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杨善的行动四(1 / 1)
第327章 杨善的行动四
杨善这一次的行动可以说是雷厉风行,当他在获取到徐达大将军的准许之后,在第一时间就向曾经的那个关系网中的每一个人都发去了要行动的讯号。
杨善这一次之所以能在这样一番逆境之中迸发出如此强大的力量,一方面是因为他家里的财产被人给掠夺了,他爹被人给揍了,而且眼看着身体就要垮掉。
这样的耻辱,作为杨家继任家主的他,如果不在第一时间将这个问题解决掉的话,那么他今后在村里的威望将会一落千丈。
同时他的行为此刻就代表着杨家家主的力量,如果是让其他人看见了自己在这样的风波当中成为了一个软柿子,人家已经把你的脸按在地上踩了,你若是不采取一点点有效的反击的话,那么他自己老爹洋钱之前那么些年苦力经营起来的那种威望,就会在自己手里被毁于一旦。
可以说。如果单从这次劫掠事件本身而言的话,那么杨善是无论如何都不能选择退步的,无论是从他个人的利益考量,还是从整个家族在这片土地上的身份而言,都是坚决不允许他做出让步的动作。
虽然当初的他在杨家经历之前那场风波的时候,年纪还不大。甚至于在杨家行将破灭的那一年里,他爹还没有成婚,也就没有他的存在。
可是杨家当年所遭遇的那些事情,那些波折,那些被他人肆意欺辱而不敢做出任何回应的样子,还是从各种渠道都流入到了那个年少的杨善耳朵里。
和以往其他有些父亲不一样,杨乾在面对着自己家族曾经所面对的这样气奇耻大辱的时候,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将这段不堪的经历给隐藏起来,并不想让这段自己梦魇一般的回忆,接着影响自己的子孙后辈。
反而经历过过去那一切痛苦的杨乾,在教育杨善的时候,刻意的将自己曾经遭遇的那些苦难,以及在苦难中如何逆袭的故事,悉数的都告知了自己这位寄予厚望的继承者。
这也就使得,虽然对当初那段杨家走下坡路的。经历没有切身的体会,但是那一段故事对于杨善来说却并不陌生。
而正是对当年发生的那些让人憋屈的事情的了解,使得杨善在现在这个时候很清楚一件事。
那便是自己家现在已经做到了这个高位上那就再也没有一点可以退让的机会,当年那个弱小的杨家尚且被周围其他家族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随时都想上来踩一脚,从那几乎已经榨不出油水的杨家身上还要尽可能的抢走一份残羹去。
而现在杨家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杨家了,如果这个时候能从杨家的身上咬下一块肉来,其中所包含的利益足以使周围任何一个大的家族都疯狂起来。
同时杨善也十分的清楚,如果在这一役当中自己彻底败退了下来,那么杨家再也没有了当年那种可以起死回生的机会。
因为这一次他们杨家不但是成为了周围其他同行眼中的猎物,更为重要的则是他们在大明朝廷那里并没有挂得上号。
在官场已经摸爬滚打多年的杨善十分清楚,在这个官僚体系统治一切的环境之下,若是自己没有得到朝廷上的支持,那么。这个时候如果一旦被其他人给打压下来的话,想要再度崛起,却是一件比当初自己父亲面对的情况还要艰难几十倍的绝境。
这种情况下就使得杨善在整个家族的命运面前,坚决不能选择后退一步。
同时在这个拯救自己家族以及自己前程的简单目的的背后,还隐藏着杨善一个十分具有野心的目标。
那就是他要成为当年那些从前元一起投降过来的官员们,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那个说一不二的领头人。
要知道之前那张关系网在两个朝代交替的过程当中,虽然暂时被冷落了到了一边。但这些基本上由本地世家大族子弟所形成的密切的关系大网,却远不是朝廷里临时派下来的那些官员可以在短时间内给逆转掉的。
作为本地出了名的乡绅地主所培育出来的继承人,杨善比其他任何人都清楚,从前那只盘踞在整个关中地区上空的关系网,到底蕴含着多么强大的力量。
别看现在徐达大将军手下的军队似乎是掌控了此地的一切,但是这种军队治理地方的情况是必然不能长久的。
且不说这些人的补给从哪里出,单就是这么些精锐的部队,长时间在边地控制着一方政务,这就远不是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可以允许的事情。
这个道理对于任何封建皇帝来说都是一样的,尤其是对于从草根出生一步步搏斗上来的朱元璋来说,更是十分清楚其中的利害。
要知道如果从根上算起来的话,朱元璋正是因为自己拥有了视力之后,才一步步的从当初郭子兴的手里解脱了出来。
一旦后来一道圣旨下来,那么现在驻扎在咸宁县境内的所有士兵,终将回到他们应该回去的地方。
而等到这些军队的力量从地方上完全撤出了之后,这片土地上说话算数的,终究还是自己这些地主乡绅。
这是一个既定的事实,并不会随着朝代的更迭以及人的意志的施加而被改变。
上层的统治总会需要以有效的方式下达到地方上之后,才能变成一条有用的规则。
在那个通信极为缓慢的年代里,皇帝就是再勤奋一天需要再多的奏章,那么他也终归是不能管到乡里的事情的。
皇权不下乡这几个字并不是一句干巴巴的口号,而是几千年封建王朝中大家所总结出来的一条必然的事件。
而在那些皇权所涉及不到的地方里,便是那群已经盘踞在此地多年,已经将各个利益点都掌控在手里的地主乡绅们的天下。
毕竟朝廷的力量虽然强大,但在这广袤的土地之上,能够实际参与具体管理的人还是太少了。
而在此地已经掌握着大部分生产资料的地主们,才是这片土地上真正的主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