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夫妻房事(1 / 1)
九书记走后,小杨家的开始给尹懋倒水洗脸。,尹懋十分不愿意,但他看德志没有走的意思,加上自己也懒得走路,只要就范,说声:“谢谢!”就开始洗了。
接着,小杨家的又给德志倒热水洗脸洗脚,德志说:“不要麻烦你了,我自己来。”
但说归说,真正轮到德志去做,还真不习惯,哪个毛巾是洗脸的,哪个是洗脚的,都分不清,毕竟在人家家里,做什么事都不方便。
毛巾基本是看不出本色了,可能和房间里常年累月烤火有关,这间木屋如果把烟雾排到外面去就好了。他们没有这个习惯,就是把烟雾放在家里到处缭绕,习惯了这种被动呛的滋味,这种感觉是家的感觉。对德志来说是一种折磨。
德志不是蜗牛,可以背着房子到处旅游,这种忍耐还是有必要持续下去的。忍耐,只要体会主人的一片热心就行。小杨家的很少说话,把滚烫滚烫的洗脚水端到德志面前时,德志就感到特别温暖,他们觉得给客人端洗脚水是对客人最好的尊重。
晚上吃了又辣又香的火锅骨头汤,又品尝了当地农家小炒,德志真的佩服他们住在这里竟然怡然自得,不会有竞争,没有任何压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真是不错的选择。一家人在一起,不贪恋城市的繁华,是多么好的选择。
洗完了脸和脚,德志并不想此时就上床睡觉,德志已经养成晚睡的习惯,一时半会也改不了。
小杨的儿子小小杨早已睡着,这小家伙白天闹人,一刻也不闲着,总是让人不得安生。小杨脾气好,小杨的爸爸老杨脾气更好,总是乐此不疲地哄着小小杨开心。老人因为孙子的搅扰,变得更加年轻,除了在九书记面前表现得像个顺民以外,在背着书记的时候,在他的孙子面前,他自己倒像个孙子,怎么玩都不觉得厌烦。
小小杨在隔壁的房间里,和小杨夫妻在一起睡,白天不愿意和小杨妻子在一起,到了晚上就开始黏着她了,习惯了睡在他妈妈的怀里,早忘了白天里被他妈妈痛打的经历。
德志和尹懋不在一个房间住,尹懋住在偏房,底下是牛栏,牛栏旁边是猪圈,再过去是厕所,这也是德志上厕所的时候,才发现的,原来侗族人喜欢这样,将房屋设计得比较合理。人在上,牲畜在下,严格区分。
德志突发奇想,既然厕所就在尹懋所住房屋的下面,只要将卧室的木地板挖个洞,不就可以直接解决了吗?何必要从楼上绕了一大圈,最后才到厕所,那多麻烦啊!这个想法,萦绕在德志的头脑中,不好意思问。
木头做的房子是德志的最爱,这是小杨家,如果能说服妻子在山里买一幢木房子,那是多么好的事情!要考虑到孩子,孩子将来要上学,该受的教育让孩子接受,到以后看孩子如何选择。
作为老人,住在寂静的山中,的确是非常好的。考虑到养家糊口的责任,德志不得不想办法克服自己的**,只能暂时在这个机构混着,看以后有没有什么发展。
山中本来很安静,到了晚上更是安静,小木屋的任何一点动作,都听得很清楚。在才来这里的时候,德志发现了家里有两只黄猫,有了猫,老鼠自然会逃走。
山里人养的猫和城里的猫不同。山里的猫要靠抓老鼠才有的吃,城里的却不用,有专门的猫食。久而久之,城里的猫见了老鼠就怕,变得不是猫了,而是懒猫或者宠物猫,只能玩玩或者观赏,不能用来抓老鼠。山里的猫要生存,出门就要爬山,因此变得矫捷,身手不错,家里没有哪个老鼠敢来挑战,故,小杨家听不到老鼠的吱吱声,只有老牛在牛栏里反刍的声音。
夜深人静的时候,隔壁传来的声音的确勾人心魄,那是小杨俩口行**的声音,德志借着昏黄的灯光看书到深夜,那边的声音渐渐没有,惟独那小小杨做梦的惊叫声和哭啼声,然后是给小家伙把尿的声音,然后,一切都归于沉寂。德志渐渐困乏,眼皮也变得沉重,有了尿意,他下了楼,摸着墙壁上的拉线开关,一拉,院子和走廊都亮了起来。
德志发现两位老人在堂屋的另一边偏房里住,那是泥巴垒成的房屋,这边是完全的木头搭建的房子,父母爱儿女,可见一斑。老人还没睡,房间里没开灯,可能是节约电,但听得到他们说话的声音。
德志下了楼,到了牛栏,过了猪栏,拉开电灯,厕所里的灯亮了。所谓的厕所,也非常简陋,便坑上盖了有木柄的板子,将其拿开就可以使用。厕所收拾得很干净。旁边放着卫生纸。
