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七章 定下基调(1 / 1)

加入书签

第二天,在朝会之上,国君当众宣布了对此次战争中一干有功人员的奖赏。

吴风以攻下蓝武城、手刃蔡军主将刘方、协助攻破蔡都和宁城等一系列的军功,顺利地被授以扬威将军一职。

从入伍到成为扬威将军,吴风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可以说是整个邓国里提升速度最快的人了。

和他同样位置的许文可是花了足足十年的时间才从一个百夫长一直升到现在的位置的。

除吴风以外,其余的人也都得到了相应的封赏,但就这点而言,于霍还是能顾做到一碗水端平,评功论赏的。

比如曾固,就官职而言,他已经是不可能再升了,所以于霍给他的赏赐就多是一些物质上的。

封赏宣布完毕,整个朝堂内都蔓延着喜悦的气氛。

看着一众臣子都是心满意足的表情,于霍也在心中为自己的“英明”默默地点了一个赞。

第一个问题顺利解决,那么朝会自然就进入到了下一个程序。

顺利地开拓了一个郡的国土,一下子就又多了十多万张吃饭的嘴,以及一片地狼藉,因此邓国现在的大致国策还是以修养身息为主,尽快地恢复所得郡得生产力。

对于国君的这个决断,一众大臣自然是没有什么意见的。

而第二个议题,正是与这个事情有关。

关于蔡国那两个郡的分割问题,目前邓沐两国还在磋商之中。

“众卿以为,这蔡国的蓝武郡与和宁郡,我邓国要哪个合适一点呢?”

于霍直接将这个问题给抛到了堂上,让一众大臣各自抒发自己的见解和理由。

经过近半个时辰的唇枪舌剑,整个朝堂大致分为了两派。

一派以一众文官大臣为主,他们的意见是邓国应当争取和宁郡。

理由很简单,和宁郡是蔡国的国都所在的郡,无论是人口、经济、资源等各个方面都比蓝武郡要强上许多,如果邓国能够顺利拿到和宁郡,那么恢复起来就会更加的快捷。

而且和宁郡内也有大部分的原蔡国世家,这些都是可以争取的对象,只要能够顺利得到他们的效忠,那么管理起这个新得到的郡就会更加得心应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要得到了和宁郡,那么至少可以保证这个郡在经济、资源、官员等一系列问题上不用邓国过多地操心,只需要保证执行官员的忠诚即可。

而与他们争锋相对的,则是朝中的一众武将,他们提议是取两郡当中的蓝武郡为佳。

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那就是蓝武郡是蔡国的两郡当中唯一与邓沐两国都接壤的郡。

而和宁郡却恰恰相反,无论两国谁得了,都只能作为一块远离国土的飞地。

飞地这种东西大家都知道,和平年代还比较好管,一旦你和其他国家有了点什么摩擦,打起了仗来,那么飞地绝对是第一个不保的。

说点难听的,那就和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再说了,和宁郡里可是还有大量的蔡国复辟势力,一旦他变成一块邓国的飞地,那么那些复辟势力肯定会伺机作乱,到时候不但和宁郡的经济优势无法发挥出来,多得可能都要栽进去!

相反,如果邓国取得了蓝武郡,就相当于是在战略上扼住了沐国的咽喉。这样一来即便是沐国也同样开拓了一郡的领土,但却是得到一块鸡肋一般的飞地,而且从今以后还会处处受到邓国的抑制,被迫成为邓国的打手。

另外还有一点,那就是蓝武郡里的蔡国复辟势力也是最弱的,只要能够抚平躁动的民心,那么蓝武郡很快就能够调整过来,为邓国制造利益。

两派人士激烈争论许久也没有能够说服对方,而且言论也渐渐地开始朝着过激地方向发展。

见自己的朝堂有朝菜市场发展的危险,国君于霍连忙止住了众人的继续争论。

“丞相,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想了一会儿,于霍还是决定先问问自己的老搭档的意见。

听到国君的点名,一直在左下手处闭目养神当听众的吴崇立刻恭敬地回答道:“回君上,众位大人之间均有其可取之处,只看君上您心理偏向哪方所言之利益了。”

吴崇并没有回答于霍的问题,而是打了一个太极,把问题又给推了回去。

不是他不像为国君分忧,而是他考虑到了自己的儿子吴风。

毕竟吴风是一个武将,无论是思维的模式还是思维的角度,都和他这个当文官的老爹不通。

而前面的几次事实证明,吴风的几次预测以及判断都是非常成功的。

因此吴崇这一次选择了相信自己的儿子。

他并没有与吴风就这件事情在私底下讨论过什么,两父子也没有对过口径,但他还是选择了相信自己的儿子。

果然,没有从自己丞相口中得到满意的答案,于霍紧接着就将实现投向了吴风。

按道理说,吴风并不是这个朝堂的最核心人物,也不是这次朝会的主角,但于霍还是第一眼就看到了他。这个说到做到,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就让邓国完成了几十年都没有达到的梦想的年轻人。

“纵之,你的看法呢?”

