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莫扎特音乐与音乐地理学(3)(1 / 1)
音乐美学家和音乐哲学家不能没有音乐地理学的帮助。
没有自然地理背景的旋律是没有的;
没有自然地理背景的植物也是没有的。
在自然地理和音乐之间必定有个因果链。
周:音乐地理学的确是一门很有用的学问。在音乐语言的背后,可以见出说这种语言的民族所信奉的宗教信仰,以及究竟是哪条河流流过。从尼罗河流域飘来的旋律,就决不会被我们听错,误认为是从伏尔加河和顿河流域飘来的旋律。
赵:用世界的水系来划分世界各地的音乐也是音乐地理学的中心思想。
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的旋律,之所以不同于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的旋律,我们不妨到自然地理学去寻找原因。伏尔加河、顿河和涅瓦河流域的地形、地貌、气候同多瑙河流域地形、地貌、气候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柴可夫斯基的旋律同莫扎特的旋律之间的差异。
当我第一次踏上德奥国土,看到那里的自然景观,我觉得很熟悉,一点也不陌生,因为三十多年,我一直同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的“音乐风景”相处在一起。我是先从德奥“音乐风景”熟悉多瑙河、莱茵河和易北河流域的地形、地貌、植被、气候和天空的……
周:有“音乐风景”,当然就有“绘画风景”。这是同一个风景的两个侧面,也是文化地理的两个分支。我们应当谈谈18世纪的欧洲风景画同莫扎特音乐的内在关系和气质上的相通。可以说,18世纪欧洲风景画是凝固在画布上的莫扎特音乐。
赵:你提出了一个诱人的课题,在这两者之间,的确有可比较处。18世纪的欧洲文化地理有个很奇特的现象:音乐风景几乎被多瑙河、莱茵河和易北河流域垄断了;而绘画风景则被法、英、比、荷独霸。
英国的庚斯博罗(1727—1788),比莫扎特大29岁,是“绘画风景”的莫扎特,令我敬佩。他是一位风景画家,大自然——云彩变幻的天空,被风吹动的树梢,薄雾的笼罩……是他热恋的永恒的“情人”。我忘不了他的《康纳特的树林》、《杰特赫姆谷地风景》和《饮马场》。
一个莫扎特的发烧友同样会对这些风景画发烧。我本人则是在同一时期(1958—1960)同时对这两种风景语言发生极大兴趣的。光爱莫扎特,不爱庚斯博罗的人是没有的。这两种风景都是18世纪欧洲精神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周:据我所知,庚斯博罗还是位很杰出的肖像画家。他着重描绘衣服的优美和手势姿态的风雅,当然还有人物的性格、意志、情感和智慧。他喜爱用冷的调子。
那么,作为庚斯博罗的伟大同时代人,莫扎特除了是位“音乐风景画家”外,他也是一位“音乐肖像画家”吗?
赵:是的,莫扎特也是18世纪一位伟大的“音乐肖像画家”。在他的歌剧里,他把人世间的每种人物的个性、喜悦、悲哀、惆怅、绝望、孤独、期望、恐惧和压抑……都刻画了出来。他是根据他的全部生活经验、积累来从事歌剧创作的。
在论述他的歌剧艺术的时候,我们还要专门讨论他的“肖像画”的成就。是的,他善于刻画人类的内心和人类的灵魂状态。
一个伟大音乐家,永远是将“音乐风景画家”和“音乐肖像画家”集于一身的人。当然,在风景和人物肖像的背后还有对造物主的敬畏。
所以莫扎特一生创作的对象永远是:大自然·人·造物主。(Nature·Man·God)
周:正因为这样,所以他的作品恒有一种神圣的如银铃般的纯净风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