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秦府尹,你欠债了(1 / 1)
张玄素的脸色很难看,于志宁也很不爽。
讲道理,长孙无忌这就有点威胁敲打的意思了。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地域之分、门户之见,这点是不争的事实,以唐、明、清最为厉害,神人朱八八当皇帝的时候,曾经出现最著名的南北榜案。
洪武三十年二月科举,录取的五十一人居然全部都是南方人,这引起了众多北方学子的不满,联名上书,质疑主考官刘三吾等人舞弊、偏袒南方人。
结果朱元璋大怒,下令换人重新阅卷,结果发现呈上来的北方学子的试卷文理不佳,还带有禁忌之词,进而佐证此次科举公正无私。
但北方学子对复审结果不满,又质疑张信等复审官得到了刘三吾的授意,故意上呈水平差的卷子,混淆圣听。
朱元璋再次大怒,将相关官员处死、流放,并下令六月再次考试,自己亲自监考取士,又录取了六十一人,全部是北方学子,才终于平息这次事件。
南北方差距在宋朝之前很明显的,在三国之前,北方尤其是中原地区,是毫无疑问的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广大的南方地区还尚未得到有效开发。
三国时期的东吴政权算是对南方进行了第一次开发;西晋永嘉之乱以后,北方大乱,大批人口南迁,从东晋到宋齐梁陈,虽然南方的发展速度加快,不过一直到唐朝初期仍然没有超过北方。
但是,挂逼秦长青的到来,让南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唐朝科举和明朝科举相反,大唐重开科举至今,江南文士和关陇门人、清华书院的中榜率很高,唯独没有汾河门下的人。
汾河门下的人也全都集中在北方,到不是他们不行,而是汾河门下的人太牛逼了,不屑参加科考,这也和举荐制有直接关系。
文中子是牛的一塌糊涂的大教育家,近乎大唐开国的功勋,半数以上全都是他的学生。随随便便一个举荐就可以做官,何必参加科考?
毫不夸张的说,文中子的学生,随随便便拉出来一个都是进士,可问题是人家就是不参加科考,你说你气不气就完了!
长孙无忌也是看中了这一点,准备挑拨离间。
清华书院的经史教授、剑术导师段仑,也是汾河门下,按照长孙无忌的预计,那段仑教出来的学生如果高中,本应该是汾河门下的学生中榜,而不是清华书院的学生中榜。
“汾河门下,和关陇一直都有利益上的往来,也有联姻存在,几百年的发展融洽,咱们应该是一家人才对……”
长孙无忌的话说了一半,就被张玄素打断,“辅机,先师从教到仙逝,再到现在也仅仅七十年,没有满百年,你说的恐怕不是我们汾河门下吧?”
“玄素说得对。”于志宁的脸色阴冷,“你们关陇看上去一家亲,但却看中各自的利益,只要有了一点风吹草动,就算是亲兄弟都会下刀子。利益面前别提什么情分。”
“你想挑拨汾河门下和清华书院的关系,我劝你就此放手吧。”
于志宁说完,和张玄素同时站起身,“辅机,老夫劝你一句,没那个必要了。如果要开打,那就放马过来,汾河门下无所畏惧!”
说完,于志宁和张玄素起身离开。
孔颖达抿了一口茶,抻了抻胳膊,“哎呀,辅机啊,马上先祖孔丘诞辰,老夫准备回家祭祖,老夫位列名单第二位,我那师弟位列祭祖名单第三位。孔家的族老们,还有我那族爷都说了,这次祭祖让我师弟站在第一排,你说你气不气?”
说完,孔颖达对着长孙无忌一拱手,转身离开了国公府。
砰!
长孙无忌狠狠将茶碗摔在地上,怒视门口,就感觉自己要破防了,“干得漂亮,你们全都支持他,就看将来你们都没有门人了,谁还记得你们孔家,谁还记得你们汾河门下!”
…………
秦府尹看了看李义府递上来的京兆府账目,还是很满意的。
但看看礼部尚书马周让人送来的账目,秦府尹牙齿咬得致嘎作响。
没错,马周让人来要钱了,钱财有好几笔,第一笔就是给元家修祖坟的赔偿款,第二笔是秦府尹大意之下煽动百姓引发民乱,火烧了元家,得给元家盖房子的钱。
这两笔都是小钱,秦府尹能权当做给元家上坟烧纸了,但第三笔钱秦府尹不淡定了,礼部和刑部、大理寺下发的联合公文,秦府尹做官至今,身兼数职,没见老李给他俸禄,还要扣他钱。
也不知道是哪个混蛋王八蛋做的核算,秦府尹所有的罚款加在一起,扣除所有的俸禄,倒欠朝廷五万多贯。
“义府,这个账目是谁算的?下面怎么没有署名?”秦府尹的脸色铁青,发誓要把这个人调任京兆府,让程怀忠找个理由找个借口,吊在治安司大院的旗杆子上三天三夜,然后在让麒麟和他好好玩耍玩耍。
“这个……”李义府挠挠头,“这个数额……据说是晋王殿下亲手填写的,所以没有署名。”
“我特么……”
秦府尹扬起胳膊,想把账目摔在桌案上,想想还是算了。
现在的秦府尹在民间的风评很好,公正廉明爱民如子,传奇中的传奇。
“告诉马相,就说从我在水部的红利中扣除就好了。”瞥了一眼账目,秦府尹大手一挥,“本官不差这点钱,给他们凑个整,本官给六万贯,就看他们敢不敢接!”
“他们真敢接!”李义府干笑了一声,“大人,还有件事,下官……”
“义府,都是自己人。”秦府尹摆摆手,两个人在茶台相互对坐,“张老汉的事情,你是没错的,这也是为官之道,本府没有气你恼你。但那种事要分事宜,京兆府不是小衙门,仅次于刑部、大理寺,如果咱们真那么做了,以后哪还有百姓敢来鸣冤?”
“大人说的是,下官谨记。”
“你刚刚要说什么?”秦府尹好奇的问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