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空寂木鱼劝游魂,色即是空渡有缘(1 / 1)

加入书签

引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舍利子—著法空相。

………………………………………………………………………………………………......

苍风穿好衣物,走出酒店,来到寂静的街道上,寻着木鱼声响的来处,慢慢向前走去,霓虹灯下树影婆娑,偶一阵风起,卷起几片落叶纸屑。

这次狗皮膏药并未踩点跟来,想来应该熟睡梦中,行走了二三里路程,抬头一看,原来木鱼声来自千年古刹---天灵寺,苍风虽然一身本领,去不想随意翻过高墙。

寺门紧闭,这里平日香火旺盛,拜佛烧香者栉比鳞次,每缝节假日更在售票窗口排起长队。

苍风围着古寺院墙转悠,寻着木鱼声来到寺院一处小门,只见小门半掩,苍风犹豫一下,隧推门进去,沿着小径来到一处耳房前,透过窗户看到里面灯亮,木鱼声正从此处传出。

耳房中伴随着木鱼声还有轻轻的颂经声。苍风觉得不应该打扰此处高僧清修,而且也烧香拜佛的想法。

他在少时,外婆病重,母亲也曾四处烧香拜佛、求神,希望外婆病能好,结果还不是撒手西去,自那时起,他觉得于其求神佛,不若靠自己。

待他转身欲走时,只听到耳房中僧人说道:

“贵客即来,何不进来稍坐。”

苍风回过头来,看到房门已开,门旁站一位老僧,约八十多岁模样,颇为枯瘦,面目慈祥,下颌胡须雪白,身着袈裟,手持佛珠。

老僧正微笑着看着近在咫尺的苍风,苍风也向他报以微笑说道“叨扰大师休息了。”然后随他进入房内。

房间不大,摆设也极简单,一床、一橱、一台、一蒲团。老僧从橱中又取出一蒲团摆在台前空地上,又取出一套茶具,摆在台上,提起台旁热水壶冲开茶水将两空杯倒满。老僧手脚行动不快,却自有一种出尘的感觉。

“大师为何夜半还未入睡?难道每日都要做功课至子时?”苍风见老僧进到屋来没甚言语。

“请坐,品尝一下贫僧的茶水如何。”老僧说道。

苍风来到木台前的蒲团前盘腿坐下,端起茶水浅尝一下,此茶味道甚劣,估计论斤卖的那种,苍风微皱一下眉头,便不愿再尝。

“施主不妨再试。”老僧冲着苍风一笑,露出满口洁白的牙齿。

“……”苍风有些无语,这等滋味的茶水还有什么好再试的,但盛情之下勉为其难的又端起茶水再浅尝一口。嗯?这味道仿佛变了,苦涩之中似有种空旷的感觉,苍风从未想过茶水中竟有此感觉,这是一种发自心灵的享受。

“说说你尝到的味道。”老僧依旧慈眉善目微笑着说道。

“空旷”苍风微笑回答。

“哈哈,贫僧总算遇到知已。”老僧听到开怀大笑。

“怎讲?”苍风不解。

“贫僧客少,偶有来客,贫僧便将这茶水待客,很多人只愿浅尝一口,便不愿再品二次,少有再试者亦是愁眉紧锁,不得其味。贫道将此茶待客约二十年了,没想到施主竟然能品出此间真味。”老僧说出原由。

“因何?”苍风心道,不会这么巧吧。

“贫僧自六岁因饥饿出家庙里,十年动荡时曾还俗八年,后又为僧,二十年前忽有感悟,便花五元买来两斤粗茶,每日对其颂经十余遍,后来庙门开放,多有红尘居士结交寺庙中人,此处也偶有居士光临,与贫僧说经论法,每逢来客奉上此茶时,居士们便大摇其头,为我带了尘间极品好茶,但贫僧仍以此茶待客,来此的居士渐少,再问其味时,皆答,酸、苦、甜、辛、香等,贫僧唯笑而不语。

有直言亦有假奉,机缘如此,奈何。”老僧慢慢将这些经历道来。

苍风心道,你每次都用这茶待客,又都复问一遍,还能让别人怎样?脸上微微一笑并未接话。

“我佛【法灭尽经】中有言,等末世法尽时,将有真佛出世,贫僧细研法灭尽经多年,终从中得悟,真费出世并非千万年后,而应在末世之时,其中千万年所指,应另有深意,恕贫僧愚昧不能得解。

