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花云的遗憾上(1 / 1)
第295章 花云的遗憾上
花云在你的这一支队伍的到来,给予了朱元璋极大的助力。
他不但是在朱元璋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将朱元璋从无人可以依靠的窘境中给解脱了出来。更为重要的则是他这700人的队伍,给予了朱元璋在这乱世称霸的一场入场券。
后来正是以这700人为核心班底,朱元璋在返回濠州城之后,才得以在他的老上司郭子兴的军中,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一方派系。
可以说要是没有花云带着他的手下来归附于朱元璋的话,那么朱元璋在郭子兴的军中,混到死也不过是一个比较靠谱的普通将领罢了。
题后面哪怕有着马皇后的鼎立支持,也绝计不可能获得像如今他在郭子兴心中的那般地位。
换句话说,要是没有花云这700人给他助力的话,那么哪怕当年的马皇后,对于朱元璋再多么的钟情,她的义父郭子兴也居然不会同意,这样一门对于他来说并没有任何利益可言的亲事。
也就是说花云的到来是朱元璋,即参加到义军之后的第二大人生巨大的转折点。
正是有了花云的帮助,朱元璋才得以在这个乱世争雄的环境中迈开,真正属于自己的第1步。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花云在朱元璋心里的地位远,不是其他任何将领可以替代的。
哪怕是那些和朱元璋一起玩到大的,比如汤和徐达等人。他们对于朱元璋来说关系已经是足够的亲密了,但这种自小养成的关系,放在为自己带来一次逆天改命机会的花云面前,却多少还是显得少上了那么几分。
而在朱元璋随后的日子里,他通过这套班底不断的为自己招兵买马扩充的实力。
随着朱元璋势力的不断扩大,他也逐渐开始有意识的摆脱郭子兴的掌控,不过他的这一套摆脱计划还没有实施多久,郭子兴却抢先一步顶不住压力去世了。
而随着郭子兴的去世,朱元璋基本上是全盘继承了郭子兴残余下来的事例,再加上自己在这么些年里对于自己的扩充,使得朱元璋也成为了整个义军队伍当中颇为强大的一支。
在这之后,羽翼逐渐丰满的朱元璋也不甘于再拘泥于濠州城的一亩三分地上,他随即领着大军,开始东征西讨。
而在朱元璋当崭露头角的初期,他所最为信赖的大将便是此时已经在战场上建立了赫赫威名的壮汉花云。
而花云在正式投靠了朱元璋之后,也逐渐的在各场战斗当中,充分发挥起了自己的勇武与才智。
他先是在征战中攻破怀远城,随后再攻全椒城,各滁州下和州,在专章军事集团扩张的第一环节当中,花云可以说是建立了其中最为重要的军功。
而正是因为他的这些功劳,本就对花云十分信赖的朱元璋,立刻以他的功劳封他为统管一职。
而在这之后已经身为朱元璋大军总管的华云,更是陆陆续续率军攻克太平集庆、镇江,丹阳,金坛,常熟等地,这些接二连三到来的胜仗,直接使朱元璋的势力完全跳脱出了原来濠州城那么狭窄的区域,将手直接伸到了淮南,淮北广袤的大平原上。
而到了至正16年,也就是朱樉出生的那一年。花云更是身先士卒,以先锋官的身份先行打进了金陵的城墙之内。
至此花云的功劳可以说在朱元璋军中,几乎是没有任何人可以与之比肩。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战功卓着的将军,最终却也难免逃离战死的命运。
至正20年,在朱元璋势力不断扩大的时候,另一边在淮河流域盘踞已久的势力陈友谅也渐渐的跟朱元璋之间产生了摩擦。
双方的怒火在之前连续不断的冲突当中,已经积攒到了一个极点,等到真正决定动手的时候,双方的矛盾犹如洪水一般急剧的宣泄出来,大军急促的开始在淮南地区交锋开来。
当时面对着陈友谅大军疯狂的攻势,朱元璋将花云安排到了最为重要的太平一地,负责防守的任务。
这里是双方交战的一个战略重点,若是陈有亮想要继续南下的话,那么太平便是一个他绝对绕不过去的点,而另外对于朱元璋一方来说,只要将太平一地防守好,那么他便可以腾开手来,将其余大军用于到其他方向。
以获得一个对于整个战场最有力的态势。
而太平一地,虽然朱元璋能画给花云的人手,并不是十分的充足,但是凭借着鄱阳湖的滔滔水势以及太平城那还算坚固的城墙,这个地方陈友亮若是想啃下来的话,免不了要花上一番周折才行。
更何况朱元璋这次是把自己手下最得力的将领花云派到了此处执行防守任务,这就使得在所有人的眼睛中,这座城池,虽然不一定能够坚持到整场战争结束,但最起码可以撑到朱元璋,在其他方面取得胜利之后,将人手重新用来支援这座至关重要的太平城。
可是谁都没有想到这世间上的万事万物的变化,远远超出了原来的计划。
太平城这块硬骨头,陈友谅一开始的时候是使出了浑身的解数,却也依然耐不得此处分毫。
然而作为已经攻占了整个中原以及淮北富庶之地的陈友谅,也绝对不是一个草包型的人物。
相反彼时当朱元璋还是吴王的时候,陈友谅的势力片已经扩展到可以自称为皇帝的地步。
而野心膨胀的陈友谅在选择国号的时候,更是一举选择了大汉这个自身就带有赫赫威名的至高称号。
陈汉也在陈友谅的率领之下,逐渐成为了元末各路起义大军当中最为显眼的那一个。
也因此非但陈友谅本人在历场战斗中磨炼出了非常敏锐的战争意识,他手下的各种谋士也是智计百出。
因此当面对着那滔滔的鄱阳湖以及太平城高不可攀的城墙的时候,在此地已经被牵住脚步已久的陈友谅,在一番绞尽脑汁的思索之后,发现了一个绝佳的可以破城的机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