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节:第六章 公司文化时代(7)(1 / 1)
1947年至1991年,冷战期间,西方国家走上“公司”轨道,这时的“公司”,其特点是以市场为先导,再进入技术和生产环节,实现销售,是目前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标准的公司成型期。在冷战的另一方,经济结构单元仍然叫“企业”,实行计划经济,按需生产和分配。
这里有三个名词值得注意,即工厂、企业、公司。一般人会觉得三个名词都是指一件事物,但又觉得有区别。其相同点在于,它都是产业革命发生后,带给地球的新结构,前后有继承性,并且同时存在。其不同点在于,每个名词代表的阶段不一样,工厂最初级,企业要中性一点,无论计划状态还是市场状态的经济结构,都可以称之为企业,公司则是现行的经济结构,它也是本书讲的社会结构基本单元。
到工商局注册过公司的人知道,开一间公司要有出资方,要有经营场所,经营范围,公司通俗的要素是产权明晰、依法纳税、自筹资金、自负盈亏。
现在的公司与苏联过去的国有企业有什么区别呢?最重要的区别有两点:
一是现在的公司占有所依附的经济资源,其表现形态往往是资本。而过去的国有企业并不占有所依附的经济资源,资源为国家占有,并且表现为实物,如矿山、土地、房产、设备等。现在的公司如果想拥有土地和矿山,就必须出资向国家或其它单位购买。
二是现在的公司有完整的决策机构,董事长由出资人商定,总经理由董事会聘请,公司内自成管理体系,自我运动,自生自旺自灭。苏联过去的国有企业没有董事长,主要经营人员由党的组织部门任命,企业不能完全自主运动。
进入21世纪,不仅西方国家,俄国、中国等大国也认同了公司结构,这使公司具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成为社会结构基本单元的特征。
首先,公司适应了产业革命发生后的生产力发展状况。无论是马力、水力、电力、核动力生产要素,还是英特网、软件、信息服务技术等最现代的生产要素,都可以在公司中实现生产。其次,公司独立地拥有资本,这是新时期可变的有效的经济资源,与拥有土地和山林等传统经济资源在本质上相同。其三,公司招收员工时,无论该员工是否接受过学校教育,都必须有一个在公司内的再教育过程,这是公司自我复制的典型特征。
公司成为社会结构基本单元的外在表现是,国家的权力机构普遍地把维护公司利益作为自己的重要责任。21世纪初国家之间的战争,以经济利益之争的占多数。国家间领导人互访,往往有一些公司的掌门人随同,跨国投资是最重要的内容,而在1947年以前,这种现象很罕见。
国家机器的运转所需要的财政、税收来源,已大部分取决于公司的景气状况。国家机器为保证国家安全使用的物质,也来源于公司。国家各级政府机构的职能,绝大部分是为公司服务,并以公司为管理对象。因此,公司也改变了国家的权力基础。
公司社会结构基本单元的成熟性则是它具备全球的普遍适应性,在此之前,没有任何国家的社会基本结构单元做到了这点。正因为如此,全球公司化才是全球化的机遇。
6/1/6 公司化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相对于工厂、企业等组织结构,公司已是成熟的具有全球普遍性的社会结构基本单元,但是这并不表明公司化已经成熟。恰恰相反,公司化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首先,公司的大小不均衡。地球上最小的公司可能只有三个人在工作,拥有的资本不到100美金。而最大的跨国公司,如美国通用,2001年的总收入达1890亿美金,比一些小国家全年的国民收入总值还多,在全球雇用员工近十万。公司大小的巨大差距,表明该结构单元缺乏互通性,小公司和大公司之间的对话,会比较困难。而作为社会结构基本单元,应该能轻易地对话,才可以使整个社会结构更为有机,它虽然不是社会基本结构单元的必然要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本结构之间会产生相近性。如家庭结构成型时,一些超级大家族和氏族瓦解为一夫一妻制家庭。人体的细胞有多种,大小也不一,但差别达不到10亿倍,如果出现肿瘤或特大型寄生虫细胞,实际上是处于病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