…………

和他的老爹一样,一直在闭目养神的吴风这时也睁开了眼睛。

不过吴风并没有立刻回答于霍的问题,而是先和一直侍候在于霍旁边的公子于乾交换了一个眼神。

短暂地交换了一下眼神之后,吴风才重新将目光集中到于霍的身上去。

深施了一礼之后,吴风才一字一句地说出了自己的建议。

“君上,以臣下之见,我邓国当取和宁郡!”

哗————

听到从吴风口中传出的清晰无比的答案,整个朝堂一下子再度从安静变为了喧哗,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惊讶的表情。

“哦?”

于霍显然也被吴风的答案给惊住了,原本他是以为吴风肯定会和那些武将一样,是支持拿蓝武郡的,却没有想到吴风的竟然会站到文官的那一派去。

“纵之,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凝视着吴风的眼睛,于霍在确定前者并不是在放虚言之后,如此问道。

“邓国拿到和宁郡,其利有三。”

吴风起身,走到朝堂的正中,环视了一圈竖直了耳朵的群臣,嘴角带着淡淡地笑意开口道。

“其一:和宁郡自蔡国建国起便是其都城所在,经济发达,人民殷实,人口密集。尤其和宁县及其周边几个县,更是整个蔡国的精华所在。如果我邓国能够得到和宁郡,那么必然能够大大弥补此次战争当中的消耗,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盈余,毕竟和宁城可是几十年的蔡国国都,谁知道有没有什么密道藏宝室之内的地方呢?狡兔尚且三窟,李钦会不为自己留上那么一两条后路吗?”

“恩。”

听到吴风的第一个理由,殿上的文武大臣们都纷纷信服的点了点头。

见没有人站出来质疑自己的话,吴风在停顿了几秒后便继续了起来。

“其二:和宁郡内世族众多,只要能够得到他们的归顺,那么整个和宁郡的官员问题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毕竟如果从邓国派去大量的官员,势必会引起和宁郡内世家势力的不满以及反弹,一旦到时候控制不当,甚至有可能会将这些世家势力推到蔡国复辟分子的那边去!”

“所以如果能够得到和宁郡,顺利得到当地世家的效忠,那么到时候我们只需要派去一小部分负责各项主管的官员就行,这样也能慢慢地消耗掉当地世家对我们敌意。”

说完第二点,吴风看向国君于霍,发现后者正在低着头,似乎是陷入了沉思。

再看周围的众位大臣,也都是满脸思索的表情,没有一人出来质疑吴风。

见状,吴风清了清嗓子,说出了邓国得到和宁郡最后一个益处。

“其三,那就是臣下了解到,在和宁郡的北部,银沙江那里,还有一只蔡国的船队!”

“恩?!”

听到吴风的这个消息的瞬间,于霍猛地瞪大了眼睛。

银沙江,船队。

当这两个名词分开出现的时候,并没有任何的意义,就是两个毫不相干的东西而已。

但是一旦这两样东西出现了接触,或者说是出现了联系。

那么就只代表着一件事情。

源源不断地财富!!

从于霍的眼中,吴风知道,这个国君已经彻底地动心了!

没有任何一个国君会对航运的财富而不动心,于霍自然也不可能免了这个俗。

“君上,虽然臣下对于水上的东西一窍不通,但臣下相信,和宁郡之内必定会有合格的人才,如果能够找到他并且合理地运用,那么臣下相信,不但那支船队可以利用起来,我邓国还能够凭此来建立起一支水军!那样在以后的战争当中,我邓国都将因此而占据大大的优势!”

“水军?!”

这是于霍今天不知道第多少次瞪大自己的眼镜了,毕竟吴风的每一句话都是他前半辈子所没有想过,也根本不敢去想的。

邓国作为一个内陆国,国内别说是大江了,就连大湖也没有,更不用说什么水军了。

由此可以猜得到,当吴风说出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朝堂的大臣脸上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情。

别说是那些尚且还“年轻”的官员了,就连大风大浪这么多年下来,见惯了“大世面”的曾固和吴崇,此刻也是满脸惊愕地表情,呆呆的看着大殿中央的那个年轻的身影。

再一看刺客国君于霍脸上的表情,吴风微微一笑,低着头没有再继续说什么。

其实他还有好几个可以说的理由,但是现在看来,已经没有这个必要了。

“好!寡人决定了!”

果然,下一刻,于霍没有丝毫地犹豫,直接重重拍了一下身前的桌案。

就这样,在吴风三言两语的之下,便定下了在即将到来的邓沐两国关于如何分割蔡国“遗产”的会议上的基调。

那就是不顾一切的代价,拿下和宁郡!

本部小说来自看書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