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诗会在雪里迎来一周年(1)(1 / 1)
时令快乐奏地跨过秋季进入冬季不久,小城便迎来了这个季节的第一场雪。雪是潜夜而落的,因而晨起的人们都为之大吃一惊,都似乎会发出这样一句感叹:“今年的雪来得可真早啊!”
人们在感叹这场雪来得早的同时,也默然地接受了这场雪背后给他们带来的欢乐和欣喜。雪不比雨,雨往往使人感到压抑与郁闷,而雪却不然,下雪的日子里,每一片落下的雪瓣都好像是一片快乐的音符。雪与雨虽是同种物质,但变换一种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后,结果却恰恰相反,这不能不使一些细心的人们由此感发出对生活的沉思。
苦难有时也是一笔财富,安乐不一定就是生活一成不变的航标,人只有经历了种种苦难,才能感受到生活中安乐的可贵,才能懂得珍惜并创造这种安乐的生活,可以说没有苦难的生活不能称其为生活。身处牛沟村的汉平这天早起就在漫天飞舞的雪的凝视里萌发了这种启思。而这种启思却是他从处于对李卓文的关怀中得出来的。如果李卓文这时在身边的话,他真想把这些启思说与他,让他从这雪与雨的比较中换一种思维方式来面对生活。李卓文像自己一样在很短的时间里经历了双重打击,一时思想上难以承受,前些日子一同去看望被刑拘的父亲因情绪激动从监狱里冲出来后,他和李卓兰劝了好久,终因失败而结束,最后,两人因要尽快返回牛沟村,李卓文也只好暂时交给林莎娜来照看。林莎娜既是李卓文心仪的对象,又是和他一起合办校刊的领导,想必在她的开导下,他会渐渐接受这种“苦难”的事实的。现在,近乎一个月过去了,汉平和李卓兰一直都呆在那个小山沟,不知李卓文心理上的创伤恢复得怎样了?还有他远在省城的妹妹和汉国哥,尤其是汉国哥,他也是经受了突如其来的打击的,不知现在又是怎样一番心境,也不知妹妹的学习怎样?能不能适应那里的学习环境?……今天是礼拜六,没有课程教学,这一切的思索使汉平站在窗前不仅直了眼神。
这时,李卓兰还正躺在被窝里睡着懒觉,近乎两个多月的忙碌使这位市长的“千金”彻底脱胎换骨了,白净的脸膛变得黑中泛黄,匀称的身体也因饭菜不合胃口而极速单薄起来。汉平这天是悄悄起的床,他在这种情况下总希望较多的睡眠能缓解埋藏在她身体里的疲惫,使她的身体能尽快恢复起来。对于李卓兰身体所经受的这些变化,汉平是很能体察得到的。自从她与他的身体有了第一次交融后,他对她的感觉已上升到了另一种境界,那便是妻子与丈夫的,现在她已是他的妻子了,看着妻子日见消瘦下来,汉平的内心是十分不安的,但他又是有心无力的,因为这个小山沟离不开她,这里的孩子们离不开她,她是不能从这种环境里分割出去的,“也许她会渐渐地适应下来的。”汉平也只有在心中这样安慰自己了。
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汉平自以为闹出一幕非法同居的事件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但出乎他预料的是,他们这对没有被法律所承认的夫妻俩并没有引起村民们的反感和嘲讽,村民们不但不去计较他们这些过于“摩登”的行为,反而因此开玩笑说如果他们有了娃娃,村民们轮流给他们照看,汉平看得出,村民们开的这种玩笑不是带有恶意的,反而开的是那么的淳朴与自然,这不能不使汉平感到意外。汉平在感到意外的同时,不由得寻思起这其中的原因来,最后,他只能这样推论道:村民们不计较的原因也许是自己和卓兰的好心把他人感动了吧。
雪依然飘飘洒洒地笼罩着整个大地,汉平望着窗外沉思很久后终转过了身。他这时有一个急迫的问题欲和妻子商量。他走过去向被窝里的妻子打了声招呼,打招呼后他又后悔起来,他想起自己是不应该这样做的,他在思想上不是和自己约定让她保持充足而较多的睡眠么?怎好惊扰她哩?何况这个问题也没有多大和他商量的必要,不就是在这样一个下雪的日子里欲赶回家走走给陆叔打个电话问一问妹妹的情况嘛,再随便和卓文聊聊,了解一下他的近况诸如此类的问题,没多大要紧事。那么,就不必打扰她了吧。只要在自己走时给吴村长留句话在她醒来后知道自己的行踪就行。汉平这样思索一翻后望了望妻子睡意正浓的脸宠便转身向原外走去。
向吴村长说白自己的意图后,汉平立即上了路。
在风雪的伴随下,汉平黄昏时分赶回了小城。在他赶回小城所想到的第一件事,那便是给陆叔叔打电话询问妹妹的情况,可惜的是和大哥联系不上,如果能的话,他也不无不关心大哥的情况啊!
