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新的希望(1 / 1)

加入书签

第六章 新的希望

刘华回家后,发现陈芳与他隔碗隔筷吃饭。心里更觉得陈芳仍在嫌弃他。自然就更不高兴了。

原来回家时还能帮助家里买点菜,扫扫地。现在一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机看个没完没了。要不就拿着报纸看。家里的事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说。要么干彻不回来。

陈芳深知刘华在报复她,她不想怨怨相报何时了。而是想慢慢感化他。让他自已醒悟过来,同时也想让刘华在无声之中原谅她。

于是,她总是怀着愧疚的心情忍受着,一心想用自已的实际行动来感动他。并下定决心不论将来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要好好地活着,好好地把孩子养大成人。

从此以后,陈芳选择了坚强、坚强再坚强。在她的心里铭记着“忍一忍,风平浪静;让一让,海阔天空。”她不再记恨刘华对自已的所作所为了。

不论刘华怎样对待她,她都默默地承受着。

她时常告诫自已,不论在何时何地待人要真诚,要以人为贤。宁可人负我,我决不可负人。要发扬新阿Q精神。

有一次,阿Q上街买东西,无然无故地被街上的无赖打得头破血流。在一旁围观的人们看见了后叫阿Q还击。他却一边擦着脸上的血迹一边说:“还什么手啊!老子没有教育好儿子,挨打是活该的。”

那伙人见阿Q不还手,也觉得继续打下去无意义了。就收手扬长而去。

阿Q从地上爬起来,拍拍自已身上的灰尘说:“大家做各自的事情去吧,这不是什么好事。”

最后,人们还真的以为打他的是他的儿子。有的说:“太不像话了,世上哪有儿子打老子的?”

有的说“轻官难断家务事。可能是老子不对。不然怎么不还手打儿子呢?要是我的儿子这样,我非把他往死里打不可。”

还有的说“不论谁对谁错,打人是不对的。有话好好地说不行?非要打人才能解决问题?”

这场所谓的“儿子打父亲”的事件。人们不好插手管。只好议论几句都走开了。

这个故事给陈芳很大的启发。要不是阿Q的忍让,那场血斗不是你伤,就是我伤。甚至还会你死我亡。阿Q的那一“忍”,就忍来了风平浪静;阿Q的那一“让”,就让来了海阔天空。

是啊!怨怨相报何时了?

陈芳把阿Q作为一面镜子,时常用这面镜子来照照自已。

她对身边的刘华,既不重视他,也不蔑视他。而是有他不为多,无他不为少。

陈芳在坐月子里,只享受着自已母亲的照顾。母亲照顾了半个月后,因为当时是大集体制,生产队长只批准了母亲15天的休假期,就回家去了。

后来,陈芳就一个人带着孩子。无人做饭吃,她就自已做或去食堂买,无人洗尿片,她就自已洗。以致后来落下一身的疾病,她也不后悔,她已经认命了。

幼小生命的到来,给陈芳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

她感到儿子好可爱啊!特别是那双可爱的小手,在她的胸前摸来摸去的,好像他要摸去妈妈心中的一切痛苦;摸来妈妈幸福的开始。

她精心地哺养着儿子。爱他如生命。

儿子半岁了还没取出名字。

有一天,单位组织去看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一部爱情故事片,故事的主人素芬是一个纱厂的女工,与教师张忠良结为夫妻。抗日战争爆发,张忠良参加了抗日救护队,素芬则带着婆婆和儿子逃到乡下。离乱中,张忠良与素芬分别,历尽千辛万苦。后来张忠良辗转到了重庆。碰到了旧相识现已成为交际花的王丽珍。在王丽珍的引诱下,张忠良很快投怀送抱,渐渐走向随落。抗战胜利后,素芬得知丈夫离情别恋,抛妻弃子,对丈夫的背叛,素珍受尽侮辱,最后绝望地投江自杀了。