当下世气,与末世可有异?魑魅魍魉当道,人心不见本性,贫僧又查阅多种经典,皆暗有所指,今年当为末世。佛说人皆有佛性,当可渡之,若真佛不出,何为来渡?又何人能渡?贫僧有宏愿,望在回归我佛之前能见真佛,否则贫僧难以瞑目。”

“与茶何干?”苍风觉得这水太深,他对各宗教的典籍无什了解,对老僧所讲的【法灭尽经】,也不了解。

“贫僧正是每日面茶而颂【法灭尽经】,茶中自有佛典中真意,那便是空,唯空永恒,唯空真如。

佛说有九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阿陀那识,阿赖耶识,阿摩罗识。而常人只知前六识,后三识却被前六识所遮掩,难得呈现,后三识只有修行有成时才能呈现,而阿摩罗识,至今却只有我佛如来真正圆满,阿摩罗识便是真如。”

苍风对前六识自是熟悉,但后三识,尚属首次听闻,虽然不知如何将其翻译成龙文,心中却似若有所感,与元神、灵魂、天道应该有关。这与【天道秘典】中所记载的内部非常近似,却又没秘典中记载详实。

“此茶唯真如识圆满者方能品出真味”老僧慢慢吞吞将话说出。

“大师所言此事,事关重大,莫要弄错了。”苍风才不信自己真如识像他所说已圆满,若圆满怎么天道真身还未见到。

“施主放心,贫僧心中已有所觉,不敢打诳语,此是贫道宏愿,宏愿之感异于常感。”

老僧笑着说道。

“刚才大师所颂可是【法灭尽经】?”苍风不想在此话题上纠缠,隧问道。

“那是【往生咒】,前日众多匪人聚众火拼,贫僧心有所觉,此事怕非如此简单。其中应另有缘故,数百人死后将会在当场形成隐晦煞气,若有人前往那处,怕有生命之忧。更重要是,这些匪徒死后亡魂将会明白一切原由,定会对操纵此事的幕后之人进行索仇…..”老僧说到此处正一脸怪相的看着面前的苍风。

苍风没想到老僧虽足未出户,对整个事件了解的如此清晰,看来却有几分成就。老僧见苍风不愿承认,也不强求,接着说道:

“无论此人立意发端如何,但终究与我佛慈悲之心相违,还希望他能明白,欲成佛,必先有佛心,但此人应有大善之心,只是手段有些过激了,或许这一切自有佛意,贫僧多虑了。”

贫僧这两日颂经就是为了超度此等匪人亡魂,以免去阴煞之地,造福一方百姓,另也希望能免去那位大善之人一场灾祸,至于是否真能免去看要看他的造化。”老僧别有深意的说道。

苍风听得心中暗自惭愧,本以为这事只有洪道奇一人知道,未曾料这老僧不但知道,还在为自己颂经来将后事做全。

“红尘中财、色、权、利等等一切皆是外物,且让人沉迷其中不得见如来,世人所求甚多,却不知自己一应俱足,看不破,则被其困。”老僧接着讲道。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老僧颇有深意的将一大段经文颂出,苍风在一旁听得若有悟,虽然不知此经文名称,却感觉非常深奥,似是劝说,又似是功法。苍风暗暗将些经文牢记心中。

“还望施主早已脱离红尘著事,早登三宝,渡化世人,立不世果位。”老僧对苍风劝道。

“贫僧今生宏愿已了,即刻西去寻归我佛如来,望施主谨记贫僧所言,救众生离苦海之责远大个人得失。”老僧说完便闭口不言,双目微闭,盘坐在蒲团上一动不动。

“请问大师尊号?”苍风看到老僧突然这般模样,感觉不对,忙问道。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苍风心中若有所答,却再不见老僧张口说话。苍风又叫了两声大师,无有回答,便将手指放在他鼻孔处,已无呼吸。

原来老僧已涅槃圆寂。

苍风起身跪坐在蒲团上双手合什,对着老僧遗体拜上三拜,刚起身,看到老僧胸口处一片红光,接着全身着起红色火焰,火焰由红色渐成七彩,渐渐将老僧身形包裹其中,不多时,火光消失,只除下一张黑色壳体,似乎被风一吹就能散去。

苍风站立着双手合什,双拜了三拜,转身出门,把门轻轻关上后默然离去。老僧至终也未告诉他的名号,这让苍风有些失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