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惊人的投资速度(1 / 1)

加入书签

三兄弟没过多地在亲情上纠缠。恋恋不忘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考察投资项目。

花三天时间,李书记陪同三兄弟考察了金银湖的冶炼业,重点看了凹鼓岭上“日亮冶炼厂”和“大贵冶炼厂”之后,来到县冶炼厂。

之前,侨县人民政府作为合资意向已向三兄弟提供一份《侨县冶炼厂三废综合性回收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听了厂长陈春明的详细汇报后,对工厂的内部设施和外部环境作了详细考察。

侨县冶炼厂址设侨江河畔白马渡,与湘南名刹白马寺隔河相望,系县属预算内国有企业。原有在册职工89人,离退休职工29人。60年代中期,厂里从中南工大引进湿法生产三氧化二锑生产线,生产出来的三氧化二锑被定为免检出口产品,曾辉煌一时。

1989年,一些西方国家打着“人权”的幌子支持中国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借此联合制裁中国经济,该厂的三氧化二锑出口,亦在限制之中,产品滞销,被迫停产。只好相继转向氧化锌、金属砷、粗铅等生产项目。但既无适应发展需要的机械设备,更无定型产品,在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条件下苟涎残喘,一百多号人温饱难继;企业负债累累,濒临破产,景观没落。

“该说的都说了,该看的看了,你们三兄弟拿个主意吧!”厂长陈春明说。

定华说:“情况比我们原来想象的要好,但厂里设备太落后,转向其它产品,污染太大,仅环保一项就难以过关。我们先投入300万元启动资金,搞电子镀件的金银回收加工,现征求你们的意见。”

李书记和陈厂长根本没想到三兄弟会这么快就直接切入投资主题。

李书记问他们有什么条件?定华说不谈条件,先恢复生产,稳定职工的生活和情绪再说。300万够不够?陈厂长说300万已经不是小数目,况且,雪中送炭,情深意厚,能说不够吗?

三兄弟承诺:一回香港即办理相应的外汇手续,预计投资一千万,半月之内签订正式合同。

过了会儿,定华又对李书记说,我们金银湖那么多搞冶炼的,只李日亮的厂子象那么回事,陈大贵的马马虎虎。土法冶炼是我们祖宗的骄傲,现在还用土法冶炼上原地踏步那对不起祖宗。我们侨县的冶炼业应该上规模上档次了,应该向先进的科学的提炼方法要效益。李书记说我们也正在考虑这些问题。

县冶炼厂有救了的消息一传出,待业日久的工人奔走相告。但也有人持怀疑态度说“半天云里下基脚,还没根底呢?很多地方招商,合同一大把,结果不兑现。别高兴太早。”

谁也没料到,三兄弟把以下的时间安排得这么紧凑:

6月28日,在深圳正式签订合资合同;

6月30日,开办基金20万汇至侨县冶炼厂的帐号上;

7月16日,到位资金151.6万元;

8月26日,又汇过来150万。

1999年9月28日,侨县冶炼厂正式改名为“彬州华兴冶炼厂”,三兄弟都过来为新厂开业剪彩。首先添置环保设施,解决冶炼对环境污染的问题。管理和生产一切很快走上了正轨。厂里的冶炼原料电子镀件都是由三兄弟提供,引进的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完全改变了原来落后状态。原先需要一天才能完成的工艺流程,现在只需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能解决。

老三兴华每月至少来厂里两次,有时每月数次。每次来他都下车间问情况,有时还亲自示范,没半点大老板的架子。

那天,兴华在治炼厂食堂与工人们共进午餐,他向陈春明调查职工包括离退休职工的生活情况。陈厂长说在岗工人的工资大概在600—700元之间,退休工人的劳保福利与国家规定的持平。在我的印象中,你投资1000万都到位了,基本上还没盈利,是用你的钱给大家发工资。

兴华说,盈没盈利我心中有底。我投一千万是成本,有资产在这里。我告诉你,不管亏还是赚,工人的基本工资不能少,基本生活要保证。这两点做不到,你就是给我脸上抹黑。再说,我三兄弟不会那么傻,办工厂不赚钱的事我们还没干过。但我们在大陆赚的钱不会带到香港去,我能稳定100多人的生活就不错了,比我自己吃好穿好还高兴。香港是弹丸之地,大陆才真正是前景广阔的大市场,我们还有几个投资项目也正在启动。

时值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晴空万里。饭后,兴华邀陈厂长坐船来到湘南名刹白马寺。

白马寺果然名不虚传,香烟缭绕,木鱼声声,身置名刹,如临仙境。

兴华在大慈大悲的如来佛像前代父母亲虔诚地烧了一炷香后,向打坐的住持行礼道:“师父在上,小子祖籍侨县,旅住香港,曾闻名刹遭过火灾,未及赶上修复吉日,今补礼捐赠一万,请望笑纳。”

女住持慢慢睁开双眼:“信士贵姓,请留大名,本寺有约,凡捐赠一万以上者,刻碑纪念。”

兴华笑笑,从中抽出一百:“感谢师父厚意,小子不愿留名,赠9900吧!”

女住持睁大两眼,甚为诧异:“世人追名逐利之风日甚,信士如此慷慨却不留名是何原因?”

兴华仍旧笑笑说:“没什么原因,秉性不愿张扬。”

女住持双手合掌念道:“阿弥陀佛,不刻碑可以,先生如不留名,这钱断不敢接。”

陈厂长这才说这是我们华兴冶炼厂的老板。我们冶炼厂,“华兴金行”、“金银湖金银深加工厂”、“侨县旅行社”都是他三兄弟在大陆的实业,总投资已有6000多万了,那些他都不愿留名,这个他会留名么!

住持望着陈春明说:“投资经营盈利,是生意之道,先生的理由不能说服贫尼。”

陈厂长又笑着解释:“师父有所不知,他三兄弟凡遇修路架桥造凉亭必有捐赠,从不留名,金银湖中学建校他们捐了30万;金银湖医院扩建他们捐了5万,不肯留名;这次侨县遭水灾又捐了10万,也不肯留名。”

女住持的两眼微眯,向兴华合掌念道:“恭贺陈先生兄弟福德无量,阿弥陀佛!如不嫌弃,请先生一行在此用餐斋饭。”

兴华也打了个拱手:“小子有要务在身,改日吧!”

住持起身相送至寺门口方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