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金玉——番外(二十一)(1 / 1)
谢元嫣从来都没有想过,原来景明殿里的夜可以这样的漫长。
她回到殿中的时候,分明就已经过了夜半,仰起头望不见月亮了。
夜静了又静,内殿烛火俱灭,殿门紧锁,她独自一人坐在殿中,一点点月光透进来,木制殿门上雕花的影子落在地上,萧瑟再萧瑟。
这样的夜晚,像是她刚刚得知自己要被父亲送进宫的时候。
会稽谢氏的女儿,及笄之时,都要举办春宴。整个梁朝,有资格做谢氏女儿座上宾的人少之又少,更不必提入幕之宾了。
只是她的及笄礼才刚刚过去,父亲和母亲为她准备的一切便都成了泡影。
她以为会永远太平强盛下去的国家,和父亲以为,他们会拥有的永远奢靡的生活,在战争开始的那一瞬间,便永远成了梦幻泡影。
只是战争爆发在长安,她们偏居江南,她原本以为战争的阴影还是离她们很遥远的。
其实她想的也并没有错,只不过她没有想到的是,阴影只是先笼罩在了她和她的妹妹身上而已。
梁帝要在吴越之地遴选嫔妃,他人尚且还在逃亡路上,便已经开始令人安排这些奢靡享受之事了。
谢家是会稽的第一世家,同吴家、陈家一样,都不能免去送族女进宫的命运。
她恰恰好过了及笄之龄,妹妹却还差了一岁,却也同样被选中,预备在梁帝进入薛郡行宫之后,便供梁帝选择。
那是她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她们这些世家用金玉堆起来的女儿,也和金玉一样,只是男子用来讨好比他们更强的男子的礼物而已。
越是明白,越不会去抗争,越是无可耐何的接受。
毕竟在梁帝看来,这是他对谢家的加嗯,她只能欢天喜地地去接受。
梁帝到达薛郡之后,她便同妹妹一起,跟随着梁帝派来迎她们往鲁县去。
落难帝王,最不应该讲究的便是过往的旧礼,他却不是如此。
所以才让她在一众内侍之中,一眼看见了那个年轻的礼官。
江南世家,关系盘根错节,身为谢氏嫡女,她其实见过许许多多优秀的少年郎。
鲜衣怒马,风度翩翩,或是文质彬彬,学富五车。都是令人心动的品质,她也的确心动过。
她从没有想到过,有朝一日她为了另一个人真正心动,却是因为他和她一样,都是灰头土脸的,他有一双忧郁的眼睛。
仓皇藏在心里,只有一样的人,才能够感知到,彼此吸引。
却没法说出口。
纵然战争还没有波及到江南数郡,可是源源不断地有粮草与士兵被输送出去,普通人家,一样是家破人亡,民生凋敝。
原本繁华的城镇几乎少了半数的人口,最讽刺的是,还有他们这样的人的存在。
她和妹妹,与谢氏献出的其他良家女子到底还是不一样的,旅途之中若是有一些事,还是要来过问她们的意见。
其实也就是她的意见,毕竟妹妹向来都没有什么主见,因为思乡和无措,终日都黏在她身旁。
每一次她都是戴着幂篱听他说话的,他或许连她的样子都不曾记得。幸而只是出发时的那一眼,她也将他的样子记得很清楚。
他每一次同她说话,她在他面前端坐着,都会在心里描绘着他的模样。
而她同时也会在心里自嘲,她这一生已经注定了会是旁人的女人,或是物件。
唯一有过的一点青涩的,真切的情感,却是用这种方式,何其可悲。
在将要到达薛郡的时候,他们遭遇了从长安一路奔逃而来的流民。
饥饿和贫穷、恐惧筑成了他们的勇气与恶念,如她们这样的富贵队列,没有精兵相护,正是他们眼中最好的劫掠对象。
她既不想回忆那一日,又最留恋那一日。
因为她的人生走到如今将要终结,那大概就是她与他之间唯一一日不必间隔着幂篱,不必间隔着人世之间所有能够阻碍他们在一起的因素,与彼此相依为命着。
队列被人群冲散了,唯有他们还在一起。
她分明应该为自己的妹妹担心的,可是她的心却可耻地靠近着她身边的那个少年。
他们躲在一户早已废弃人家的柴房之中,这大约是她这一生所呆过的最糟糕的地方。
可是她身旁却又偏偏是她最渴望不可及的人。
他同她致了歉,将她牢牢地,却又仍然是礼貌地护在身后,一直向外小心翼翼地探看着,期待着城中的士兵能早些发现这里的异状,期待早些得救。
可是他不知道,城中的士兵救不了她,能救她的人,这世上唯有他一个而已。
他宽慰着她,“谢小姐请放心,很快便会有援军过来了,我们不会在这里呆许久的。”
她望着他的肩膀,望不见窗外的情形,他的肩膀,就是她此刻唯一安全的边际。
她到底还是忍不住开了口,“蔺大人,其实我情愿永远都没有援兵。”
他居然没有反驳她,他只是笑了笑,话音之中藏着无尽的悲凉,“在数月之前,我曾经也如谢小姐这样想过。”
他的脊背挺得更直了一些,“可是后来我发觉,若是没有援军,也并不一定便会是比如今更好的结局。”
她那时并不知道他经历过什么事,很想任性地回答他一句,她觉得是这样的。
少年人却骤然回过了头,眼中又盛满了那种他们所共通的悲伤。
她望着他的眼睛,仿佛她就是他,她忘记了这些年所学习的矜持是为何物。
“若是可以永远被困在这里,逃离另一个囚笼,蔺大人会愿意么?”
