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节:香港:600万港元起家(7)(1 / 1)
此时,香港的电脑业依然发展十分迅速,但是睿智的荣智健已经看到了香港电子市场发展前景的潜在危机和内在困境。
首先,电脑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
其次,地价和工资上涨及通货膨胀导致了电子产品成本提高,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下降,产品的销售日益困难。
荣智健开始筹划另一个新的发展计划。
荣智健曾在北京机电部研究所工作多年,了解到我国电子工业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
在大陆,电子产品市场十分广阔。
改革开放之前,电子工业发展缓慢,市场上很少销售一些日用品电子产品。
计划经济时期,工厂生产方式比较单一,企业缺少自主权和生产的选择权,往往不太可能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类型的更新。
随着内地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与实施,并设立经济特区。
荣智健敏锐地意识到,与内地合作是促进爱卡发展的新思路。
于是,荣智健开始把视线转向了与大陆经贸往来的巨大市场上。
首先,是向大陆出口一些电子器件和元件,尤其是一些电子日用品,如电子钟、电子表、收音机等电子产品。
刚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在内地,这些电子产品成为畅销产品,广大的消费者从前从未见过该类价廉物美的电子日用品。
因此,销售十分旺盛。
电子工业是我国优先发展的一个领域,大陆电子厂商积极寻求与香港电子厂商的业务合作。
国家也积极倡导两地电子业的交流与发展,希望利用香港现有的技术基础,和它与国际上广泛的技术和贸易联系,更有效地引进外贸和先进技术设备,加速我国电子生产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
在这种经济形势下,荣智健加强了与内地电子厂家的业务合作。
因为在香港,他不能得到小厂供应优良配件和元件。
由于零件、原料的紧缺,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上升。
他们购买原料的成本大约为产品总成本的70%左右。
电子行业所雇用的技术人员、技工和半熟练工人的比例比其他主要的制造业高。
工人成本在生产总成本所占的比例一般小于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