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章 为谁风露立中宵(上)(1 / 1)

加入书签

仲秋节。

圆月高悬,碧空澄澈。

黄州易府的院子里,八仙桌放在葡萄架旁边。一群人围坐在八仙桌旁边,吃着瓜果闲聊着。

寒星和燕娘的婚礼定在了仲秋节后的几天。本来说是冬天成婚的,但是,肖氏却总觉得自己的身体欠安,想看着孙女儿出嫁,于是敦促他们成婚。二人也是孝顺心,想着成婚为祖母冲喜。

“原想着你和辉儿一块儿成婚,双喜临门,到最后也是不成……”

季氏微叹着。

寒星与燕娘相邻而坐,俱是风流俊赏的人,他们的婚礼也被很多人看好;而当时初定的另一对儿的婚礼,却到底成了笑柄……

“娘亲……”林儿扯了扯季氏的袖子:“娘亲,你进来,奶奶喊你呢……”

季氏朝寒星与燕娘示意,跟着林儿进了屋子。

院中只剩了寒星与燕娘两个人。

皎洁的月光下,燕娘清秀的脸庞微微带了些苍白。

“燕娘,你别乱想。他们吉人自有天相,肯定是没事的。你也见到雪霜了,她都说二人平安了……”

寒星拍了拍面前的女子的肩膀。

他们离开了黄州之后,却一直在打听着寒月,许思扬的消息。之后连续发生的事情,让二人瞠目结舌。他们实在没有想到,事情会这样恶性的继续。二人想出来澄清,但是,面对着后续的事情,他们也知道,无论说什么都是徒劳无功的。何况,任何的解释,对燕娘都是伤害。

寒月和易辉的离开,燕娘都报了很大的愧疚。

“要不是因为我们,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啊……”燕娘微叹着:“我怎么能不想呢?他们是我们的亲人,是我们最最亲近的人,可是这样的日子,也不能团聚,甚至都不知道他们在哪里?”

寒星把燕娘拢在怀里:

“知道他们平安就好了,别多想了。”寒星顿了顿:“其实,他们这样也未必不好。这些日子我也想过,我对易辉是不是太苛责,对寒月是不是太无情了?谁也没有问过他们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们始终是把我们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了他们,却不管他们愿不愿意。他们二人相知相许,现在的生活,未必就不如意……”

燕娘惊异的转身,看着身边的男子,寒星这样的人,会说出这样感性的话,出乎燕娘的意料。

仿佛看穿了佳人的心思,寒星微微一笑:

“我在你心里,难道就是那么的薄情寡义,永远都是满嘴的仁义到底,好不讲情理的吗?”

燕娘不语。

“我小的时候的愿望,就是能够学好一身功夫,保护自己的一家人不被别人伤害。至于说,成为守卫一方的将军,倒是命运的造化了。也因为这么多的变化,往往忘记了当初的想法,伤害了自己的亲人,伤害自己身边亲近的人都不知道……”

寒星望着朗月疏星,眼中,带着一丝落寞。

他的妹妹为了他们的幸福付出了太多,而易辉也能为自己的爱,勇敢决绝的站出来。这样的做法,寒星虽说是生气,心底,却也有些羡慕的。

燕娘把头靠在身边男子的怀里,满足安详。身边的人让她觉得可信,可以依靠,可以相守一生。

“奶奶,你小心点……”没有陪着父母在家里过仲秋节,从回到黄州之后,凌霄为了诊治肖氏的病就一直住在易家。易家上下对这个霍小姐也是感恩戴德,无比的佩服。

大家似乎墨守了一个规则,在凌霄面前从来不提起易辉;凌霄也是懂事儿伶俐的人,每日里依旧的娇俏玩笑,从来不提那个伤心的人和一番伤心的往事。

“哎,没事……凌霄好医术,我这病都差不多好了啊……”

肖氏扶着凌霄,夸赞道。她嘴角带笑,额上的皱纹聚在一起。

“那是奶奶有老天保佑着呢。凌霄不过是借了老天的力气,得了个便宜罢了。”

凌霄笑声朗朗。

扶着肖氏来到院中。肖氏推开了众人的手,向碧空中的圆月拜祭,上香。

“求求老天,保佑着易家团团圆圆吧。易家,再也经不起骨肉离散了!”

