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梁漱溟(23)(1 / 1)
先生从村治入手(一九三一年后改称乡村建设),达到民族自救、振兴中国的主张,经过几年的思考和考察,已基本成熟,在这一《河南村治学院旨趣书》中作了较明确的表达。
是年,《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在商务印书馆印第八版时,先生曾再写自序,说明:“这书出版后,不久便有几处颇自知悔,十一年(一九二二)付三版时曾为自序声明,其后所悔更多,觉悟得根本有一种不对,在十五年(一九二六)春间即函请商务印书馆停版不印。这书的思想差不多归终儒家,所以其中关于儒家的说明自属重要;而后来别有新悟,自悔前差的,亦都是在此一方面为多。总起来说,大概不外两个根本点:一是当时所根据以解释儒家思想的心理学见解错误;一是当时解释儒家的话没有方法,或方法错误。”“而由近年心思所结成的《中国民族之前途》一书,将次写定出版。是书观察中国民族之前途以中国人与西洋人之不同为主眼;而所谓中西之不同,全本乎这书人生态度不同之说,所以两书可算相衔接的。因此,这书现在有复版的必要。这书关于东西文化的核论与推测有其不可磨灭之点,纵有许多错误偏颇缺欠,而大端已立,后之人可资以作进一步的研究。即上面之所谓根本不对的,其实亦自经过甘苦,不同浮泛,留以示人,正非无谓。”[《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
先生从一九二七年五月到广州,一九二九年二月离开广州,首尾约近两年。
是年秋夏有太原之行,是为三度也。[《记十八年秋季太原之行》。]
一九三○年(庚午民国十九年)
三十八岁。
在河南。
一月,河南村治学院开学,先生任教乡村自治组织等课。
春天,先生由百泉移居辉县城内。读书多卷。在《勉仁斋读书录》中,记述了如下数段话:“忙中忽得宽暇,随意翻书。得见鲁迅先生《壁下译丛》,其中有厨川白村《东西之自然诗观》,读之大喜。不独愚所判论东西人之分异点,于此又得印证;更喜其所印证者,适在愚所不能举证之文学方面也。”“近年来于人类之所以为人类,大有所见;深悟中国古人之学,为人类尽其天赋才能体力之学,遂觉向用‘自己调和持中’一语,虽可概说一般中国人之态度,而未足以尽中国古人之精神,道出中国文化之根据。故近年乃恒用‘有对’‘无对’字样,以为中西人之分判。无对,即中国古人所谓‘仁者与物无对’之无对;有对亦即与物为对之意。盖生物进化到人类,实开一异境。一切生物均限于有对之中,而人类则以有对超进于无对。愚向以‘向前面要求’点明西洋人态度,亦尽足见意,而未若‘有对’二字之简切。中国一般人自未足以言无对,而其所倾向则在此。中国数千年文化所为与西洋大异者,实由古人认识了人类之所以为人——认识了无对有以开其先,立其基。故言中国精神,必举无对乃得也。厨川白村所论,亦弥与愚后说相合。”
是年,《东方》杂志“中国美术专号”发表印行(丰子恺先生)写《中国美术在现代艺术上的胜利》一文,先生说他:“申论中西画法之异,适与厨川白村说相合。盖西洋人无在不持其有对之态度,中国人无在不以超有对为蕲求,又可于艺术证之。”
夏天,四川刘鉴泉先生之弟子双流徐利宾至北京,先生当时已回北京,徐先生常谒先生,送刘先生所著《外书》与先生。先生读后讲:“读之惊喜以为未曾有,《外书》都若干篇;兹所见两篇:一曰《进与退》;一曰《动与植》。其《动与植》一篇,指出动物生活与植物生活二义,为东西文化分殊之点指点说明,极新颖而确凿。”[《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
六月,接编《村治月刊》,先生在该刊一卷一期发表《主编本刊之自白》一文,全文分四小节:一、我是怎样一个人?二、过去几年的烦闷,产生今日的主张。三、最近努力所在和主编本刊的由来。四、我对国民党的态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