故事片悲惨,感人。让人寻味。陈芳是流着泪看完这部爱情悲剧的故事片的。最让她可怜是素芬的儿子。原本美好幸福的三口之家,一下家破人亡了。

此时的陈芳,她看到素芬的悲哀。想到自已和儿子的未来。她暗下决心不论刘华将来怎样对待自已,为了儿子自已一定要坚强地活着。同时她要不昔一切代价保护儿子有个幸福圆满的家。

于是,她决定给儿子取名叫刘家齐。其目的是想让儿子有个永远齐全的家。永远有爸爸和妈妈陪伴着他。可是,她的心里总是凄凉凉的,她在日记中写道:

一江春水向东流,

情断春江似尽头;

孤灯照月寒窗外,

梦寐思情愁更愁。

陈芳经受着苦恋的**,接受着生活的现实。

按婚前的协议,刘华每个月只能来到陈芳学校里一次。这个苛刻、不尽人情的条约,是陈芳定的。刘华无可奈何地在条约上签了字。所以,他也不得不遵守这个条约。

因为赵锋一直以来在她的心目中占有了全部的位置。只有这样,她思念赵锋的言行才能控制着不被刘华所发现。

她不想伤害刘华。是刘华执着的追求和感动,不得不使陈芳尽量挤点位置给他。

刘华每次回家,陈芳就做上他喜欢吃的饭菜,帮他洗衣刷鞋,关心他的生活和工作。她想让刘华在这个微妙的小家庭里感受到家的温暖。

可是,对于他们俩个人来说,一个月仅有的一天相处,陈芳还是无意中伤害了刘华。而且伤得很重,很重……。

一天晚上,陈芳刚刚睡着,就被轻轻的敲门声惊醒了,她昏沉沉地起来打开门说:“赵锋你回来了?怎么回来这么晚?吃了没有?”

“是我,你又做梦了?怎么总记得赵锋?平时从没有想过我刘华?我是你的丈夫呀!请你以后多想想我好吗?”刘华说。

陈芳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我睡昏了。以后只记得刘华,刘华……,行了吧!”

因为在以前的生活中,陈芳在睡梦中总是叫着赵锋的名字。

每次她很愧疚地向刘华解释:“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

刘华总是说:“没关系,慢慢来,让时间来忘记过去吧!爱一个人不仅仅是一句话,一个行动。爱一个人就要爱她的全部,包括她的缺点。你很诚实。这是可爱的一方面。再说爱一个人,不一定非要得到他。能爱一个人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可悲的是,这个对爱情专一的刘华,他哪里知道那个名叫赵锋的人,在陈芳心里有多深……。

陈芳忘不了和赵锋在一起学习的点点滴滴。她忘不了他们一起办学习专栏;忘不了一起谈理想,谈未来;忘不了每次大扫除,赵锋总是接过陈芳的扫把,叫她站一边去,别把衣服搞脏了;更忘不了每次学校组织野外勘探学习,沉重的地质背包是赵锋帮她背着,穿越茂密丛林时是赵锋在前面为她开路。

有一次,学校组织去通山县测量一座计划建设的水库。在测量完后回来的路上,一个女生说:“这么早就回去干啥!我们顺便摘点路边的茶叶回营地做茶喝怎样?”

另一女生说:“怎么做啊!我们还是第一次看到茶树。”

一个来自山区的女生说:“我们家是茶乡,我会做。今天我就露一手你们看看,做上香美的茶给你们偿偿。”

有人会做茶了,她们不顾一切地放下背包,摘起茶叶来。

由于好玩和好奇心,加之被满园的茶海所陶醉,她们有说有笑地打闹在茶园里竟忘了回营地吃饭的时间。

一个路过此地的村民发现了她们,回村叫了十几个人,手里拿着锄头,一边喊捉小偷,一边往她们这边跑来。

她们几个女同学还惊奇地站起来看热闹,不知小偷在哪里。

正在这时,赵锋出现了,他说:“快跑,是来捉你们的。”

