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告别的年代 (17)(1 / 1)

加入书签

主任盛情地说:“走吧,中午家里就我自己。孩子在学校吃饭,你嫂子是保管,中午也不回来。”

主任四十来岁,是土生土长的颍东人,没上过几年学。江一帆知道他很实诚,于是和他相跟着去了村民楼。

他家非常整洁,室内装有中央空调,家用电器、家具一应俱全。江一帆知道这些都是集体配备的。吃饺子时,江一帆问主任颍东村的发展经过。主任说,开始办砖厂,后来办方便面厂,然后围绕方便面上配套项目,办调料厂、包装厂、面粉厂,十几年,发展到现在这个规模。主任又说,颍东村很重视人才,让江一帆安心干下去,他肯定不会在锅炉房呆多长时间。江一帆微微一笑说,我相信我在哪个岗位都能干得很好。

下午正上班时,主任跟江一帆说,办公室李主任打电话找他,让他明天上午去办公室一下。

热力公司的办公室主任叫李水芹,和江一帆的大姐年岁相仿,留着披肩长发,单眼皮,圆脸,脸色稍微黑了点。她是颍东村的闺女,以前在县供销社当会计,村里企业壮大后,又回娘家门里上班来了。她看了拉面厂锅炉房的工作总结,非常惊喜。公司二十多个锅炉房的总结,只有这一个写得全面具体。她得知是江一帆写的后,于是就找他帮着整理一下热力公司的年度总结。

江一帆上午没班,就坐在李主任的对面系统看了看下面报上来的总结和公司相关资料,然后开始动笔,没几天就把总结整理出来了。李主任要请他去家吃饭,被他推掉了。

江一帆他们倒到白班时,天又冷了起来。同室的人都不愿出去,一下班就坐在宿舍的**打牌,吵得江一帆看书也看不进去。这天下午下班后,他不想再回宿舍,沿着大街,不觉走到了颍东村学校旁边。学校的操场上坐满了学生,主席台上正在表演节目。江一帆又想起了高中时代的元旦文艺汇演,想起萧竹朗诵过的那首《流星》。他依然牵挂着萧竹,他知道她也牵挂着他。她的那封信,他现在还没回,他不知道写什么好。他脚步迟缓着走到邮电所,买了张贺年片,只写了萧竹的地址和姓名,投寄了出去。

临近春节,又下了一场大雪,江一帆开始想家了。车间只放了五天年假,因江一帆家远,主任给他多调了三天。年二十七这天一早,江一帆去国道边搭车返回。这儿离蓼城六百多里,正值春运,江一帆倒了两次车都没座位,一路站到了家。

第二天,他实在忍不住,骑车上街买了一串蓝色的风铃去了萧竹家。走到那两扇木头大门前,他的心跳仍不由的加快了。他平息一下心跳,走进了她家的小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