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节:梁漱溟(65)(1 / 1)
中国的知识分子有一种优良传统,孟夫子曾概括为:“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在中国古代史上,从屈原、魏征、海瑞、于谦等人身上,均可看到这种气质与精神。
在现代史上,从李大钊、鲁迅、闻一多、马寅初、梁漱溟等人身上也可看到这高贵的品德和为了维护正义,坚持真理,不计个人得失,不顾个人安危,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大无畏精神。
我认识梁老较早。
1943年前后,我曾多次与《大公报》等一些报纸的记者一道去拜访过梁老。
我拜读过梁老最早的著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虽然没有真正读懂,但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1946年,梁老担任民主同盟的秘书长,又是国民参政会成员,参加各种社会政治活动,参加旧政治协商会议,是当时知名的政治活动家。
这时我在重庆民主同盟机关报《民主报》工作,与梁老接触更多,梁老在1953年被批判后,仍是全国政协第四届、第五届委员会委员,每次开会,我们虽不在一个组,但我总要到宾馆去看望他。
他十分关心曾在重庆共同工作过的老朋友。
1947年国民党特务逮捕了《民主报》职工,关押在渣滓洞集中营,梁老曾极力营救。
我两次提及这事,十分感激他。
梁老说:“你们都受苦了,我们没有尽到责任!”1946年那一段时期,重庆是陪都。
各民主党派、一些进步的人民团体都比较活跃。
我记得有几个进步的社会团体曾发起组织一个讲座,请一些知名的学者、政治活动家给大家讲讲共同关心的问题。
被邀请来讲学的,有秦邦宪(博古)、章伯钧、梁漱溟等人。
讲课内容包括当时的政治形势、革命前途,中国如何实现民主宪政,实行什么政治制度等等。
我记得梁老先后作了两次讲话。
每次讲话的内容比较广泛。
他用中西对比讲了中国文化的特色,中国社会的构成特点,以及今后中国政治体制的设想等问题。
由于年隔久远,详细内容,有的已记不清,只记得大意是:他主张建立一种政治体制叫做“综合体政府”。
我记得梁老在阐述这个体制的内容后,曾提到他的这些主张曾在延安向毛主席陈述过。
他说:毛主席的“论联合政府”的论点是脱胎于这个“综合体政府”的。
当时听他讲课的不到20人。
记得参加听课的胡钟达同志(解放后曾任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人民大学教授、副校长)对梁老的许多论点,提出质疑,特别对梁老讲毛主席“论联合政府”脱胎于他的“综合体政府”的观点,持不同意见。
梁老看了胡钟达一眼后说:“年轻人,你还没有真正理解我的意思,你还不懂。
你要努力学习,等到二三十年以后,你才有能力来评论我的观点。”
我们几个年轻人,听了梁老的话,非常吃惊,认为梁老傲气凌人,倚老卖老,但大家都忍耐下来了,没有再提出质询。
现在,回忆起来,梁老当时确实有一股傲气。
从《梁漱溟问答录》一书中,我了解到:梁老建国以后,曾先后被大批判三次,小批判一次。
第一次是1953年全国政协常委扩大会议上,梁老提请党中央注意农民问题,说工人生活与农民生活有“九天九地”之差,引起了一场大批判。
第二次是1965年初,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四届一次会议上,梁老讲要取得成绩,必须认识客观规律,掌握客观规律,不能盲目行动,否则要碰钉子,要失败。
他说,搞建设,要讲科学,要讲道德。
当时批判他讲的“科学”、“道德”是攻击党、指责党不掌握科学,不讲客观规律,讽刺“三面红旗”;批判他讲的“道德”是以封建道德观念代替党的群众路线,从根本上否定阶级斗争。
第三次是他在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中,因批判林彪、江青所导致的。
最后一次是1978年2月,在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会议上,梁老在讨论“宪法草案”时讲“**”是践踏法治。
批判梁老的人,认为他的论点是全盘否定“**”。
平心而论,导致1953年那一次批判与梁老的傲气,与梁老的倔强自负分不开。
但梁老提出请中央注意重视农业,重视农民生活的建议,原则上还是无可厚非的。
尽管当时梁老拿工人农民生活对比讲“九天九地”之差不正确。
但说他立场反动,心有恶意,甚至有的说他是一位伪君子,一生没有做过一件好事,这显然是不公正的。
梁老一向孤高自傲,后来却能闭门思过,感到惭愧,悔恨,承认自己不该如此狂妄,顶撞毛主席,铸成大错,产生不好的影响,对于像梁老这样的老知识分子,也是很不容易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