这下她们才慌然大悟,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马上放下手里的茶叶,飞快地跑向路边河**的芦苇里躲了起来。

村民们赶到时,一个人影都没有了。就向芦苇里乱扔石头,并大声喊着:“小偷快出来,再不出来我们要烧芦苇了。”

这时只见赵锋慢慢地站了起来,边向村民们走去边说:“大叔、大哥,我们是外地来的学生,不知道这茶叶不能摘,我们错了,摘了你们的茶叶陪你们就是了,千万别烧芦苇。”

老乡说:“这不是陪钱的问题,是思想品质问题。偷集体的茶叶是违法的,我们要把你们送派出所里去。”

“那我跟你们去,请你们放了我的同学,让她们回去告诉老师好吗?”

“好吧!”老乡回答道。

就这样赵锋被村民们带走了。

她们几个女同学垂头丧气地回到营地将摘茶叶一事的全部经过告诉了老师。老师听后气得狠狠地批评了她们,并说:“要不是派赵锋去找你们回来吃饭,还不知道会出什么乱子。你们每人写一份检讨书,明天在全班作检讨。”

老师救回了赵锋。同学们才知道是赵锋在全村村民大会上代替她们作了深刻的检讨。还罚款了200元钱才平息了摘茶叶的风波。

赵锋回后,陈芳还责怪赵锋当时不该站起来。那么深的芦苇,村民们怎么找得着她们呢?赵锋说:“你们这些生在闹市里的小姐们懂个什么?只要老乡点着火,整个芦苇就会在一瞬间烧光,到时你们就更惨了。说不定连命都难保。吸取教训就行了。”陈芳这才知道自已错怪了赵锋。

在以后的学习中,陈芳更佩服赵锋了。她为有这么好的同学而高兴,为他而自豪。

这样的往事时时出现在陈芳的脑海里。忘不了,去不掉。

刘华没有因陈芳只准他一个月回一次与她吵闹,而是不声不吭地承受着。百般地忍让着陈芳。那怕是陈芳做错了的事也说是对的,他也违心地默认着。他既不关心陈芳母子的生话,也不为陈芳对他的付出所感动。仍是一个月回一次。他的工资也从来不给一分钱陈芳养孩子,好象这不是他的孩子。陈芳也不找他要钱养孩子。

只要刘华回到家里,她仍然端上热茶,做上可口的饭菜给他吃。晚上将刘华的鞋子擦得干干净净的,衣服烫得平平的。让他第二天穿得合身得体。

每逢节假日,陈芳总是要让刘华回老家去,看望他的父母亲,并且还要为他准备礼物带回去。

因为陈芳想到的是,刘华很爱他的母亲,让他多回去与母亲相聚,这样是否心情会好些。她已经伤害了刘华很多,再也不能继续伤害下去了。

她决心尽最大的努力去忘记过去,把对刘华的愧疚用行动弥补上来,争取新生活的开始。

陈芳的父亲在钢铁厂工作,哥嫂都是手艺人,家里条件一天比一天好。在那个年代已经是当地的富裕家庭了。

每遇

下雨时,陈芳看到刘华心事重重,一个劲地望着雨发呆。最后一问,才知道他在担心他的母亲。因为一到下雨时,他家里的茅草房子是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他的母亲就没有安身之处。

陈芳得知这一情况后,她敬佩刘华是一个难得的孝子。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可能地帮助刘华,让他家改变面貌。

从此,她省吃俭用,一点一点地存钱,还向娘家求援。娘家人都很理解她的处境和心情,也伸出了援助之手。特别是陈芳的母亲,她将自已准备给儿子做房子的木料拿出来给刘华家里做房子。

在陈芳和娘家人的帮助下,刘华回去将茅草屋拆了,做上了砖瓦房。他的母亲望着做好的新房乐得合不拢嘴。

从此以后,一到下雨时,刘华就会说:“谢谢你和你的父母为我家做了新房子,我母亲再也不怕下雨了,我娶了你等于娶了一笔财富,这笔财富我会好好地珍惜一辈子。”他嘴里说得好听,可是陈芳没有看到他的一点行动。

他们俩不争不吵,各自默默地承受着这无柰的婚姻。

从外表看来,他们是一个和睦的家庭。恩爱的夫妻。有谁知道这些都是无可奈何的杰作呀!

