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节:巨人梦很重要(6)(1 / 1)

加入书签

脑黄金的广告语是:让一亿人先聪明起来。

这句广告语脱胎于"让一亿人先富起来"。据说,当时的史玉柱每日的必修课是看邓小平文选。

事实上,早在1993年8月,史玉柱就开始为进军保健品做准备了,此时史玉柱就注册成立了巨人生物开发公司。

由此不难看出,其实早在1993年,史玉柱就在为自己的巨人之梦进行布局了。从这里,我们是否会联想到,2004年史玉柱注册征途公司,而在2005年才宣布进军网络的情形呢?

在运作脑黄金的同时,史玉柱还启动了后来饱受争议的巨人大厦的房地产项目。

巨人大厦被后人认定为珠海巨人危机的导火线,但是,当我们仔细分析史玉柱在把巨人大厦打造成为商业项目的种种做法,不难看出,在抛开了当地领导希望树其为典型等外因之外,修建巨人大厦实际是为了实现巨人梦想的一次实验。

尽管这场实验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在这样的试验中,同样可见史玉柱其实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有着强烈的投资或者说是投机目的。而并不是他后来展示给观众的--像小学生那样做的决策。

1993年,中国经济过热发展,只要有房子就能卖掉,甚至连"楼花"都能卖掉。1993年,珠海西区别墅在香港卖出十多亿"楼花"。可等到1994年史玉柱卖"楼花"的时候,中国宏观调控的作用已经逐步显现,卖"楼花"的企业行为开始被限制,相关部门已经要求,开发商必须要投资到某个数额才能拿到预售许可证,后来越来越规范,限制越来越多。尽管,史玉柱在营销策划上技高一筹,但是,销售出去的"楼花"也只有一亿多。

据说,在决定进入房地产和生物工程领域之前,史玉柱曾设想了一个绝妙的财务运作机制:先用开发巨人大厦卖楼花的钱投入生物工程,再用生物工程产生的利润反过来支持巨人大厦。

但是,实际的运作出现了偏差。一方面是,"楼花"的销售额没有超过原来的希望,另一方面是巨人大厦的预算不断上升。如此这般,为了巨人大厦,史玉柱不得不把保健品和电脑软件产业的生产和广告促销的资金抽调出来投入到巨人大厦的建设中去。当然,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行为,最大的危机就是资金链断裂。

根据史玉柱的设计,巨人大厦是中国尚未有过的高智能大厦,采用了21世纪商业活动最新模式的"智慧型概念",里面的设计揉和诸多尖端科技,包括可以实现越洲视像会议的光学纤维网络、接收卫星新闻和财经之用的人造卫星天线、24小时数码局部地区控制空气调节系统、可跟世界各地联通的电脑网络以及中央电脑管理系统等。

我们后来查到的资料显示,巨人大厦不失名家设计风范,高雅豪华高达六点七米的大堂宏伟宽敞,写字楼的间隔实用,商场布局柱位极少。30多部高速电梯令客人出入方便,并首创全亚洲最高的观光电梯,令珠海这个美丽的滨海城市尽收眼底。大厦所坐落的地区银桦路是珠海黄金地段,集政府、金融、文化、体育、通讯等于一区,固定人口30多万,流动人口100多万。

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如果变成现实,那将蕴藏多么可观的经济收益啊。

另一个可以证明史玉柱希望在房地产业有所作为的是1994年8月,史玉柱提出的"巨人集团第二次创业的总体构想"中,在房地产板块,除了投资12亿兴建巨人大厦,投资4?8亿在黄山兴建绿谷旅游工程,投资5400万装修巨人总部大楼外,他还在上海浦东还买下了3万平方米土地,准备兴建上海巨人集团总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