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他准备返回省城(1)(1 / 1)
陆子溪决定回省城。
找寻了二十多年的阿惠终于让他找着了。他为这个找到的结果痛苦得几乎要断肠,他找到的阿惠竟是奄奄一息的,最后只和他说了一回话就安静地离开了他。二十多年的思念、二十多年的日日夜夜的思念竟在这个悲凉的秋天画上了一个句号。不,那句号只能画上一半。阿惠虽然弃他而去了,他将会用残年所剩的所有时光去思念她,他想那思念一定会更强烈,更让他觉得匿神——那句号是永远画不完全的。
陆子溪打算要回省城了,他想起他还有一个孩子在小城。苍天有眼,让他失去了阿惠,同时却给了他一种精神安慰,让他有了一个和阿惠爱情的结晶——王汉平。他遵重阿惠临终时的遗言,汉平与她的女儿卓兰相爱就让他们相爱吧,这种爱将是他与阿惠爱的延续,他不会干扰的,他们要去那个小山沟他同样也不会干扰,拥有了理想、拥有了爱情的人生是最能放射出光芒的人生,也是最有意义的人生!怎像他虽功成名就,却活得像一具行尸走肉。
回到省城后,陆子溪是不会将小城从他的思想里分割出去的。这里有他去逝的阿惠,有他爱情结晶的王汉平,他将一有空闲日子就会光临这个城市——到阿惠的墓地走一走,到他的孩子所去的那个小山沟走一走,他是不会感到路程遥远的。
今天天终于放晴了,明天他就打算回去。他想他在回去前,应该和小城他认识的那些朋友在一起再开一次诗会,也是和大家做个告别的诗会。在小城的许多时间里,他们给他带来了不少快乐,这种快乐是在共同做诗的过程中获得的。他提议举办起来的诗会已中止好几个月了,他在回省城前应该再举办一次,让这种不易寻找的快乐再在心中回味一次吧。
另外,他还有一件事儿想和汉平及他哥商量……
现在先举行诗会吧。告诉汉平后,汉平也特感高兴。其余三人李卓兰、李卓文、林莎娜刚一通知,没多少时间便先后赶来了。
好久不曾感受的富有和谐而快乐的氛围终于又一次在每一个与会的会员心中激荡开来。
还是当初的客厅,
还是彼此熟悉的面孔,
还是老地方……
可是,正因为在这种不曾改变的环境里才让每一个会员都产生了无比的亲切感和无尽的留恋思潮——陆子溪向他们宣布了一个他明天就要走的消息。他们多么希望这种环境能继续保留下去啊!
陆叔叔走了,诗会也就解体了么?他们在听到这个很失落的消息而感到惆怅时,陆叔叔又向他们宣布了他走后依然会抽时间回来和大家做诗的,这套房子也将会保留下去。
诗会还能继续开下去,哦,太好了!
诗会像以往一样先是休息,最后征得大家一致同意后才进入具体环节。
这次诗会,陆子溪提出了个人意见,他要求大家所做的诗都必须以言志为主旨——汉平等四人已从学校毕业了,听说都有着一定的报复,刚有报复不行,还必须要有意志和毅力,那么就以言志各做一首诗,最后装裱起来陈列在客厅里,时时看到时时激励。
诗会最后像以往一样又在一种淡淡的紧张的气氛里各就各位。
客厅的墙壁上悬着的一幅惊涛骇浪中行船的画这时吸引了汉平的目光,他沉思片刻遂作了首《梦的颜色定比夕阳红》,内容如下:
风的号角
惊醒了沉睡的帆
海天相接的地方
向我召唤
我没有任何礼物赠予海的主人
唯有一颗谦诚的心
孕育着一个含苞的梦
海有千只手鼓掌
浪有万种情送花
纵然没有彼岸
海水就是我的血液
岛屿就是我的筋骨
梦的颜色
定比夕阳红
李卓兰与汉平挨坐着,她的目光也和汉平一样在那幅画上做了停留。也许是心有灵犀吧,她也做了首关于这幅画的诗,题目为《梦在远方》,内容如下:
远方
是我梦的方向
帆
迎着肆意的风起航
耳边
那怕响起雷电
眼前
即使乌云涌满晴朗朗的天
只是不论雨
多么滂沱
海水也漫不过船沿
林莎娜的诗的题目为《笔》,也许是借手中的笔而言志的吧。内容如下:
文字
很简单
简单却难以把握
就像人生
笔
很短
却走了比人生更长的路程
做支笔吧
用无限的文字书写有限的人生
李卓文的诗的题目为《路》,也许是看到窗外的路而突发奇想言志的吧。内容如下:
鲁迅先生曾这样说过——
世间本没有路
走得人多了便成了路
人可以向往山
凛然而立
可以向往河
永久不息
而我向往路
宁愿让别人去走
走得愈久
我愈宽愈长愈坚实愈没有杂草
陆子溪所作的诗其意较复杂,像在言志,又像在为他失去的恋情哀祷。诗是借一个小不点似的“句号”写出来的。名曰:《画不完全的句号》。内容如下:
很简单
画一个圆型圈儿
就可以给它起名:句号
可我画了二十多年的日日夜夜
终把它画不完全
我画得很苦
也画得很幸福
即使句号一头无法接住它的另一头
我也要画个天长与地久
——我看到在我画的时候
有一个人在默默地等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