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第11章 牢牢掌握控股权(2)(1 / 1)
牛根生和同事们轰轰烈烈的“融资”,惊动了当地的执法部门,并且被以“非法集资”的名义冻结全部款项,所幸最后化险为夷。
1999年8月18日,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内蒙古工商局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398万股,法定代表人牛根生。2002年7月之前,蒙牛又进行了两次增资扩股,原来的10位股东增资扩股后的出资额度排序为:谢秋旭、牛根生、邓九强、侯江斌、孙玉斌、邱连军、杨文俊、孙先红、卢俊、庞开泰。此外,还新增了15名自然人股东和5家法人股东,但新股东投资只占注册股本的26?5%。
蒙牛藉着众人之力,开始了它大步迈进的成长之路。
永远控股
什么都可以讨论,“控股”这个原则不能讨论,这是一个涉及“主权”的话题……不能按照我的思想经营的话,这种合作是不健康的。
这也是牛根生以前的经历给他带来的经验。在伊利,他之所以被免职,并非是因为他做得不好,而是因为他所分管的业务发展太快、太猛,所规划的蓝图太宏伟,所赢得的人气太旺以至于让当时的伊利一把手感到了威胁。因而一段时间里,牛根生在伊利所做的战略都得不到实施。牛根生在离开伊利之后到其他企业应聘时,他要求“非控股不干”。1999年初,内蒙古乳业界一个很有影响的老板,想跟牛根生一起合作。然而,尽管牛根生当时实力很弱,开出的价码却是:第一,以无形资产入股;第二,必须控股。对方不允,牛根生回应道:“我是一架印钞机!”
在创立蒙牛之后,引进外资时,牛根生也是坚持了“蒙牛永远控股”这一“铁的原则”。牛根生说:
既要利用外资,又要维护自主品牌,我的原则就这么简单。
在最初蒙牛引进摩根等三家外资股东的时候,实际上做了两个制度性安排,一是蒙牛控股,二是为摩根等三家外资股东安排了退出机制。在与阿拉·福兹合作奶粉项目的时候,奶粉业务只占蒙牛总业务量的2%;但即便在这个2%的小领域里,也是蒙牛持股51%,阿拉·福兹持股49%。在与达能合作酸奶项目的时候,虽然酸奶业务仅占蒙牛总业务量的6?4%,但在这个6?4%的小领域里,蒙牛也是持股51%,达能持股49%。
蒙牛2002年销售收入达到16亿元左右时开始利用外资,2006年我们已经实现销售收入162亿多元。由于在产业合作上蒙牛坚持控股,虽然利用外资越来越多,但自主品牌越做越强,现在我们不仅拥有若干个全球样板工厂,若干个国际环保牧场,还拥有世界最尖端的高科技乳品研究院,液态奶销量居全球第一,牛奶出口量居全国第一,在工厂、牧场、研发、环保等方面,都站到了世界乳业的最前列,走出了一条既利用外资又保护民族品牌的成功之路!
坚持“铁的原则”要有“钢的后盾”,如果你的企业本身就是一块软豆腐,你的腰板是没法硬朗起来的。自主品牌的保护,最终是要用实力说话的;实力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
摩根斯坦利投资蒙牛以前,海南的罗牛山、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四川的刘永好都想来投资蒙牛。最先蒙牛和鄂尔多斯谈好了,但鄂尔多斯最终被竞争对手给挖走了,后来罗牛山也没有谈成。刘永好有很好的投资意向,但是他提出要控股51%,牛根生坚持一个原则,就是不能被别人控股,所以和刘永好的合作也没谈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