肖氏的一番话,众人眼中都是无限凄凉。

“娘亲……”易锋扶着母亲缓缓坐下,眉头紧蹙,却是无语。

肖氏拉着儿子的手,看了看环绕身边的孩子们:

“我老了,就算是老天照顾,也活不了多少年了。看着你们儿子成才,孙子们长大了,心里安慰的很啊……老婆子没有别的想法,就盼着易家团团圆圆的。还有寒星,和寒月丫头也算是易家的孩子……凌霄丫头,我这早就当成了长孙媳妇儿……”

“奶奶……”

一句话,凌霄已经潸然泪下。

肖氏一把把凌霄拉过来,替她擦拭着泪水:

“好丫头啊,我知道是辉儿对不起你啊。不过……”肖氏看了看众人:“想个办法,找他们回来吧。孩子们犯错,可以教训,但是,哪能说就不管了呢。凌霄啊,辉儿是错了,可是,他是个实心眼的孩子……你们的事儿我心里清楚。他说出那话,也是情急之下,也是为了不耽误你啊。”

凌霄低头不语,任泪水不断涌了落。

“看看吧,能不能找辉儿回来。只要你愿意,还是我孙媳妇儿……寒月啊,是我们家的闺女啊……”

肖氏叹着气。岁月的沧桑染白了她的头发,经年的尘土浑浊了双目,然而,她的眼神仍旧睿智犀利,能够看得准,这人生,总是有个轨迹的。纸鸢,终究是被线牵着的。

仲秋夜,易辉与寒月已经到达了南海的一个渔村。一个月来的奔波,寒月的身体已经虚弱的如风中之烛。武功尽失,体力虚无,每日马车上的颠簸对她来说都是不堪的劳累。微微走几步都会觉得头晕,说不了几句话,都会让她气喘吁吁。到最后,她更是频繁的神志不清,陷入昏迷。昏迷的时间越来越长,也越来越沉。

那个红印的颜色,越来越深,从血红到暗红,到最后,已经是带着微微的黑色,隐隐的有腐烂的预兆。

寒月总是皱着眉,微微呻吟着,却不落泪。

每一日,被易辉照顾着,寒月的脸上都有幸福的光芒。

易辉日日的焦虑,担忧着,四处的打探消息,也是神色憔悴的很。到底是老天不负苦心人。他们竟然打探到了珊瑚娘娘每年的仲秋月月圆之时,在海边的渔村接受居民的拜见。因为传说中,居住在珊瑚岛上的珊瑚娘娘,是保护着渔民安危的。

一路的颠簸,费尽周折,才找到了那个叫珊瑚的渔村。海边,渔民们已经聚集起来,嘴里唱着他们听不懂的歌。这里与中原千里相隔,方言也是不一样的。

易辉在渔民聚集的海滩上停下来马车。掀开车帘,寒月微微探身往外望着。海风虽然不大,却到底是有些凉,易辉伸手帮寒月披上了厚厚的披风

“我们在这等等吧……”

易辉说道。

看得出眼前男子的紧张,焦急和期许,寒月伸手拉了拉他的手,嘴唇微动,易辉却听不到她的声音。

海浪拍打海岸的声音,人声的喧嚣,寒月的声音太微弱了。易辉把耳朵凑到寒月的耳边。

“辉哥哥,发生什么,月儿都知足……”

易辉抚摸着寒月的手,勉强的笑笑:

“月儿别想太多了。好好休息……”

“还有一句话……”寒月勉强着打起精神:“辉哥哥,要保护好自己……月亮圆了,很多人都在念着你的,过了今日,就该回家了。”

易辉神色一黯,点点头。

仲秋之夜,两人飘零千里。寒月还在生死边缘挣扎,如何的不伤怀。

八月十五,月亮又圆又亮,眼前的一切都是一览无余。

一叶轻舟自海上而来,此刻的海上,正是风平浪静的时候,然而,这一叶小舟却行驶的极快。小舟上的人一袭黑衣,衣袂在风中飘飞,显得别有一番仙风道骨。

渔民们已经纷纷跪地叩拜了。

虽然距离不近,虽然那一次也是匆匆的照面,然而,易辉和寒月还是认出了面前的人。

“是她……”

易辉道。

寒月也抬眼看着,感觉到易辉握着自己的手微微的用了力,并且,有些颤抖。

“祈求珊瑚娘娘保佑,保佑我们大海风平浪静,保佑我们渔民平安丰收!”

不断的祈求的声音,整齐而虔诚。

珊瑚娘娘两手平平伸出,宛若王者在接见他的子民。

“公主!”

易辉站起了身子,朗声呼唤。

珊瑚娘娘果然注意到了这个长身玉立的男子。

易辉拍了拍寒月,放开了她的手,向珊瑚娘娘走去。

“公主还记得我吗?我是和亲的使者。”

“我记得你。你是来找我的?”低低的声音,只有易辉能听到。那声音,似乎不是从喉咙里发出来的,而是腹腔。腹语?

“是的。易辉求您救一个无辜的人!”

易辉目光坦荡,毫无惧色,态度诚恳而谦恭。“请跟我来,好吗?”

珊瑚娘娘再次向跪拜自己的渔民还礼,然后朝易辉点点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