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孝敬父母(1 / 1)

加入书签

第四个月,结束了,李晓龙从财务部会计那领到了10张大红钱,崭新崭新的,差点弄花了他的眼睛,哦!从来没有看到这么多钱了,最多的一次,是开学那天,临走时母亲偷偷塞给他600元钱,眼圈红红的,对他说了一句:“咱是穷人家,没多少钱,这是娘的心意,你一定要把它收好,到大学可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参加工作了,咱家就出头了。book.网”

“娘!”李晓龙紧紧握着娘的手,看着6张皱巴巴的大红钱,激动地流泪了,家里哪有这么多钱啊!一定是昨天母亲去卖的血,还有,把家里那头还是伢子的猪卖了,才凑成的。

不,我一定要把这些钱去孝敬父母,李晓龙想到这里,激动起来,因为穷人家的孩子,很早就知道:百善孝为先。父母为自己付出的太多了。

机会终于来了,李晓龙的心激动起来,终于可以回家看望父母了。

五一节来了,刚好拿了两个月的工资,再加上李晓龙每天住着那地下室的小格子间,是每月100多元的那种,很省钱的,同时,我们的主人公李晓龙每天吃的是咸菜萝卜和馒头,这样吃的住的两方面省了不少钱,能够返家看父母了。

这个五一,公司开了天恩地放了一次长假。这在这个效益很好的公司是很难得的。

所以,李晓龙兴冲冲地去商场转悠,买什么孝敬双亲呢?补品,不合适,因为父母讨厌那玩意,就那么点真有营养吗?价格还死贵。我们乡里人命没那么金贵。衣服,也不合适,因为父母习惯了穿粗布衣服,如果弄个城里流行的服饰,父母可受不了,说穿的洋里洋气的,像个外国人。我们庄稼人,哪能跟人家外国人比。

哦!对了,家里不是有一台14寸的小黑白电视吗?那电视从我小时候起一直用到现在也没有更换,人家都换成彩电了。可父母就是不愿换,说彩电价格贵不说,还是个电老虎,本来我们村就缺电,如果整个那玩意回,这不是浪费么?

是的,该换换了。即使是浪费电,我也要换啊!那时是我正读书,家里经济拮据,所以父母是那样说,现在我挣钱了,完全有能力给您们二老买新彩电。

说完,就在商场精挑细选地买了一个低档彩电,是什么牌子的记不清了,反正能放出图像来,带闪的。

如果买贵了,一方面自己的钱不够,另一方面家里也会责问。

对,就买这样的款式彩电最合适。

于是,李晓龙抱着彩电回家了,搭上了去老家的火车。

李晓龙抱着个大彩电进了村口,一群孩子嚷着说:“噢!晓龙哥回来喽!晓龙哥抱着彩电回来喽!”

一群孩子一边嚷着一边簇拥着李晓龙,回到家里。

村里的村民听到孩子们的这一嚷,也都纷纷地来到晓龙家门口。

晓龙的父母听到了嚷嚷声,母亲搀扶着生病的父亲,从内屋里走出来,只见晓龙搬着一个大箱子,一看是儿子回来了,高兴地说:“龙儿,是你吗?”

晓龙放下箱子,握着父母的手,说:“娘,父亲,儿回来看您们了!”

邻居张大婶说:“哟!晓龙有出息了!买了这么个大彩电回来了!快点拿出来给我们看看,让我们饱饱眼福!”

大伙一听,特别是孩子们,也跟着叫嚷说:“晓龙哥,晓龙哥,给我们看看!”

晓龙打开箱子,把电视放在桌子上,把天线和电源线插上了,用遥控器打开电视,只听村民和孩子们都叫嚷说:“出来了!出来了!彩色的真好看!图像也清晰!”

这时大伙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只听一个声音说:“哟!怎么有这么大的彩电,这是多少寸的啊?是村里最大的一台彩电了!”众人一看,是快嘴刘二婆在说。

“还是晓龙父母有远见,花几万元供应儿子上大学!值啊!”众人一看,是杨大伯在说话。

“你们真有福气,养了这么有出息又孝顺的儿子啊!这是我们村的骄傲!”大家循声望去,是村里的张支书在对晓龙父母说话。

这时电视里正在放热播的电视剧,非常精彩,大家看得可高兴了!由于人多嘴杂,大家要求把电视音量开的大大的,李晓龙看着朴实的村民,也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父亲在母亲的搀扶下回房休息了,刚躺下不久,就听到堂屋里嚷嚷声,而且,这嚷嚷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嘈杂,因为这样精彩的电视剧,大家边看边高声议论,所以,大伙的吵嚷声搞得父亲有些不安宁。母亲见状,出来对晓龙说:“把电视放小点声音,叫他们也小点声音,你父亲身体有些不舒服,他需要静一下!”

母亲说完,就进去照顾父亲了,晓龙就把电视音量用遥控器调小了些,并充满歉意地说:“请大家小点声音,我父亲身体有些不舒服,怕吵!”

听到晓龙的话,大伙很理解的,并自觉的把声音放小了些,这时只听见村里人称泼辣婆娘王大婶说:“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儿子从城里买了个破电视回了吗?什么身体不舒服,不就是不想让我们看吗?”这时,晓龙笑着说:“王大婶,我父亲不是这个意思,你不要误会了!”

王大婶一脸的不屑,轻蔑地说:“我才没有误会呢!上过大学有什么了不起的,在城里有个工作,买个电视回来,有啥了不得的?将来我的儿子会比你更有出息,更了不得,你走着瞧!哼!”

邻居张大婶和刘二婆把王大婶劝回去了,这时,张支书说:“大伙回去吧!晓龙也累了,让他好好休息吧!明天再来看!”

于是村民都散伙了,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父亲由于腰痛哮喘,仍不能下地干活。

“家里的地瓜要松松土了,不然长不出好地瓜来!”父亲叹了口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