身为大学生的陈芳,她从小受到母亲的教育,也学会了乐于助人,懂得了“忍”字头上一把刀的道理;她更懂得了作为一个女人,不但要做一个好女儿,好母亲,更要做一个好儿媳,好妻子。

在生活上她不要父母为自已操心,也不让刘华的父母为他们操心。所以,两亲家之间的关系处理得特别好。两亲家走到一起就象一家人似的。你来我往,特别的亲热。

左邻右舍的人们看到陈芳总是和婆婆手挽着手的,有说有笑地进进出出的,他们看在眼里,赞在嘴里,羡慕在心里。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一个好媳妇就被传开了。加之陈芳当年所带的毕业班中考成绩名列全市第二名。她本人被评为优秀教师。

在大力提创文明建设的一九八六年,陈芳又被评为全市文明建设的《先进个人》。她的家被评为《五好家庭》。还代表市级出席全省召开的文明建设表彰大会。陈芳在大会上作了个人代表发言。

她如歌如泣的发言,深深地感动着与会代表们。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响彻在洪山礼堂。

紧接着刘华在破一个特大杀人案中有功。被公安部授予荣立三等功。正在那时,公安战线也在大力宣传文明建设。为了鼓励公安干警的家属大力支持公安工作,大力宣传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陈芳又被评为全省公安战线功臣的贤内助,她的事迹一时间在全省传开,东方女性应有的美德、优良品质的花环此时全部都戴在了陈芳的头上。

她既高兴又很惭愧,高兴的是她的付出没有白费,惭愧的是作为妻子她没有爱过身边的丈夫。心中还装着另一个男人。陈芳决心痛改前非。

从此以后,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只要一想起赵锋,她就死命地捶打自已的头。暗下决心,如果还要想?就用小刀割自已的肉。

为了不想赵锋,她的身上已是伤痕累累。

可是,他还是爱不起刘华。

怎么办呢?一时间,受过高等教育的陈芳想起了一个很愚蠢办法,那就去求菩萨帮忙,“让自已爱上刘华”。

一天,正是农历初一的早晨,她按照一位佛教大师的安排,来到东方山庙,跪在菩萨面前,大声地说:“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请保佑我全家平安,保佑我儿子健康成长,保佑我为了儿子爱上刘华吧!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停地念着。”为了诚心城意,她还供奉了几百元香火钱。

经过求神拜佛,陈芳满以为这样能解除自已婚姻的痛苦。安安心心地过好日子。

她期待着新生活的开始,她期盼着刘华忘记自已原来所订的苛刻规定,盼望着刘华能天天回来看望她们母子。可是刘华回家越来越少了。

有一次,陈芳发现刘华已经三个多月没有回家了。也没有信息。

她开始为他担心了。就去他的单位看看。

原来刘华不在单位,而是因为破一个重大杀人案,深居在城内的一个单位。这个单位就在他们住地的附近。

这时正值隆冬季节。陈芳怕刘华冻着就拿上棉衣棉鞋送到办案地点去,刘华接过衣物后一句话也不说就进屋了。

陈芳觉得太奇怪了,就是外人帮他送东西来也要说声谢谢。何况自已是他的妻子?他不在家的日子里,儿子感冒发高烧住医院,一连几天都是自已请假,没日没夜地照顾着,没半句怨言,可我也有工作啊!

他怎么了?为什么要这样冷漠地对待我?我错在哪里了?陈芳伤心的泪水一个劲地流了出来。她含着眼泪决定再也不理这个无义之徒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