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节:追溯起源—1(1 / 1)

加入书签

妈呀!诈尸啦!!!

听到棺材之中突然有人说话,边锋和许可吓得顿时瘫坐在地上。

只见左面那具棺材的棺盖缓缓打开,一个身材矮小的长须老者从棺材里坐了起来。老者身高不足一米六,瘦骨嶙峋,粗糙的、蜡黄色的皮肤,两边的颊骨高高隆起,脸上爬满了深深的皱纹。眼睛很小,暗淡无光,红红的酒糟鼻好似脸上的一团息肉,薄薄的嘴唇仿佛刀割一般。头发掉光了,脑门上光秃秃的布满了老年斑,牙齿也少了几颗,倒是花白的胡须还算浓密,长长地垂在身前。

“你……你你你是谁?”边锋颤抖着声音问道。

老者缓缓从棺材中走出来,捋着茂密的胡须说道:“老夫行不更名在坐不改姓——轩辕南天!”

轩辕南天!!!

边锋觉得更加惊讶了:“莫非您就是华夏国历史上第一位异能者——轩辕南天!”

轩辕南天呆呆地看着边锋:“年轻人,我虽然听不懂你在说什么,但我的确拥有与众不同之处,那就是——长生不老!”

边锋咽了咽口水,赶忙问道:“那‘九龙玺’是不是你设计的?”

“呵呵,正是老夫所设!”轩辕南天面色红润地笑道,“老夫花费心思为世人留下线索,就是为了让后人能够找到建文帝的墓穴,接他的尸骨回到故土,没想到终于有人上门来了!年轻人,我大明朝现在是哪位君主?那个挨千刀的朱棣死了吗?”

“死了……死了七百多年了……”边锋颤抖地回答道。

“什么?老夫居然在地下沉睡了七百多年?”轩辕南天的脸上也流露出了诧异的神色,“那现在大明皇帝的帝号是什么?”

“还大明朝呢,大明朝已经被灭了几百年了!我们早就推翻了封建统治,成立了人民政府,,我们的国家叫做华夏国!”边锋介绍道。

“不可能!大明万年不亡!”轩辕南天有些生气地咆哮道。

与大明朝的覆灭相比,边锋对于“九龙玺”以及面前这位异能鼻祖本身似乎更加感兴趣,殊不知世人为了“九龙玺”展开多年的明争暗斗,如今却被边锋这小子误打误撞地找到了!

世界上还有比这个更巧合的事情吗?

见状,边锋忙不迭地问道:“轩辕老头,你设计‘九龙玺’的初衷,就是为了能够让建文帝的尸体回归故土吗?难道就没有别的意思?”

轩辕南天捋着胡子委婉地说道:“年轻人,老夫当年之所以制作出九枚‘九龙玺’就是为了能够让建文帝的尸首回归故土。其实老夫本可以亲自将建文帝的尸首运回大明朝的,只是建文帝驾崩之前,老夫答应与皇上一起殉葬,不得已才想出用‘九龙玺’作为留给世人的线索……”

许是太久没有见到人类的缘故吧,轩辕南天十分健谈地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

当年,金川门失守的消息传至皇宫后,建文帝长吁短叹,徘徊前庭,打算自尽。这时一个老太监猛然想起了太祖朱元璋的遗嘱,便急忙拿出一个铁皮箱递给皇帝,说是太祖临终前交给他收藏的,太祖特意叮嘱:遇大难,启之。建文帝打开铁箱一看,里面有三张度牒,三副袈裟,僧靴僧帽,一把剃刀,十锭银子。另外还有太祖朱元璋亲笔朱书一封:应文从鬼门出逃,余人从御沟出走。

刚巧建文帝身边有两名大臣,其中一名便是轩辕南天。轩辕南天读罢朱书,像是心有所悟,解开了“天机”,便自愿与朱允炆一起落发为僧,按朱书所示,分头逃离京城。

后来,建文帝本想雄心勃勃收复失地,光复帝位。只可惜朱棣也是一代明君,迅速的将朝中局面安定了下来。不仅如此,朱棣称帝后,确实派出许多心腹查访过朱允炆的踪迹。大臣胡节到处巡游就领有这一旨意,后来郑和率船队下西洋,就曾肩负这项重大使命,其主要目的就是打探建文帝是否已逃往海外并建立新的政权。

为了保护建文帝不被杀害,轩辕南天用毕生积蓄制造出一艘大船,带着朱允炆一起远渡重洋,历经千难万险,并最终来到了神奇的南美大陆上!当时南美大陆还没有遭受到欧洲人的侵略,这里只有一群尚未开化的印加人。于是,轩辕南天便使用了一些小手段,让那些印加人都臣服于建文帝名下。

为了躲避追杀,轩辕南天还特意开辟了一片原始森林,放养了无数异能兽,就是后人所称的“死亡森林”。

这时,建文帝开始建造自己的地下陵寝,希望自己死后可以厚葬。在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之后,他终于建造了这样巨大的地下宫殿。

然而,轩辕南天却不希望建文帝的尸首常年安葬于故土,于是便想出一个办法,制作了九枚精致的玉玺,为后人留下了线索。

可惜的是,常年的逃亡生涯令建文帝丧失了生育能力,一生都没能留下子嗣。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留下了一首诗,算是自己的遗言:

修短有数兮

不足较也

生而如梦兮

死则觉也

失吾亲而归兮

惭余之不孝也

心凄凄而不能已兮

是则可悼也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