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风头正盛(1 / 1)

加入书签

一名模样俏丽、波浪卷的美女记者,举着话筒。

没等她问话,就被后头记者打断了。

问题一窝蜂涌来,嘈杂纷乱。

因为突然闯进来,有些惊慌的孙洋,平复了一下心情,制止道:“不是,你们要采访,没关系,得一个个来啊,这样乱糟糟的,我怎么回答?”

说话的同时,隐晦地快速扣上腰带。

“还有,你们确定要在卫生间采访?”孙洋苦笑地补充道。

被记者围堵着,他不得不接受了。

几番劝说,这些记者才不情不愿往后退去,来到卫生间门口。

一群记者唯恐找不到好位子,争先恐后,呈半圆形,将逼到了墙壁边。

孙洋扶着头,正前方是最先提问的女记者。

“就说你问的问题吧,我是晚辈,唐老、薛老的赞誉,太过夸张了,排资论辈,我都不如他们。”

“再说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中医看似只是一门医学,但其博大精深,涉及范畴极广,按西医划分外科、内科、皮肤科、五官科等等。”

“这么一说,相信你们也懂得,各家医术流派侧重点不同,比如唐家唐老,擅长针灸,一手周天金针救过的人不计其数,我如何能跟唐老比?”

“再说薛老,薛家推拿名扬天下,分馆开遍大江南北,其下还有上百种秘药专利,无人能及,乃是中医界一大顶梁柱。”

“所以,三大名医医术加在一块,不如我,只是一句戏言。”

孙洋摊了摊手。

周边记者或点头赞同,或者微皱眉头。

“孙医生,请问您用毒药击败名医苗大承,是不是就说明,苗大承的医术不如你?”又有记者提问道。

“当然不是,金陵苗家享誉国内,苗老毒手名医的称号名副其实。我不过是在毒药上,使了点小手段罢了。”孙洋谦虚地回答着。

谁强谁弱这一话题,孙洋向来不在意。

正在记者要继续提问时,孙洋摆手继续说道:“医术治病救人,不是拿来争强斗胜、争长论短的,请你们别再问谁不如谁的问题,没意义,我也不会再回答!”

孙洋语气坚决,也不再理会有带节奏嫌疑的相关问题。

“另外,都说医者济世救人,毒药害人,您不觉得作为医生,该对毒药深恶痛绝吗?”又有人提问道。

“是药三分毒,你们都听过吧?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药物也是,无论是补药还是毒药,都讲究分寸、恰到好处,毒药也能救人,毒手名医苗老,不就是擅长以毒攻毒,用毒物给人治病疗伤。”

“反之,用量太过,补药也会成为杀人毒药。”

……

孙洋挫败苗大承爷孙俩,彻底吸引走了此次交流会的风头,本该万众瞩目,才会登上报刊、电视台的交流会,只有三两个摄像机,还在记录着。

其余记者,一窝蜂地都涌去采访孙洋了。

交流会横空出现一名挫败名医的医生,是一个新闻爆点,而这医生,年纪竟然只有二十多岁,更加会吸引人眼球。

慕名参加交流会的医生们,对孙洋是又敬畏又嫉妒。

无疑,等此次交流会过后,孙洋会迅速占据金陵报纸头条、电视台,在中医界打响名头,甚至于如今网络发达,他兴许成为中医网红也不一定。

来参加交流会的人,十有八九,不就是想要一鸣惊人吗?

只可惜,此次交流会无论是谁拔得头筹,光环注定会被孙洋夺走了。

受此影响,交流会上死气沉沉,参与者们心态略显低落。

交流会进行了半小时后,孙洋才被唐、薛两家的人“救”出,直接坐到了考官席位上,和两位名医、十多位资历较老的医生,参与点评。

对于这一点,没有人提出异议。

当天晚上,金陵四大电视台,都报道了交流会一事,着重播放了采访孙洋的画面,配上的标题都是类似“击败名医苗大承的中医界新星”

相比这个电视台公正报道采访以及孙洋本人的回应。

金陵各家报社,为了流量,或者歪曲事实,直接抹黑孙洋,或者标题党,取一些似是而非又吸引人眼球的标题。

比如,孙洋正从路边报刊上买到了《金陵实报》,“无知青年口出狂言,三大名医医术累加,都不及他一人?跳梁小丑!”

再看起报纸内容,直接将孙洋塑造出了一个傲慢、狂妄、不尊重长辈的小人。

“……”孙洋看了几眼,哭笑不得,将报纸一把丢入了垃圾桶。

回到酒店,他就编辑了一条短信,是一副药方,发给了唐星云。

“苗苍逸身体方面会可能会有后遗症,你找个机会,将药方给苗家吧,让他按时服用,三天即可治愈。”

当时因为苗大承不想再丢了面子,不愿意孙洋出手医治,转而他自己尝试着治疗苗苍逸。

延误了治疗时机,且龙气又十分特殊,造成的暗伤,自然也极其难缠,将来要是受到外部因素影响,这些暗伤爆发,可能会直接要了苗苍逸的命。

另外,孙洋要是不出手,靠苗家的手段,恐怕十多年也未必能治好苗苍逸。

相比生理上的后遗症,十分容易治疗。

心理上,连孙洋都束手无策了。

众目睽睽,今日之事,会成为苗苍逸的心理阴影。

此外,被龙气焚身的痛苦,极有可能让苗苍逸今后畏惧明火。

“唉,这恩怨看来是无法化解了。”孙洋叹了口气。

交流会上的确见识到了诸多流派的医术,让孙洋对龙魂心经中关于医学方面的一些难点,有了很大的感悟,也算是福祸相依吧。

就在这时,手机上接收到了上官玉儿的短信。

“明日带着卷轴,来玄门!”

“卷轴吗?她替我找到买家了,玄门愿意收购它?”孙洋随手拿出了行李箱里的暗金色卷轴,摊开仔细查看。

很是别致的一副刺绣画,山河辽阔,瀑布壮丽,古寺清幽。

边上的诗句,让他一头雾水,“真的只是描绘瀑布景色的?还是说,它涉及到了乾王藏宝地点的线索。”

孙洋反复念了十多遍,依旧没有半点思路。

“要是它不是藏宝图,估计玄门不会收购它的吧?不收也罢,反正我损失不过两三百万,挂在卧室,也是不错的选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