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十年磨一剑(1 / 1)
张良听到赵胜的询问,不由得一愣,心中开始打量起,赵胜为何会询问这个。
张良迟疑了片刻,沉吟道,“大秦未来十年,可能至百年,不会有战乱!”
张良对大秦看的局势很明显,如今的六国余孽,躲的躲,亡的亡。
更不会有能力反秦。
更不敢反秦!
太子赵胜正准备取消徭役,想必会俘获一大批百姓的支持。
更何况,以后会继承皇位的是赵胜。
大秦在张良看来,起码能够延续几世。
毕竟未来的事,谁也说不清楚。
赵胜摇了摇头,轻笑道,“除了大秦,还有诸国蛮夷,版图更有不少远超大秦之地!”
张良听后了后一愣。
只见,赵胜继续补充道,“大秦会屹立于世界之巅!”
这便是赵胜的目标。
“西域三十六国,孔雀王朝,罗马帝国,古埃及,美洲,扶桑(岛国),棒子国…
这些都是大秦日后所要征战的。”
其中的扶桑,棒子国是赵胜绝对要讨伐的国家。
赵胜是穿越的,自然知道这两个国家是有多么的令人讨厌与愤怒。
张良听得一愣,对于赵胜所说的国家,更是感到为所未闻。
从未听说过,有这般的国家。
“大秦所需可够这般征战?”张良对此有些难以置信的询问道。
战争的泥沼一旦陷入,大秦便再也脱离不出。
赵胜朗声道,“此乃大秦从今往后,历代继承人的目标,非我族类,必诛之。
一世不够,那边两世。
直到大秦讨伐完诸国,黑水龙旗插满世界每一个角落。
张良从赵胜的身上,更是感到令人震惊的气势,恐怕日后,这些都会成真。
半响后,张良才从震惊当中缓过神来,惊叹道,“太子殿下,当真是壮志!”
话说完,赵胜向着高展吩咐道,“将张良带至咸阳,软禁十年!”
软禁十年,是赵胜对张良最仁慈的处罚,是考虑张良书写太公兵法,功过相抵。
这十年,更是磨一磨张良的性子。
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
到那时,张良还不算老。
“诺!”高展点头。
反观张良,一脸感激的看着赵胜,竟参大拜之礼,声音微微颤抖的说道,“太子仁义!”
赵胜摆了摆手,“带下去吧。”
……
高展带张良离开太子府中。
陈平缓缓走出,并到赵胜面前微微施礼,“见过太子殿下。”
“何须多礼!”赵胜满不在乎的摆了摆手。
陈平望着赵胜,沉吟道,“平心中有疑问,不知可否问之!”
赵胜听到后一愣,连声道,“先生只管问即可!”
陈平顿了顿后道,“太子殿下,怕不是对张良起了爱才之心,为何不将其收入麾下?”
陈平看来,太子赵胜的目标竟然这般远大。
熟读太公兵法的张良,绝对会有大用。
谋圣张良,这个名号可不是虚名,是有着真才实干的。
赵胜摇了摇头,一脸严肃的说道,“平,你可知张良之罪,派沧海君刺杀于我,张良更是反秦之心强烈!”
“这种人,岂能留置!”
“非也!”
陈平似乎看破其中门道,向着赵胜娓娓道来,“既然张良这般重罪,刚捕获张良时,便可将其斩杀,但是太子殿下并没有这般做。
便知太子殿下是爱惜张良之才华,并不打算将其立即杀死。
至于软禁十年,恐怕只是太子殿下是想磨一磨张良的性子。”
赵胜轻笑一声,“先生都以看出,又何必过问呢!”
在结束这个话题后。
陈平向着赵胜提醒道,“叔孙通最近可是遇上了个麻烦!”
叔孙通曾登门找过赵胜,但是那时的赵胜携高展去了云阳国狱。
不过又赶上了赵胜的婚事。
叔孙通便将此事耽搁,暂时未告知太子赵胜。
“是何麻烦?”赵胜一脸惊诧之色,从九原郡凯旋,未曾见到叔孙通的身影。
陈平摇了摇头,并向着赵胜继续沉声道,“恐怕还需太子殿下与叔孙通见面后,当面询问叔孙通吧!”
赵胜点了点头,便带上同行的虞子期,去往咸阳。
叔孙通从赵胜府中搬出,便衣食住行,住在学馆内。
恐怕所遇到的麻烦,也与置办学馆有关。
咸阳,大秦学馆内。
就在方才,孔鲋再一次携儒生登门学馆,以圣人所语,美曰其名,建立一个仁义的大秦盛世。
学馆内的学生,应当学习儒学。
以儒学作为主修课。
孔鲋之所以据理力争,深明学府所培育的乃是大秦孩童。
这些可都是祖国的花朵。
在孔鲋看来,让他们从小学习仁义的儒学,不仅能够建立一个仁世,还能让儒家作为第一大家!
只不过,集结叔孙通与淳于越,等众多博士,在论辩上,又岂会是孔鲋的对手。
叔孙通好不容易将孔鲋等人请走,叔孙通都对此感到一阵的头疼,倘若不能说服孔鲋,以孔鲋之影响力,不少儒生会纷纷抗议学府之建设。
为了学府的开设,叔孙通更是几次与师傅孔鲋论辩。
在这个重师的时代,叔孙通被不少儒生暗自戳脊梁骨。
叔孙通为此脱发明志,其中的头发,眉毛都被叔孙通给减掉,这是叔孙通对自己顶撞师长的惩罚。
哪怕是做到这个地步,叔孙通更是要咬牙坚持,心中坚定,决不能辜负太子之期望。
就在叔孙通感到愁眉不展时,学馆门口,传来马儿的嘶鸣声!
只见,韩生一眼便看见从马背上下来的赵胜,轻拍了拍叔孙通的肩膀,欣喜道,“是太子殿下来了!”
赵胜推开学馆内的大门,一眼便看见叔孙通等人的身影。
并未有他人,学馆倘若正常开设,岂会连个孩童的身影都未曾见到。
看来,学馆是出什么事了。
赵胜在看到叔孙通的造型,皱了皱眉头,怒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叔孙通身上的毛发近乎都被减掉了。
这在秦朝,正常被剪掉头发,是因为犯了秦朝律法,受到髡刑!
只是,眼下,何人敢让叔孙通受此髡刑。
在咸阳城内,倘若出现个受髡刑之人,那就如过街一般,人人喊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