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节:谭富英其人其事(5)(1 / 1)
金仲仁、妙姜香都是名小生,大家尽知。
周维俊是金仲仁弟子,身材很高,唱做武功也都不错,不幸早年夭折。
谭富英原配宋氏早丧,继配是姜妙香之女,于是姜、谭二人成了翁婿,而同庆社也是承华社(梅兰芳班)以外,姜妙香所搭的第二个长班儿。
《四郎探母》里,谭富英的四郎,姜妙香的杨宗保,到了"见兄"一场,杨六郎吩咐宗保:"见过四伯父。
"台下一看到老丈人躬身对女婿称伯父,就忍不住要笑。
谭富英挑班以后,所演剧码除了前述那些出以外,又加上《桑园会》、《托兆碰碑》、《红鬃烈马》、《鼎盛春秋》、《桑园寄子》、《摘缨会》、《借东风》等。
民国二十七年(1938)秋,李少春北上挑班,十月七日在新新戏院打泡,贴演《两将军》、《群臣宴》双出;而且先唱《战马超》,演完了,休息十分钟,赶场改装,接着就唱《击鼓骂曹》。
唱念余派路数,打鼓腕子有功,完全是上乘之作,这种先武后文,嗓子不受影响的唱法,北平尚系首见,于是轰动九城,一炮而红。
同时又传出消息,马上要拜余叔岩,这时谭富英感觉有点受威胁,马上要壮壮声势,以资抗衡了。
当经朋友建议,把《大保国》(少见)、《探皇陵》(铜锤的开场戏)、《二进宫》(常见)连贯起来唱,起名《龙凤阁》,可用"老戏重排"标榜一下,能发生打气的作用。
谭富英欣然同意,赶紧吊嗓排练,距李少春打泡以后八天,在十月十五日晚就贴出来了,是吉祥园夜戏。
谭富英前后杨波、陈丽芳前后李艳妃、王泉奎徐延昭一人到底,《探皇陵》的杨波换哈宝山。
这种唱法,果然轰动,上座满堂,以后时常贴演,每演必满。
不但谭富英多了一出戏,剧坛上也多了一出戏,于是各班的《龙凤阁》都出笼了。
奚啸伯班与侯玉兰合演,王玉蓉班与管绍华合演,而徐延昭全是王泉奎。
后来杨宝森挑班,也常贴《龙凤阁》,徐延昭也是王泉奎。
不过,在《探皇陵》时,杨波不换人,杨宝森一人到底,是他与别人不同之处。
那时候北平盛行合作戏,最标准一份《龙凤阁》,是谭富英、张君秋、王泉奎的。
最精彩的一份《二进宫》,是金少山、谭富英、张君秋的。
金少山没有唱过《龙凤阁》,不是他不会,而是他太懒,给多少钱也不肯连演三出。
李少春十月十九日正式拜余叔岩为师,余叔岩头一出戏给他说的《战太平》,一个半月完全成熟了,十二月三日初演于新新,成绩美满,余叔岩也非常得意,从此《战太平》成了李少春的招牌戏。
谭富英见猎心喜,同时也为竞争起见,他也打算唱《战太平》。
前文谈过,在民国七年他坐科时代,就学会了《战太平》了,只因为这出戏文唱武打太累,他多年不动了,现在只好再加紧吊嗓、练功,准备了些日子,在二十八年春推出,自然也卖满堂。
但是在观众的评价上,认为除了嗓子宽亮以外,考究细腻却不如李少春,这是谭富英失策的地方。
因为李少春是余派的精研加工产品,而谭富英是科班的大路活,不应该和他争一日短长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