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节:“中信”号航母和它的“船长”(10)(1 / 1)
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
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1998年太平洋上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大气运动引的“蝴蝶效应”,1998年亚洲发生的金融危机和美国曾经发生的地股市风暴就是经济运作中的“蝴蝶效应”。
在2008年以前,谁也没有把这个“蝴蝶”与美国的雷曼兄弟联系起来。
相反,人们一度认为躲过了两次世界大战、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萧条的雷曼兄弟是一个市场上的“不倒翁”。
看上去似乎确实如此,尤其是在1993年富尔德接掌雷曼的时候。
雷曼自成立以来,一直以稳健著称。
直到1980年代初,稳健派仍然把持着公司的决策权。
然而,也就是从那时开始,雷曼内部发生了稳健派和冒险派之争。
1983年,两派之争公开化,并导致公司分裂,冒险派代表出走,而当时默默无闻的富尔德选择留了下来。
次年,雷曼被美国运通收购。
1994年,卧薪尝胆的富尔德接管了刚刚从美国运通剥离出来、已经满目疮痍的雷曼,并将其运作上市。
富尔德改变了此前坚持的稳健立场,成为一个积极的冒险派,大举扩展投行业务。
早在1999年,雷曼就用账上资产作抵押大量借贷,再将借来的资金贷给私募股权基金,或者购买房贷资产,再打包发行给投资者,将杠杆机制用到了极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