汉平走到公话后旁拿起话机拔通了陆叔叔的手机号码。这一次通话让汉平出乎意料的是,陆叔叔竟在电话里告诉他说自己在小城,现正在那套租来的房间里围着火炉烤火哩,而且旁边还有好几个人,都是他迫切想要见的。不等陆叔叔一一告诉他,汉平便迫不及待地挂断电话向古柏村口赶了去。
果不其然,当他叩响那套居室的房门后,开门的竟是妹妹。
哦,妹妹,你怎么会回来?没等汉平开口向妹妹询问,妹妹就已抢先开了口。
“二哥。这么大的雪,你怎么会回来啊?”汉丽一边高兴而惊奇地疑问着二哥,一边将二哥拉向了火炉旁。
“二哥是牵挂你才回来的。二哥那里没有通电话,本想回来在电话里和你说说话儿,没想你竟回来了。最近学习怎样?”汉平一边和妹妹搭着话,一边向火炉旁走去。他发现火炉旁这时除了陆叔叔外,还围着李卓文和林莎娜。
李卓文和林莎娜看到汉平后,也各自向他拉起话来,但汉平只是应负地搭上两句,直到他将妹妹的学习及生活方面的问题全部问了一遍并叮咛其要珍惜学习机会,好好学习,注意身体,并听陆叔叔的话后,才把心思转移到和众人的对话上。
汉平看到李卓文的神情已朗然了许多,内心不由得传来一阵欣慰,而且林莎娜的神情也透露着无比的兴奋,这使汉平不禁打趣地关心问道:“莎娜。你今天的表情可非同一般哟,天空下着雪,但从你的脸上可能看到太阳。有什么高兴事,说出来让大家也一同分享嘛。”
“我们大家已分享了。你看来是不用了。刚才想告诉你,你却只顾着你的妹妹,把我们大家冷落在了一边,现在想分享啊,太迟了。”林莎娜也打趣地故弄玄虚起来。“只不过鉴于你这种不畏风雪的精神,能从那个小山沟赶回来参加这次诗会。这份喜悦还是愿意让你分享的”。
诗会?哦,对了,明天正好是大家拟定的诗会所举行的日子,
也是诗会成立一周年富有纪念性的日子。难怪自己会冒着风雪赶回来,原来还有这么一件重要的事情在为自己所不料地默默吸引着自己,但遗憾的是,自己赶回小城时没能把卓兰带上,那样这个诗会才不会残缺,才会开得更有意义,更加完美。这不能不说也是一份喜悦,但林莎娜所故弄玄虚的那份喜悦又是什么哩?
“陆叔叔答应愿担留做‘青石’(指林莎娜主编的那份校刊)的名誉主编了。”林莎娜终于说出了这份喜悦。
“真的?是么?这可是一个大好消息啊!只要有陆叔叔帮忙,在他的名气的带动和影响下,那份‘青石’将会很快成长为一份广为关注的刊物的。”汉平由衷地感慨道。
“陆叔叔支持你们的理想,但刊物最重要的是它自身的质量,只有办出了品位,办出了风格,有了一定的消费群体,它才能长久地生存下去,如果违背了这些,既然是让国家主席担任什么名誉主编,最终也不会生存长久的……‘青石’我大概地翻阅了几本,总体看来,内容还比较单,形式还比较俗,语言还不够精,还没有形成显明的风格,可以说现在还处于成长期,就像一个人的青年时期一样,还需要吸收营养,经历凿磨;刊物是人的刊物,是由人办起来的,刊物水准的高低也同样反映了办刊人的综合素质的高低。所以你们在办刊的同时,也必须注重自我修养,自我学习,只有双管齐下,你们的刊物才能很快成长起来的。”陆子溪说完自勉地笑了。
众人听后顿时毛塞大开。面对陆叔叔的一番教诲之言,都有感而发地相互攀谈起来。这时,就连幼小的汉丽也从中悟出了道理:“学习也是这样,不管请怎样的老师,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嘛。”
汉丽的一番见解又将众人的注意力从开办杂志上吸引了过来。正当众人笑夸汉丽悟性真高,真聪明时,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
这个地方除了他们这些会员外,是很少有人介入的,这敲门的会是谁哩?难道是卓兰?不会的,她不是被汉平“丢”在那个小山沟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