离开前还特意将化妆品留在了秃头男人家,她告诉自己,她是卖掉了化妆品挣到了钱,不是卖自己。
第二步,贺顿需要十万元来注册心理诊所。为了筹集这十万元,贺顿主动找到了钱开逸,并以虚假处女的身份从钱开逸这里得到了十万元。此后,贺顿一直与钱开逸保持着情人的关系,尽管后来贺顿已经结婚。贺顿相貌平平,并不是个美女,却有一副性感的嗓音,这也是钱开逸喜欢她的原因。
最后一步就是找一处合适的房子开办诊所,她嫁给了房东的儿子,年长跛脚却老实的柏万福。
贺顿的心理诊所开业了,开始接待来访者。贺顿在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中渐渐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她接受了心理学权威姬导师的治疗,虽然通过这次治疗,贺顿明白了自己下半身冰冷的原因所在,但却在治疗过程中遭受了姬导师的性侵。最后,贺顿决定重新开始,她斩断了婚外情,关闭了心理诊所,开始继续学习。
在许多人看来,贺顿悲惨的过往固然值得同情,但她的种种作为却很难讨人喜欢,她几次三番利用、出卖自己的身体,就为达到开心理诊所这个目的,简直就是一个无原则、无底线的女人。
对于贺顿来说,她似乎可以和任何人发生性关系,因为她在这个过程中,根本是毫无感觉的。她处于一种身体和灵魂分开的状态中,好像灵魂飘在上空冷静地看着自己的身体在和一个男人发生性关系。
贺顿为什么会表现得如此冷静呢?因为她一直没有从12岁那年被性侵的创伤经历中走出来,她的余生一直生活在这段创伤的阴影中,尽管她将名字改成贺顿,这个极具力量感的名字,但她还是柴绛香。
当我们遭遇危险的时候,每一个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向周围求助,希望能得到他人的帮助,哪怕仅仅是安慰也好。当没有人理会我们,我们就会出现第二反应,战斗或逃跑。在选择战斗或逃跑的时候,往往取决于我们对危险的预估,如果我们估计自己能战胜危险,我们就会表现出愤怒和攻击性,进而选择战斗。当我们觉得自己不是危险的对手时,我们就会逃跑,逃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去。当求助、战斗、逃跑这些策略都失效之后,第三反应就出现了,我们会吓呆或崩溃,从而进入一种僵死状态。我们会将自己与外界隔离,我们的知觉通道会关闭,即任何感受都没有了,甚至连身体的疼痛都无法感受到。
这种关闭知觉的状态很常见,例如一名曾遭受过性侵的女性在回忆当时的场景时这样说:“我想过呼救、抗争,但我被吓得呆住了,我好像瘫痪了一样,叫不出来,也无法移动,我好像一个破布娃娃一样任由对方摆布。”
对于贺顿来说,她12岁遭受性侵那年,她也进入了关闭知觉的状态,这种关闭一直持续到她成年,她在和任何男人发生性关系的时候,没有表现出恐惧,也没有表现出愤怒,而是过分的冷静,事情好像不是发生在她的身上一样,她什么感觉也没有。她虽然从无助的感觉中脱离出来了,但却陷入了知觉关闭状态。
知觉关闭是所有哺乳动物具备的一种本能,目的是保护自己。这种状态与自然界常见的假死状态十分相似。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一群梅花鹿正在吃草,突然间所有的梅花鹿都变得警觉起来,因为它们感觉到了危险。一头猎豹正隐藏在茂密的灌木林里,突然猎豹从灌木林里冲了出来。梅花鹿们纷纷向一处能掩护它们的灌木丛中迅速奔跑。
在逃命的时候,一只梅花鹿不小心绊倒了,虽然它迅速地站了起来继续以最快的速度奔跑,但还是迟了一步,猎豹的速度快得很。就在猎豹快要抓住这只梅花鹿的时候,梅花鹿突然倒在了地上,僵卧着一动不动,好像死了。其实梅花鹿是在装死。
如果这只梅花鹿够幸运,就能侥幸逃脱一死。猎豹或许不怎么饿,可能会将梅花鹿拖到自己的地盘,等饿的时候再吃,或者将梅花鹿拖到自己的巢穴,和幼崽一起吃。在这个过程中,梅花鹿随时可以寻找机会逃走。当然梅花鹿最有可能面临的局面是被吃掉,那么装死还有什么意义呢?装死可以帮助梅花鹿摆脱死亡的痛苦,因为在僵死状态下的梅花鹿是什么感觉也没有的。
当一个人感到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就会像梅花鹿一样进入装死状态,此时的他已经完全放弃抵抗,整个自我防御机制都被关闭了,掩耳盗铃般将自己与危险隔离开来。不同的是,动物在危险消除时,会立刻活过来,很少会出现心理创伤后遗症。不过如果动物长期处于危险中,它也会出现心理创伤后遗症,例如在驯养时或实验室内遭受虐待,最著名的要数塞利格曼用狗做实验。但人类不同,装死会给人带来心理创伤,无法回到正常状态。即使危险消失,他也总是处于知觉关闭状态。
小惠有一个5岁的儿子,一天她正在和儿子在公园里玩球。趁着小惠捡球的空当,儿子跑到了一条繁华的街道上,就在这时突然来了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小惠的儿子被撞了,然后倒在了血泊里。当小惠听到汽车发出的尖锐刹车声后,立刻有了不祥的预感,她觉得儿子被撞了。一时间,小惠觉得全身的血液好像都停止了循环,她开始向街上人群聚集的地方狂奔而去,她要找到儿子。当发现儿子浑身是血,躺在地上时,小惠的心一下子缩到一块儿,接下来小惠瘫倒在儿子身上,她不停地叫着儿子的名字,还慌乱地用手擦拭儿子身上的血。最后小惠直接趴在儿子身上,将自己的心脏贴近儿子已经停止跳动的心脏,渐渐地小惠觉得自己的身体不受控制了,什么都感觉不到了。
小惠之前是个快乐、负责的母亲,自从儿子死后,她再也快乐不起来,每当听到汽车的刹车声后都会变得十分恐惧。
经历过知觉关闭的人,都会留下心理创伤,从而阻碍他们从周围人那里获得安全感,他们会变得孤僻,因为他们无法融入正常的人际交往中。通常情况下,经历过心理创伤的人,只有和有相似经历的人在一起才能感到安全。例如上述案例中因车祸意外丧子的小惠,她无法与正常的母亲在一起交流,却喜欢与同样丧子的母亲待在一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