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早熟的问题(1 / 1)

加入书签

宁声涛是个爱书的孩子,每个认识他的人都知道。

没有在读学之前就提前学会识字的宁声涛在学开始正式识字之后不久,尤其是学会了查阅新华字典之后,他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对各种书籍的热爱了。

在学校里,宁声涛的成绩几乎总是第一。因为他知道,如果不是第一,那么对于他来就是失败。而失败则意味着让别人笑话和母亲的严惩。

内心极度骄傲的宁声涛从来不需要人督促,他总是非常自觉的学习学习再学习。他学习起来那股劲头让父母都害怕。只要是他决心要完成的任务,如果没有完成,他绝对不吃饭不睡觉。

最初开始背诵诗词名句课文的时候,他并不是像真正的神童一样,过目不忘,轻而易举。他总是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研究这些需要背诵和记忆的知识的规律性。那个时代虽然没有流行什么十万个为什么和百万个为什么,可宁声涛自己就不断的从脑海中冒出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有时候甚至让身边的人感到烦躁恼怒。

第一次让班主任头疼的事情就是因为他的一个为什么引起的。

班主任巩老师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学数学教师,而且还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母亲。她每次带的班级的数学成绩都会比同年级的另一个班的成绩平均分高出三到五分,而且她所教班级的升初考试满分一堆堆的。甚至比城里着名的五所名牌的学最好班级的成绩都不差。

作为母亲,在宁声涛读学的时候,巩老师的大儿子已经从清华大学毕业,开始在北京大学去读研究生;二儿子则刚刚考上北京大学;三儿子则还在城里最好的初中做学霸。

这样一位成功的母亲,一位出色的教师,可以具备所有最优秀学教师的美德、耐心和职业素养。可就是这样一位在宁声涛心目中十全十美的班主任数学老师,也曾经差点被宁声涛的“十万个为什么”给逼疯。

学二年级的时候,开始学习九九乘法表。

相信绝大多数读过学的孩子都曾经背诵过九九乘法表,而且基于九九乘法表是世界古代文明中最简单最轻松的乘法表,在古代就流传到了世界各地,尤其是东亚东南亚地区,后来又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遥远的西方其他地区。

宁声涛在听了巩老师的课之后,不是按照巩老师对学生们提出的要求下来之后进行背诵和记忆,而是找到巩老师提出问题。

对于宁声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