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挂名尚书(1 / 1)
显然,马括和黄九兰还没有找到相处的方式,依然处于磨合期。
在之前,他们聚少离多,后来又是长途跋涉的大迁徙,忙碌之中只有相互照料,并没有爆发什么冲突。
俗话说:人闲是非多。
只有闲着没事的人,才有时间和精力去搞些有的没的。
……
早起的马括,神清气爽。
跟罗杰夫和东方朔汇合了以后,三人就上朝去了。
“师兄,不知我们能不能上书?”
马括昨夜想了想野人的问题,觉得还是能和刘彻那里要一个答案是最好了。
然而,马括并不了解这个时代的办事流程。
总不能跟后世一样,直接去敲领导办公室的门吧。
想来想去,马括觉得“上书”应该是比较靠谱的事。
东方朔道:“你们都是六百石的官员,当然可以上书。
可是有什么事要说?师兄我也可以代为转达。”
东方朔乃是天子近臣,传个话不在话下。
马括想了想,道:“还是我们自己上书吧。应该通过什么渠道上书呢?”
有东方朔传话,固然是好事。
可是这种事,还是亲力亲为比较好,是以马括拒绝了东方朔的好意。
不过马括的问话,确实逗乐了东方朔。
“小罗不就是尚书嘛?”
马括不禁侧目,看着罗杰夫,罗杰夫则是摆出了一副趾高气昂的欠揍模样。
马括道:“位高权重啊你!”
任命刚下来的时候,马括确实想过尚书和后世的丞相一样。
可这时候,尚书只是跟他平级,一个六百石的令丞,地位还要在少府之下,还以为这时候的尚书跟后世的尚书不同呢。
没想到这个尚书真的有这么重要!
殊不知,从古至今,除了那几个位于顶端的高官,和封疆大吏之外,官职从来都是看实权大小,而不是俸禄高低。
明朝的太监们,之所以权力那么大,并不在于他们级别有多高,而在于他们手握批改奏章的权力。
当然,这个权力是来自于皇帝。
他们是代表皇帝在批改奏章。
同理,少府是皇帝的私人大管家,那么尚书也就理所应当的成了给皇帝管理奏章的官职。
正常的奏章,依然可以通过丞相,御史大夫的渠道往上递送,最终汇总到少府尚书这里。
但是如果可以直接通过少府尚书递送奏折,又何必去绕那么大一个圈子呢。
马括不禁感慨道:“真实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小罗,你日后可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九千岁了!”
罗杰夫没好气地唾骂了句:“滚……”
“九千岁”,可不是什么好词。
东方朔不明就里,道:“这些话私底下说说便好,小心隔墙有耳,被别人听了去。”
马括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赶紧朝四周看了看有没有人。
古代的言论可远没有后世自由。
在后世,自己关住门随便说什么都无所谓,只要不去公共场合造谣诽谤,不在网络上乱发言论就行。
可是在古代不同,哪怕是自己在家说乱七八糟的悄悄话,被有心人人听去了,就是大罪。
收起了戏谑的心思,几人入了宫。
东方朔去了刘彻的暖阁,马括和罗杰夫去了少府。
进了少府,点了卯,两人无所事事。
虽说给了官职,但是还没正式开始工作。
“马括,罗杰夫,你们过来一下。”桑弘羊唤了一声。
马括和罗杰夫跟了过去。
“陛下专门吩咐过,你们二人先给我当着副手。至于考工和尚书的工作,暂时有人在负责。”桑弘羊算是解释了马括,罗杰夫为什么无所事事的原因。
马括心想:“不给分配任务最好,免得沉沦在无数的琐事之中耗费生命。”
少府里面,绝大多数岗位都没什么前提,不如丞相府或者御史台,可以出政绩。
并且,在少府之中也无法发展自己的势力。
少府里面的人,大多数都是只知道默默干活的人,吴东洲这样心思活泛的是少数。
吴东洲,马括又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