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天不负我(1 / 1)

加入书签

现在我们开始想到,吴和平看到一个小小的拉环,就想到了这里有地雷的情形。他不是空穴来风瞎蒙瞎撞,因为那个来路不明的拉环引起了他的怀疑。因为准备实用的地雷,只有把环抽出后,他才处于待发状态。

现在,要解决地雷不爆炸,还得从这个环上做文章。

探雷时,不仅要有探雷器,还必需少不了探雷针。

现在找到地雷了,应该怎么办,而且这是一颗待发的,一个不小心就会引起爆的地雷,如果处理不当,必是人死人伤。谁敢玩的起。

刘佳桐踩着地雷不敢动,专等着吴和平来处理。

吴和平扒拉开地雷周边土层后,地雷的上半部全都露了出来了。那是一颗72式的压发雷,引信被刘佳桐一只脚死死踩着,只要他挪开,或倾斜,引信就会失去平衡,而后,撞针便被激活,碰撞的结果就是爆炸。

吴和平把手伸下去,双眼紧盯着地雷,一边动作一边嘱咐着刘佳桐静止不要动。此时地雷一旦炸了,吴和平定会当场牺牲,刘佳桐可能会搭上一只脚或半条腿。

这样的严重情况,吴和平一点不敢怠慢,他还是担心刘佳桐会撑不了多久,万一身体摇晃,危险依然会出现,所以,他必须加快速度。

怎么排雷,也像电影中的镜头那样,把鞋底割开,用刀子压住,然后让踩着的人轻轻挪开。那压着的人怎么办,如何离开?这是电影《集结号》里的场景。还是找一块大石头,压在上面,让石头去替换出人的压力,顶着地雷不爆炸?这是搞笑小品里的镜头。这种方法,真的能不让危险发生吗?

昨天,看了广西中国排雷部队的真实排雷技法,证明以上的两种都是不可信的,只能是电影电视的表演,真实情况那是不可能。照那个做法,谁都别想跑。那接下来,吴和平现场又该怎么办?

只见吴和平从身上找出一根细细的铁针,准备采用。

因为他们不是探雷部队,哪里又提前准备好探雷针呢!吴和平没有,不光是他没有,现场所有人都没有那玩艺,那是只有专业兵种才可配发的。

但吴和平懂得这个原理,也就是说如何埋雷,如何排雷,这些知识离不开对地雷的了解。

吴和平还知道,只要地雷撞针不被击活,不去碰到那点火的部位,它就不会响。可现在,地雷是被激火的,不阻止撞针移动,那就得是那个丢掉的插销被找回,重新插进去,但这又怎么可能。现在,吴和平手里只有一个环,销子早不知哪去了,怎么办。他是想到了身上的微章,那上面不是有尖锐的针吗?这是他临时想出的办法。

随后,吴和平把自做的针状物拿在手里,指挥着刘佳桐,轻轻抬脚,然后小心地把针插进销孔,别住了撞针,从而让地雷恢复到安全状态。

等吴和平做完这一切时,刘佳桐的头上已开始落下大片的汗洙,正在向下掉呢!有几滴已经落在了吴和平脸上和手上。

吴和平顾不得抬头去看,他还以为天上下起了雨。此后再看时,天上却是晌晴的天,哪来的雨,这才知道是刘佳桐脸上落下来的汗水。

吴和平安慰道,“好了,可以抬脚了。”

但刘佳桐不敢,唯恐他的脚一挪,地雷就会爆炸一样。

“不行,不行,我不敢。”说话声音带着哆嗦。

“放心吧!已经处理好了。”

“我不敢。”刘佳桐还是害怕。

“有什么不敢的。”吴和平抬手在刘佳桐腿上击了一下。

刘佳桐腿疼,随后不自觉地抽回脚,“唉哟”叫了一声。紧跟着脚也离开地面。

他的脚挪开了,地雷并没爆炸,吴和平也没离开,而是用手把那颗雷给挖了出来。

虽然说,这颗地雷不是真的地雷,即使爆炸也不会伤人。但他是仿真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从实战出发,只要是爆炸了,现场人员就得被判定是死或伤。

然而,在吴和平处理这颗雷的过程中,现场的所有人都投入了真正的战场环境中,没有人再会想到这是一场演习,不会死人的。他们都仿佛亲临枪林弹雨中。

吴和平更是如此,他的大脑除了眼前的地雷外,所有的全东西都抛向一边,只知道万一地雷爆炸,他和刘佳桐都可能会死在这。

当吴和平手里抓着那颗没有爆炸的地雷从地上站起来后,现场的人才清醒过来,他们知道吴和平完成了一个危险课目。此时,他们安全了。

众人开始围了过来。

李新还是有些不放心,问吴和平,“怎么样,安全了吗?”

“安全了,扔到地上他也不会响。”吴和平满有把握地说。

“这特战大队也忒损点了吧!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还用这个。”刘佳桐对于踩中地雷有点不服气,便拿现代的和平守则来批评。

“怪不得人家。”李新说,“这是战争,国际公约上又没说不让用,万一在真的战争到来时,我们碰到的对手就使用这些下三烂的手段,到那时我们怎么办。那时你会对他们说,你们这样做不公平,不人道,不允许使用地雷?”