德志上完厕所,竟然非常羡慕起这样的家庭起来,如果能和家人团圆有多好啊!免得在外地,饮尽许多孤独。
上完厕所,德志将灯关了,走完猪栏、牛栏,走过了走廊,上了青石板垒砌成的台阶,这样的台阶大概有上百年了吧,石头已经被磨得如同镜子。
再将外面的电灯关掉,德志回到自己的房间,这一点还比较好,德志在晚间记得曾经走过的路,没有摸错房间。
小杨夫妻和孩子住的房间里传出鼾声,不知是谁发出的,可能刚才都很疲累,孩子也睡得香甜了,于是便肆无忌惮地打起鼾来。
这个难不倒德志,德志早已经受过类似的折磨,好歹尹懋鼾声第一响,习惯了就好,如果尹懋不打鼾,倒还让人担心不已。小杨的鼾声或者他妻子的鼾声,隔着木板,经过木板一挡,传过来已经减少不少威力,到达德志耳中已经不算什么。
德志睡觉前有默想的习惯。
明显地,写日记在这样的灯光下肯定伤眼睛,又不好意思让小杨更换灯泡,也许他家里根本没有更亮的灯泡,看得出来,小杨没有阅读的习惯,孩子还小,更不用台灯或者帮助阅读的灯具。
没有记日记,只有记在脑袋里,回到宿舍再补记了,在这样的人家里住,很有家的温馨,但也有诸多不便。懒得想多了,明天还有许多事要做,想多了影响睡眠。
院子里的鸡叫和小鸟的交替歌唱让德志从梦中醒来,一抹阳光从窗户外面射进来,照亮了整个小屋。
德志起床,小杨家的正在生火,看得出来,她是一位很勤奋的媳妇,老人怕冷,早晨起来先生火,让老人感到舒适,这是做媳妇的本分。
然后开始喂猪、喂牛,鸡不用喂,到了日落西山是时候再喂,白天尽量让它们自己找吃的,山里的虫子特别多,吃了虫子的鸡,下的蛋更好吃。有些比较笨的鸡,到傍晚时没吃饱,主人再给它们包谷吃。
公鸡和母鸡在院子里追逐打闹,非常热闹。小杨家的看见德志从房间里出来,连忙问道:“怎么样?昨晚睡得好吗?”
德志吓一跳,小杨家的不爱说话,一早晨对德志说话,德志感到有些意外,连忙回答说:“还好,还好!”
小杨家的说:“我去给你打洗脸水吧。”
“不用,不用,我还要上厕所呢。”德志说着,就下了青石板的台阶,到厕所去了。
上完厕所,火坑已经燃起大火,火舌舔着黑色的水壶,水壶冒出白乎乎的热汽。小杨家的看见德志,赶紧将热水倒在脸盆里,拿来了昨晚德志用过的毛巾,原来并非是全棉的毛巾,德志昨晚没看清,今天早晨才发现了这个问题。
毛巾若是纯棉的,一个是贵,再一个不经用,而带点化纤的比较结实,又比较便宜,他们喜欢。因他们勤俭节约惯了的,一时两时还认识不到化纤的缺陷。
这个不能求全责备了,连德志的同事,金莲也喜欢用化纤的东西,除了毛巾,还有内裤,不知道穿那化纤的内裤,那个地方会不会发痒,德志是不用的,即便再穷,也不能让**部位受苦。作为男人就这样,作为女人更应该对自己狠一点。
故,德志觉得许多妇科病都和不干净的内裤有关系,当然,女人的男人不讲卫生,抑或女人本身不讲卫生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德志练就了喜怒不形于色的本事,对小杨家的递过来的毛巾和脸盆,看着热气腾腾的水汽,德志豁出去了,还是用了那化纤的毛巾。
洗完脸,德志用自带的茶杯当漱口的口杯,刷了牙,突然发现小杨不在,于是问小杨家的:“小杨哪里去了?”
“哦,他一大早就出去通知村民,不是今天要开会吗?九书记也要来。”小杨家的说。
正说着话,九书记上来了,他看到德志,说:“姚先生,早啊!”
“九书记早!”德志赶紧打了招呼。
小杨家的给九书记让座,沏茶,忙得团团转。她问:“九书记,您吃饭了吗?”
“没有,一大早就起床了,我伙计还没起床,没有弄饭给我吃。”九书记说。
德志清楚,他的伙计就是他的老伴儿。是啊,从他家走到这里来,按照九书记的行走速度,起码需要一个小时,按照德志他们的速度,走上来恐怕要两个小时。且在两个小时内走上来,肯定要汗流浃背。
“咦,奇怪了,尹先生呢?”九书记问道。
“他应该起床了,他每次起得比我早。”德志说。
“是啊,尹先生去散步去了。”小杨家的说。
“这倒是个好主意。每天起早散步,对身体有益处,姚先生怎么没去啊?”九书记问。
“我没那个习惯。”德志说着,抬头一看,尹懋站在了他们面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