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锦价,霸道的蜀锦(1 / 1)
伴随着一身尖细的“吁”声,那名年轻的小宦官便拉住马的缰绳,马车便在一间人流量比较多的绸缎庄前停好,“哒—哒—哒”的马蹄声逐渐消失…………………………
王沈等人进入店中询问了的具体价钱,约莫是一寸蜀锦便可以换一寸金,这个他们在先前便是有所耳闻,觉得店中管事给出的价格也挺公道的,价格谈好了之后,
便让店中管事叫几个人去将那八十匹精美的蜀锦搬到店中柜台上清点,结算价格,这可是天子府库中的蜀锦,质量自然是上乘的,价值亦是挺“霸道”的,是流通天下诸国的硬通货。
蜀锦是我国的四大名锦,其历史源远流长,对我国乃至亚洲,世界的丝织业都有这巨大的影响。
蜀锦于上古时期,兴于春秋战国时,盛于时期,锦官城、锦江等名号皆是因蜀锦。蜀锦在秦汉时期最为兴盛,兴盛到足“霸道“一词来形容,在蜀汉时更是甚于从前。
说蜀锦的价值,咱们就得先说说个“锦”字,“锦”等于“金”加“帛”,“帛”是丝织品的总称,而这个金字旁就足以突显出“锦”这种丝织品的价值,就算是在后世手工蜀锦的价值亦是非凡。
《释名》有云:“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其制字从帛与金也。”
《史记》中记载了秦惠文王时期司马错对蜀地的一段评价:“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蜀地偏居一隅,在张仪眼中是蛮夷之地,司马错为何会认为蜀地藏着巨大的财富呢?
一方面原因在于蜀地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另一方面就跟这蜀锦有很大关系。
《史记》中多次提到了“蜀布”的交易,蜀布指的就是蜀锦。正是因为蜀锦的交易,为蜀地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价值,而司马错看中的就是这一点。
《蜀都赋》称,蜀地“黄润细布,一筒数金“,要知道,在十九世纪以前,几千年的历史中全球黄金总产量不过万吨,一桶顶级蜀锦就要数金,足以见其价值之高。
《蜀都赋》中便有一段专门描述蜀锦的制作及价格的:“亚以少城,接乎其西。市廛所会,万商之渊。列隧百重,罗肆巨千。贿货山积,纤丽星繁。都人士女,袨服靓妆。贾贸墆鬻,舛错纵横。异物崛诡,奇于八方。布有橦华,麫有桄榔。邛杖传节于大夏之邑,蒟酱流味于番禺之乡。舆辇杂沓,冠带混并。累毂叠迹,叛衍相倾。喧哗鼎沸,则哤聒宇宙;嚣尘张天,则埃壒曜灵。阛阓之里,伎巧之家。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贝锦斐成,濯色江波。黄润比筒,籯金所过。”
到了蜀汉时期,蜀锦作为珍稀而昂贵的丝织品,朝廷经常用它去交换北方的战马和其他军需物资。
虽然具体交换价值咱们不得而知,但是能在乱世三国中用来交换战马和军需物资,蜀锦的价值绝对不容小觑。
诸葛亮在军令《言锦教》中有这样两句话:“决敌之资,惟仰锦耳“、“军中之需,全藉于锦”。
这又是个什么概念呢?刘备入蜀时自带兵马约三万,后兼并刘璋兵力约五万,兼并汉中兵力约三万,荆州留守军队约五万,鼎盛时期蜀汉大约有十五六万的军队,这些兵马开销支出的大部分都要仰仗蜀锦,这样算下来“寸锦寸金“的说法不为过吧?
秦汉时期的服装制度大体相似,官员和上层社会所穿着的多是宽袖长袍,而普通百姓和贫穷人家只能穿短衣长裤。
服装制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裁衣的用料,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有一块上好的布料,你会把它裁成碎片制作短衣吗?
当然不会,上好的料子自然是浪费越少越好。当然了,以蜀锦的价格来说,平常百姓也是绝对用不起的,所以它也就逐渐成了秦汉时期上层社会的专属象征。
《后汉书·舆服志》载:“自二千石夫人以上至皇后,皆以蚕衣为朝服“,汉朝时期的什么官员享受两千石待遇呢?最低也要是郡太守别的官员,放到现在,就相当于高官官员。
只有高官以上的官员家属才能穿戴蚕衣。而蜀锦作为秦汉时期蚕衣中的佼佼者,能够穿戴它的人级别需要更高。普通百姓只能是望“锦”兴叹,早在战国时便开辟了专门交易蜀锦的“蜀身毒道”,
早在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以前,西南地区的先民们就已打通了一条从四川至印度一带的贸易通道,这就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前身“蜀身毒道”。
《汉书·张骞传》记录了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回国后跟汉武帝说的一句话:
“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
大夏国的蜀布正是从身毒(印度)过去的,而印度的蜀布呢?
据印度古梵文文献描述,很早以前的印度教大神就都十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