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计断东南(1 / 1)

加入书签

陆地崎岖,多是山路,而且这个时代运输主要靠人力和牲畜。

可以预见的是,一旦打开了从南洋购买粮食这个入口,到时候粮食进入大明,每一次恐怕都是以数百万石为计的,这么多的粮食,在陆地上运输实在太难。

只有水路,才是最快捷而且安全的。

所以苏景非常坚持,在这一点上面,他显得有些霸道。

既不答应让郑芝龙先和荷兰人开战,也不准郑芝龙把让粮食从广东着陆,逼着郑芝龙只能在和南洋诸国谈好之后,再运着装有数百万石粮食的船队经过荷兰人和海贼并存的海峡……

郑芝龙很无奈,望着苏景说道:“贤弟,你不能这么霸道吧?怎么也得为哥哥我想想!荷兰人占着澎湖一带,倭寇还时不时在江浙附近的大海中神出鬼没,你让我把粮船在这样的环境下要运到扬州去,这不是为难我吗?”

“郑大哥,我知道你为难,可是眼下,大明朝更需要这样一批粮食救命!”苏景很清楚现在明朝的情况,因为他利用强硬的手段,把晋商、徽商和吴门商会从湖广一带购买的粮食,都用在了应付江淮的旱灾之上,导致本来就严重缺粮的大明王朝,现在更加需要粮食了!

历史的进程,并不是不能改变的。

当然,一个人的改变并不大,苏景也不能改变明朝的气候,让小冰期消失大地回暖……但是,因为苏景的这一举动,直接导致明朝的粮食分配出了极大的问题,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

现在明朝闹饥荒的地方不止是江淮,还有山西、陕西以及凉州等地方。

苏景解决了江淮的麻烦,山西和陕西等地就陷入了完全无粮的情况。

这样一来,山西和陕西等地的百姓,就会遭受难以承受的灾害……

于是,历史的进程提前,本来要在十几年以后才会发生的农民起义,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出现了萌芽,甚至还发展迅速!

袁可立到山西去了,他或许可以勉励支撑一段时间,但袁可立他不是神仙,就算他能够支撑一段时间,也绝对不可能撑得过这个冬天。

所以,苏景很担心这样会酿成惨剧。

说南洋的粮食运回来是给大明朝救命,这一点都不为过!

郑芝龙听到这句话,愣住了。

苏景对郑芝龙说道:“西凉一带,几乎荒无人烟,当地民风彪悍自古有之,现在更是聚集一堂,开始聚众闹事……不瞒郑大哥,上月至山西上任的巡抚袁大人,曾经秘密来信,说西北叛乱四起,大乱将至。这个节骨眼上,若是百姓无粮过冬,你说中原会不会大乱?”

其实,袁可立写信的事是真的,不过没有苏景说的这么夸张。

袁可立也就是说西北现在多地出现小股打着旗帜的人马,但是都不成气候,被扑灭了这些‘星星之火’。可苏景是一个‘过来人’,他非常清楚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大明是如何毁灭的,所以苏景故意在郑芝龙的面前,把事情夸大。

郑芝龙果然被唬住了,然后他也不怪苏景,换成了商量的口吻:“我一直记挂着你的一些话,也知道现在大明各地饱受天灾肆虐折磨,更加相信你说的只要我们手里有粮食,就不必惧怕任何人甚至是……朝廷!可是,若我们手中没有火枪火炮,这些粮食的安全也无法保证呀!”

“火枪和火炮,你可以去购买,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粮食!”苏景问道:“你能不能尽快的,先从南洋运一批粮食回来?据说南洋诸国近几年都是风调雨顺,不像大明这般多灾多难,相信他们肯定会有粮食乐意与我们做交易的……”

郑芝龙说道:“我曾经和几位泰西国的神父交待过此事,他们正要到南洋去,已经拜托他们和那边的东印度公司代为商谈。那个东印度公司的人对我们的茶叶和瓷器都非常感兴趣,不过他们对于生丝的兴趣,倒是不如苏绣那样浓厚……所以这一次我前来找你,除了要商议这些事情之外,还有就是想找苏州的商人谈谈苏绣的事情。”

“他们要苏绣?”苏景一愣。

这些英国人,胃口倒是蛮大的。

生丝和布匹,这显然都是西方国家非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