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项燕的无助(1 / 1)
负刍懊悔的是,去年王翦在淮北连下十城,以至于大楚举国震恐。
当初决定,以项燕为大将军调集兵马,其余世族大臣一律赶回封地征发军辎粮草赶运都城。
当时负刍极为的激动,因为当初,世族大臣们不光是一致赞同了他的决断,而且每一个人都很积极。
但是,此刻想来,当初世族大臣们匆匆赶回封地,并不是要征召粮草,而是为了避祸。
一想到这里,楚王心头,便满是杀意。
“王上,既然是会商军事,大将军能到么?”
朝会开始,大司马景柽抬头,朝着楚王负刍,道。
此话一出,群臣纷纷看向了楚王负刍,毕竟今日的朝会是议决抵御秦军,其中最大的关键便是大将军项燕。
若是项燕不在,他们就算商议出什么来,都不顶用,毕竟,作为大楚的大将军,项燕才是最了解大楚军力,也了解大秦锐士的人。
闻言,楚王负刍脸色更为难看,因为他没有接到项燕到达的消息,心念电闪,他刚要开口,就听见一道声音传来。
“左将军项梁参见我王,我王万年,大楚万年——!”
大殿之外,传来一声高喝,引得负刍等人看了过去。
与此同时,一员年轻武将快步走进大殿,风尘仆仆,浑身上下满是狼狈。
项梁没有丝毫停顿,走进大殿,朝着楚王负刍拱手,道:“左军主将项梁,参见我王!”
“项,项梁,大将军如何了?”负刍看到项梁的模样,心中咯噔一声,忍不住开口,道。
闻言,项梁连忙开口,道:“禀王上,大将军正在集结大军,正在朝着都城而来!”
“我王不必担忧,大将军遣末将还都禀报:因淮南诸军尚未抵达,不能还都与会。”
“明日,大将军必然会抵达都城!”
“好!”
这一刻,楚王负刍,道:“左将军先行下去休整,等大将军抵达,再行召开朝会。”
“诺。”
翌日。
项燕率领亲卫匆匆而来。
一进入寿春,便赶赴王宫,朝着楚王负刍行礼,道:“臣项燕拜见我王,王上万年,大楚万年!”
“大将军不必多礼,平身!”
楚王负刍见到项燕到来,心中终于是松了一口气,他心里清楚,大楚的一切希望都在项燕身上。
“大将军,寡人问你。”楚王负刍开口,道:“大军南进汝阴、城父,大将军可有应敌之策?”
闻言,项燕沉声,道:“禀王上,汝阴、城父,向为郢寿北部两大要害。”
“我大军进驻两地,正是扼秦军南下咽喉要道,使秦军不能南下攻我都城。”
听到项燕之言,楚王负刍沉声,道:“另则,大军粮草与衣甲兵器,此前一直都有征发,大将军以为,当下还需要多少?”
“此前征发之粮草辎重,目下全数在仓,并未进入项氏封地!诸位若有疑虑,随时可派特使查勘。”
“秦强我弱,此战关乎楚国存亡!若不能凝聚国力做长久抗秦之谋划,仅将此战看做一战之战,则楚国必步韩赵燕魏之路!”
“而若做长久鏖战预谋,则粮草辎重远远不足!”
面对项燕的慷慨激昂,大殿之上,一片的安静,他们都清楚,项燕说的没有错。
这一点,老辣的世族大臣们还是有数的。
去年王翦大军的狂飙突袭之后,楚国君臣对秦国虎狼是实实在在地领教了一回,再也没有了轻慢之心。
诸般盘诘疑虑者,传统政风使然也,非不欲抗秦保楚也。
楚王负刍原本是精明机变的王族公子,盛年夺位,也算得多有历练,对秦楚此战更不会懵懂。
一阵难堪的沉默之后,楚国君臣们心照不宣地撇开了项燕,开始议论起如何抗击秦军的具体事宜了。
暮色降临,君臣们终于一致认可了四则对策:其一,立下王命,并以大司马景柽为特使,严厉督导尚在半途的数万淮南军尽速北上归属项燕。”
“其二,以令尹昭恤兼领大军后援诸事,全力督导大族封地的粮草征发与输送;其三,水军舟师由江东进入淮水,预为郢寿南迁退路。”
“其四,以洞庭郡为南迁都城所在,万一此战失利,则南下以云梦、洞庭两大泽为屏障,以水师与秦军周旋。”
诸般谋划妥当,楚王负刍又设宴为项燕洗尘。
项燕看到这一幕,心头的乌云更重了。
自去岁奉命为抗秦大将军,倏忽将近一年,最根本的大军集结尚未全部完成,诸多部署运筹更是磕磕绊绊走走停停。
截至目下,汝阴要塞的营垒差强完成,原本要求的山石壁垒却变成了土木壁垒;
城父要塞的营垒,索性一道土沟,再加一道土墙垛口;兵器坊制箭,原本将令是三个月出箭五十万支,可堪堪一年还不到十万……
项燕心里清楚,当下的楚军,分为三大类。
他想要全部调动,很是艰难,就算是有楚王负刍的王命在身,也做不到。
其一,散布各个关塞城防的守军。
楚国地广,大约将近两百座城邑,设防城池大约五六十座,合计军兵大约三十万上下。
除了几处由国府大司马直辖的要害关城,此等城防守军的辎重粮草衣甲器械等,素来由国府与城池所在封地共担。
所在地封主乐此不疲,常常给予城防军将士种种额外补偿。
久而久之,邦国城防军大多成为实际上的封主私兵,极难调出本地。
其二,王室国府直属的大军,合计大约四十余万。
除去水军舟师几近十万,陆地马步军差强三十余万。这是楚国唯一可随时开出的主力军。
这三十余万大军的经常性驻地是四个大本营:一军驻守淮北重镇陈城郊野,应对中原。
一军驻守郢寿北部之汝阴要塞,一军驻守郢寿背后之淮南,前后拱卫都城;一军驻守江东吴中之地,应对频繁多发的吴越之乱。
四大驻军,多则八九万,少则三五万,因时因战而流动。
其三,直接隶属于王室与各方官署的军兵,大体在十余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