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知青之家(1 / 1)

加入书签

俩人聊了半天,直到听见院子里刘大姐喊:“向方,回来吃饭。”

向方小脸蛋儿红扑扑的,满是崇拜的眼神看着春江,“太谢谢你了,这些你不给我讲我都不懂。”

她想转身回家,又有些不舍,小心翼翼地问:“以后我有不懂的地方还可以问你吗?”

春江大方的说道:“当然可以,我家就住这儿,你有不会的来找我就行。”

说完跨上自行车,蹬了两下就到家了。

陶陶在厨房做饭,看见他才回来,问道:“去邮局去了这么久?”

“没有,我出去转悠了一圈。”

春江停好车,趴在厨房门口笑嘻嘻的说:“娘,我刚才路过火车站那边了,特别多人跟我打听哪里有租房子的地方,应该都是来参加高考的吧?”

陶陶一愣,这么早就开始有知青回来备考了?

想想也是,都是把知识扔了多少年的人,不抓紧复习,恐怕就要白白错过这次回城的机会了。

陶陶想到了什么,但是没跟春江说。

“跟你也没啥关系,赶紧摆碗筷吃饭吧。”

春江一挑眉,心想咋跟我没关系呐?我刚才还辅导未来的大学生了。

第二天,陶陶一早去了房管所。

说明来意后,所长笑呵呵的说:“这是好事啊!我们当然不会反对了。你可以放心的改建。”

陶陶摇摇头,“还是有个书面证明才放心,麻烦您给我开个文书吧。”

所长见她态度坚决,也没再多说,当面给她开了一个可以改建房屋的文书,还在上面盖了个鲜红的戳儿。

有了这个,以后把那一溜倒装房改成门市也名正言顺了。

陶陶抿嘴笑了笑,把那张纸放进兜里就离开了。

回到家,春江跟小东骑着自行车正要出去,陶陶叫住了他俩。

“春江,小东,你俩去找几个泥瓦匠,我要把这一溜房子改建一下。”

“改建成啥啊?”

陶陶瞥了春江一眼,“到时候你就知道了,赶紧去找人吧。”

俩人骑着车就跑了,不到中午就找回来了七八个泥瓦匠。

这正赶上饭点儿,陶陶也不好让几个人饿着肚子干活,就煮了一大锅的面条,打了个肉酱卤。

这几个泥瓦匠吃得眼睛都湿了,真没遇上过这样的人家,活还没开始干呢,先给做了顿好的。

吃过饭后,陶陶跟他们谈好了工钱,一天一个人两块钱,中午供一顿饭。工作时间就朝九晚五,不多加工时。

今天算半天,先把临街的这面墙给拆了。

这边叮咣的响声,把巷子里的妇女儿童都引来了。

赵家媳妇眼睛一亮,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容走到陶陶身边,“妹儿啊,你这是要把这房子改建了租出去?能不能租给我们家一间啊?我大儿还有不到一个月就结婚了,婚房还没着落呢。”

“这房子我改建出来是打算给上山下乡的知青准备的,真不能租给你。”

陶陶也是服了,为啥会有这样的妇女,儿子要结婚了还想着占便宜呢?这附近往外租房子的也不少,何必这么没脸没皮的一次次的过来问。

不是陶陶何不食肉糜,虽然在这生活了十几年,但是她跟这些人的思想就不在一条线上。

赵家媳妇觉得出去租房子是不必要开销,居家过日子能省则省,她过来求陶陶,也是打着她不好意思要那一块两块钱儿。

只不过她这如意算盘是打空了,以至于最后儿子结婚还是跟他们一家挤在一个屋里结的。

几天时间,这一溜房子就收拾了出来。八扇宽敞明亮的窗户,一扇双开的铜制大门。

进屋就是走廊,把里头分成了两个单独的房间。

房间里是两铺二十几米长的大火炕,一铺炕足够睡十几个人了。

春山用毛笔在纸壳子上写了“知青之家”四个字,就挂在大门上。

春江跟小东俩人天天在火车站等着,有跟他们打听要租房子的,俩人问清楚了是否是下乡的知青,如果是就给他们带到知青之家。

没用多长时间,两间屋子就住了三十几个男女知青,俩人这才不再去火车站拉人了。

突然住进来这么多人,陶陶索性把垂花门给锁上了,一家人来回走都走后门。

这可便宜着了刘大姐,只要后门一开,她就钻进来串门。

现在也用不着惦记着领家里俩姑娘过来了,因为春江给这群知青当临时老师呢,两个姑娘天天过来跟着蹭课。

放眼一瞅,她的两个姑娘在那群女知青里头可是数一数二的漂亮,她就更放心了。

“妹儿啊,要不说你心善呢,还知道给知青们弄个免费住的地方。以后啊,这些知青真当上了干部啥的,肯定也忘不了你今日的恩情。”

陶陶呵呵一笑,她还真没想着让这些知青报答什么,“施恩莫望报,这些知青也不容易,能帮就帮一把吧。”

刘大姐笑得都眯眯眼睛了,她可不认为陶陶这样做是真发善心。

以后这些知青考上大学,那都是门路啊。戏曲里头不就有那些有钱人资助赶考的书生,以求将来能得到点什么好处嘛?

她现在有点对陶陶另眼相看了,特别是向方回来说起她的二儿子,那可真是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如果只考这个古文,他咋说也得考个状元回来。

就这样的金龟婿能给放过了?她这两天就让两个姑娘主动点,谁能跟他处上对象都行。

春江此时并不知道他已经成了这群女知青心里的白马王子,还兴致勃勃的给她们讲古文呢。

之前在高大伯那学了七八年的古文,现在可算是派上用场了。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春江拿着柳条子指着小黑板说:“这里有两个通假字,有谁能说出来是哪两个?”

屋里二十多个过来学习的知青,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

“你来说。”

女知青羞红了脸,鼓足了勇气开口说:“余老师,你这么有文化,应该跟我们一起参加高考啊。在这教我们,浪费了你的才华……”

春江特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