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梁漱溟(12)(1 / 1)
先生指出:“西洋人自秉持为我向前的态度,其精神上怎样使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生了罅隙……其人对人分别界限之清,计较之重,一个个的分裂、对抗、竞争,虽家人父子也少相依相亲之意……人处在这样冷漠寡欢,干枯乏味的宇宙中,将情趣斩伐的净尽,真是难过得要死!”
先生并引证中、外著名学者的论述,阐明中国文化对人类的贡献。指出:“现今西方思想界已鲜明地要求改变他们从来人生态度;而且他们要求趋向之所指就是中国的路,孔家的路。”
先生最后指出:“质而言之,世界未来文化就是中国文化复兴。”“‘人类生活只有三大根本态度……由三大根本态度演为各别不同的三大系文化”,“无所谓谁家的好坏,都是对人类有很大的贡献”。“人类文化之初都不能不走第一路,中国人自也这样,却他不待把这条路走完,便中途拐弯到第二路上来;把以后要走到的提前走了,成为人类文化的早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演讲时还提出再倡中国古人讲学之风与近代的社会运动结合为一的主张。
暑期到南京内学院访问欧阳竟无先生并介绍熊十力先生到内院学习。熊先生即“问佛法于欧阳先生”,一住三年。[《略记当年师友会合之缘》。]
发表《唯识述义》第一册,由北大出版部印。
一九二一年(辛酉民国十年)
二十九岁。
在北京大学执教。
由挚友伍庸伯先生之介绍,是年与伍夫人之妹黄靖贤女士结婚。
寒假,山东省教育厅再次邀请先生讲学,先生应聘到山东,讲“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北大哲学系学生陈亚三于1920年听过先生讲演“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陈是山东郓城人,假期返山东,曾向其表兄王鸿一先生谈及。王鸿一先生听后大喜,谓颇能解决其思想上之问题,即来京面邀先生第二年到济南讲演。王鸿一先生当时是山东省教育厅长、省议会议长。]
先生讲:“其时,王鸿一先生方沉疑烦闷于新旧思想问题,数访于当世通人而不得解。其门有陈君亚三,王君星五肄业北大哲学系,既尝闻愚绪论,辄为先生言之。邀余为讲演,实先生意。既开讲,先生每日从众人列坐就听。自始迄终四十日间,未尝一日间断。此四十日中,大雨兼旬,人或阻雨后时;然先生又未尝不先时候于坐也。每讲罢,欣快握手,高谈甚豪。”[《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悼王鸿一先生”。]这次讲演由罗常培记录,在山东首次铅印成书。
是年,《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交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先生首创运用比较法研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先生讲:“《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就是解决一个问题,对人类的文化、文明指出有三大体系。”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内容计五章:第一章,绪论;第二、三章,如何是东方化,如何是西方化(上、下);第四章,西洋、中国、印度三方哲学之比观;第五章,世界未来之文化与我们今日应持的态度。最后为“时论汇录”,其中有陈独秀的《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新青年》一卷四号);李大钊的《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一九一八年七月《言治》季刊);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一九二○年三月上海《时事新报》)、《与印度泰戈尔谈话》等十篇文章。全书约十二万九千字。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是先生个人学术见解走向成熟之开始,是一部重要著作,蒋百里称“此亦迩来震古铄今之著作”[《梁任公年谱长编》。]。五十年代后,胡秋原认为该书“有独创的意义和可惊叹的深刻思想力”。
此书一九二一年印第一版,至一九二九年即印刷第八版,可见其为学术界人士所重视。
熊十力先生讲:“在‘五四’运动那个时期,在反对孔学,反对中国古老文化那么厉害的气氛中,梁先生提出未来世界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复兴这话,是很有胆识的。”[1963年春,熊十力先生从上海来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住在民族饭店。李渊庭曾多次看望熊老师。有一次谈到梁先生,熊老师讲了这些话。1983年,李渊庭与先生闲谈中把熊老师这话说给先生听,先生听后惊奇地说:“哦!他有这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