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追随蒋介石左右(5)(1 / 1)
2月1日,蒋介石写信告周佛海,要求军队的政治训练以军歌为要,先将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与国民革命历史,逐章制成军歌,排成乐谱,每月发表两三篇。而且指示,“训练处工作以宣传主义与宣传军事领袖人物为最要,使我军人对主义与领袖有坚确之信仰,现在即少此工作也。故军队精神无此寄托,所以日渐衰坠也。” 《蒋介石致周佛海信》,未刊。
中原大战开始时,蒋介石要周佛海在“陇海平汉、津浦三路,均需组织宣传队,各二三队,专为我军前进时跟踪,会同当地党部,组织民众,联络绅商,使为我用。又另组二队,随第二军(蒋鼎文)之路前进,尤为紧要。如无妥员,可在军校高级班挑选。” 《蒋介石致周佛海信》,未刊。
并要周佛海:“请将中央及中正对冯有关发表之文字,搜集印刷,合订与分张,交曲汉口与徐州飞机向郑州、洛阳、南阳散送为要。” 《蒋介石致周佛海信》,未刊。
当时,周佛海等文人针对阎锡山军队提出的口号有:
不要做帝制余孽阎锡山的私人军队,跟他去挨冻饿,走绝路。
要来做中央国家的国民革命军,才可以足衣足食。
阎锡山是欺骗你们官兵来压迫国民的,摧残革命的!
阎锡山是要消灭国民党的帝制余孽!
阎锡山是要消灭三民主义的反革命!
阎锡山是要实行反对国民革命,所以要取消国民革命!
你们反抗国民革命,就是反对国民革命!
同时针对阎锡山、冯玉祥军队的宣传口号有:
愧为无业的游民,
愿为劳动良民。
在军为良兵,
退伍为良民。
在军敬长官,
归家孝父母。
战争初期,蒋军虽处于主动进攻地位,也取得一些战果,但总的形势不利。周佛海说:“阎、冯军扼守兰封,于是变成了阵地战,绵延了好几个月,使我们不能不在柳河车站烈日炎炎之下的钢车中消夏了。”周佛海:《盛衰阅尽话沧桑》。
7月间,蒋军在平汉线上稳住了阵脚之后,即抽掉蒋光鼐、蔡廷楷的军队于津浦线上反攻。8月15日,收复了济南。但是陇海线上的战事仍是旷日持久,蒋介石总司令部的专车,只是停留于柳河或归德之间。有时虽也开到野鸡岗和民权县的最前线去督战,但是不过几个钟头,仍开回原地。
周佛海说:当时他和邵力子随节住在车上,陈调元和顾祝同两人的司令部,都在柳河车站附近的小村庄里。车上热得不可耐的时候,便去他们的村庄避暑。他说:有一天晚上,他被枪声和很大的轰炸声所惊醒,并且听见侍卫长王世和大呼道:“火车头呢!”因为正预备开动,所以火车头离开了列车。当时火车欲开不得。枪声响了半小时始息。后来知道是冯玉祥所部郑大章的骑兵来袭击飞机场,他们的任务,烧了飞机就回。“谁知那时我们车上只有两百多名卫兵,车站上又没有其他军队。如果骑兵达到车站,主帅以下都要被俘。那末,那个时候以后的历史,又是另外一个写法。”周佛海:《盛衰阅尽话沧桑》。
在此期间,蒋介石一面调兵,采取迂回战略,分路包抄和截断阎冯军退路。同时也在政治上策动一直处于观望地位的张学良,促其拥蒋,出兵关内。当时阎锡山的代表也在沈阳。周佛海说阎锡山舍不得用钱,但蒋介石的代表张群和吴铁城:却是挥金如土。结果,张学良于9月18日发表拥蒋的“巧电”,主张罢兵,一切静候中央置措,同时,分兵三路入关。于是,战局急转直下,陇海正面的冯阎军很快地撤退了。
周佛海说:“我听见了这个消息,兴奋得很,等不及随总部列车前进,先和陈雪暄(调元)坐汽车进了兰封城。沿途时常听见对方所埋地雷的爆炸声,侥幸我们的汽车,没有碰着,在兰封县公署住了一晚,第二天总部列车到了。我回到列车,随节进驻到开封,洗澡吃馆子,高兴极了。兵败如山倒,我们于10月初旬,到达郑州。冯部梁冠英等亲来郑州,归顺中央。中原大战,于此结束。”周佛海:《盛衰阅尽话沧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