众人笑。

李新接着说,“以后都要加点小心,这只是个提醒,没准在什么时候,他们会给你个化学武器尝尝。”

李新说的没错。对于有些国家而言,战争只是一个手段,胜利才是他们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凡是能用的战术会达到其极,也就是说,什么管用,他们就会使用什么,管你什么人道不人道。

就拿抗日战争时期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来说,他们用的这些还少吗!那一件不是残忍至及。

现在是和平时期,谁又敢说,在未来,一旦冲突事件发生,两国战端再起,这样缺德的事情不会发生呢!

还是那句话,“忘战必危”现在有点危险,就多了个提醒,也能让你多学一点本事,总要比临时抱佛脚,什么都不会要强的多。

地雷的事解决了,也等于又给战士们上了一课。

别以为这是一场演习,跟玩过家家似的,跑一圈,听几声枪响就算完事了。不行,怎么也得让你亲临战场,亲临其境,明白什么叫与死神擦肩而过。这才是军队的真正改革。

这时,远处开来一辆解放车,他还没到跟前,便把天空搅的跟下土一样,漫天都是灰蒙蒙的。

李新对陆野说,“好了,接你的车来了,回去休息吧!”

不用说,大伙都明白这是一辆收容车,是专门来收集那些战场上“牺牲”的战士。因为他们不能再参加战斗,接下来的目标就是营房,回去该睡觉则睡觉,吃饱喝足什么事都不用管。

可陆野心有不甘心,这是一次多好的实战机会,刚一开打便没了资格,只能做一名旁观者,看着别人释放精彩他着争啊!

李新与特战大队一样,不想让别人知道他们的行踪,所以在收容车还没到来之前,带着这些队员离开了。

他们走到一道山弯处,还能看到陆野依然在不舍地望着他们。

没办法,谁让你死了,以后的战士就没办法带你玩了。李新这么想,吴和平也是这么想。

经此一险后,李新大约猜出了特战大队要去的地方,对吴和平说,给团里发电,告诉他们,特战大队可能已经到了城边。

李新猜的没错,佟雷的战术就是打击精确目标,破坏重点设施,让城市瘫痪,军队无再战之力,或者说把红军牵制在一定地域内,先在战役层次上赢得主动,不让红军有还手之力,这就是蓝军此次演习的真正目的。

本来嘛!一支不到千人的作战部队,与一个甲种师对抗,还想要把这个师全部吃掉,从理论上讲,这根本就不可能,但打败它还是能做到的,因为他失去了作战能力,没有战斗功能,目的就达到了。那,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各个击破。

而此时,佟雷这支深入敌后的部队,他的作战功能就是这个。

佟雷带这支小队离开高地后,隐藏到了一个破旧窑洞内。他们继续在这里研究战术。

虽说在出发前,他们也曾把红军的防御地带逐个地进行过针对性地判断,但到了现场就不是那么回事。

红军那是一支部队,不是筑在原地上的水泥工事,一动不动地等着你炮火来轰。打个比方说,他们会主动出击,会在某一个重要节点上安排人手,不断地进行着阻击和防御,会把诸葛亮的“八卦镇”摆出来,以变换的招式时时打你个措手不及。

比如说,曾经在半路杀出的路野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如果不是佟雷处理得当,他们这支小队早就毁在了红军的炮火之下。

越往前走,越接近红军的腹地,谁知道在某一个地点又会受到什么样的阻击呢!不可不慎重。

佟雷让人摊开地图,和几个小组长仔细分析研究他们要攻击的第一个目标。

钟辉指着上面的水库标志说,“不如就先攻他。”

佟雷仔细掂量着,用标尺测量着水库距城的距离。心中暗自私忖着钟辉的提法。钟辉说的没错,如果断掉了水源,一个城市如何能坚持的下去,而且,打掉这样的目标,对他们这支特战小队来说还真是一个长项。即使水库上面有人守着他们也不怕,能有多少人,一个排有可能,最多一个连,那又能怎么样呢!

一个步兵连想要对抗他们这20人的特种兵,怎么可能呢!因此说,拿下他不会费什么力气。

说起这个水库还真有些历史,在解放战争中,他也曾发生过不大不小的一点动静,甚至在战争使上还提了那么一笔。

我们不说他是哪个城市,就叫他X城吧!

当我人民解放军挺进大西北,准备解放这座城时,最先就是用他开的刀。由于这座城池过于坚固,站在城墙上视野又好,对于周边的旷野可课是一览无余,不管解放军从哪一个方向向他发起进攻,敌人都能看的很清楚,都会被纳入的视野中。

如果照这样攻进去,那得牺牲多少战士。而且,当时我军的重武器又不多,即使有大炮,也不敢向城里猛轰。因为,城里不仅有守敌,还有老百姓。炮弹可是不长眼的,哪管你是军人还是百姓,落在哪,哪就是房倒屋蹋,不死人,是不可能的。

因此,最后,解放军指战员就确立了打这个目标点的决心,先拿下这座水库,造成城里守敌的恐慌,而后,趁机发起攻击。或者以不战而倔人之兵为上之上策,最后夺取全城的胜利。

其结果就是这个。

不知佟雷等人读没读过这段历史,如果他们了解了,可能就知道这个战利。

就在此时,吴和平想到了。

他不愧为军人之家出来的士兵。他不仅爱看书,到了某一个地区后,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