其实她是在问他,他对她是否也有一样的情感。
夕阳的残晖之中,眼中总是盛满忧郁的少年郎垂下了眼,像是在思考,又好像是永远都不会给她答案。
他最终还是开了口,“臣的职责,是护送会稽郡的丽人们到薛郡的行宫中去。”
“谢小姐的出身虽然是最尊贵的,可却并不是唯一一个,臣职责所在,应当护卫的人。”
这于她而言,已经是最完美的回答。
哪怕柴房的门很快便被人粗暴地踹开,尘土飞扬在最后一点昏昧的光线之中,她到底还是觉得,她的人生并不是全然都在被旁人利用着了。
还有一点点,一个小角落是属于她自己的。
而后他们一路前行,再也没有遇见过任何的阻碍,他们同时在向他们的离别奔赴着。
谢氏同时送了她和她的妹妹入宫,每一个人身上都肩负着家族的责任。
一个被梁帝挑中的要入宫为妃,另一个要做梁帝臣子之妻,两种都是身不由己。
既入梁宫,她当然是要往最高处走的。
若是没有了爱人,有权利当然是最好的。就算入宫只是普通妃嫔,她也会努力地往上走,直到不能走为止。
她会成为比文嘉皇后更出色的皇后,她比她更年轻,或许也更美丽。她更处在梁朝风雨飘摇之时,患难更能体现能力。
她也会有足够的时间来为这个国家诞育新的继承人,高氏的王朝,未必就会这样轻易的落幕。
一切似乎都在往她的族人所预设的方向走,也只有她的亲弟弟关心过她快不快乐。
她仍然记得,在她离开山阴城的前一天,弟弟翻了她的院墙过来看她。
他说,若是将来有其他的女子要和她争宠,他一定会帮她出头的。所以其实,连最不懂事的弟弟,也觉得她天生就该做妃子。
然而第一次见到薛庆的时候,他其实是给了她一点希望的,另一条路的一点希望。
薛庆见到她的时候目光之中并不是惊艳,而是一种令人感到不安的讶然。
于是她不动声色地塞给了他一个荷包,求他为她解惑。
她知道,像他这样的内侍,能够接过她的东西,不是因为贪图这点钱财,而是给她面子,所以他待他一直是很恭敬的。
他便告诉她,她生的很像梁帝从前的一个嫔妃,这于她而言未必是一件好事。
不若早早急流勇退,去做臣子之妻,好过留在宫中,珠帘玳瑁床,君王不来宿,空留炷牙香罢了。
他还透露给她一点点消息,他说,那位大臣姓蔺,是一路跟着梁帝从长安过来的。
她知道的,她知道就算是这样,也并不一定会是蔺绪的。
在梁朝“蔺”虽然不算是个大姓,可东逃三百官员,总有几个是同宗同源的。
可是她知道她抑制不住自己的心,知道自己还是忍不住想要去赌这一把,在这两个迫不得已的选择之中选择更差的那一个。
让自己的妹妹留在这芷珠宫阙之中,享人间最后的一点富贵。
她知道,谢家的女儿,既入了宫,总是要得宠的,妹妹过的不会太差的。
于是她放心地,在殿选之时,走到了梁帝面前。
再后来,再后来她就做了梁帝的燕婕妤,她也的确怀上过孩子。
只可惜母子缘薄,她到底是没有能够把那个孩子生下来。
做了德妃,做了他后宫之中的第一人,却再也没有机会怀上孩子了。
梁帝后来再也没有碰过她,开始的时候她觉得这是一件坏事,也是一件好事,直到她发觉他其实是再也没有碰过行宫之中的任何一个妃子。
他们也曾经在含元殿,长安殿这样的地方相遇过。
她也听见过宫娥们粉含春意,私底下热热闹闹地讨论着他。
讨论着他俊朗的容颜,讨论着他清正忧郁的气质。
讨论着不属于她们的人如此热烈,相爱过的人再遇见,彼此脸上却都凝结着冰霜,仿佛从未相识过。
梁帝要赐婚的蔺氏臣子并不是他,而是他的父亲。
她尚且在庆幸这样荒诞的事情没有发生,她就发现了一件更糟糕的事。
原来她的妹妹也在偷偷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